今日,2016中國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國際峰會於北京海航大廈正式開幕,此次峰會致力於分享討論VR和AR中的熱點話題,囊括全球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最新產品和技術信息等內容,為VR和AR行業提供一個理想的產業交流和合作平台。

出席此次峰會的嘉賓包括IDC副總裁Tom Mainelli、HTC技術副總裁鮑永哲、英特爾總監湯振宇、AMD大中華區市場營銷副總裁紀朝暉、Daqri副總裁Matt Kammerait、Caliber VR總裁張道寧、GoPro總經理Tor Perterson等國內外大型高科技公司和優秀創業公司的核心高層人士。

Caliber VR的創始人兼CEO——張道寧發表了主題為《新一代移動VR交互技術將成為VR普及的關鍵》的演講,現場分享了對移動VR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並在技術層面深度剖析了目前移動VR面臨的問題:

一、移動VR的現狀與格局

張道寧提到,移動VR是最具大規模普及性和商業潛力的VR形態。目前移動VR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Google Cardboard全球出貨量500萬、應用下載量5000萬,三星Gear VR用戶量100萬。據德銀預測,2020年移動VR用戶將達到1.35億,且DAU和ARPU也將分別達到4200萬和45美元。

目前,包括三星、高通、Google在內的多家國內外高科技大廠也在布局移動VR,藉由晶元級的提升來推進移動VR的普及。

二、移動VR面臨的問題

「現在的移動VR形態嚴重的制約了VR的普及,現在的移動VR只能是「看片神器」,真正的VR體驗無從談起,用戶無法在移動VR上體驗到VR帶來的快感,無法在虛擬空間中真正的動起來,移動VR雖然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卻因體驗差的原因喪失了用戶粘性,無法實現普及。」張道寧認為,移動VR要想普及,目前最大的難題既是缺少全沉浸式交互體驗。而只有真正適合移動VR的空間位置追蹤技術出現才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三、為何現有技術方案無法很好地解決移動VR交互的難題

現有的主流空間位置追蹤技術方案分為6種,分別是Lighthouse、Constellation、雙目攝像頭加光球、SLAM加手勢、光學動捕和UWB。

移動VR由於其自身屬性,對採用的空間位置追蹤技術方案的要求是極其苛刻的,首先要滿足全沉浸式交互要求:同時對頭部和雙手進行空間位置追蹤;Room-scale級別的定位範圍;毫米級定位精度;高真實定位刷新率。其次是大規模普及要求:強便攜性;低功耗;高易用性;低成本。

HTC Vive的Lighthouse定位技術,基於技術定位原理,激光發射器需要使用成本較高的、轉速和相位都被精確控制的高精度硬碟電機。而頭盔和手柄也需要大面積鋪開大量的光電感測器,這就對體積有了一定的要求。另外,還需要使用FPGA晶元對幾十路光電信號進行高實時性處理,再通過PC進行大量運算來解算出位置。Vive的基站和手柄的配件單價都超過了1000元人民幣,將來應用到移動VR上,整套設備賣幾百塊錢基本不可能,成本和體積是Lighthouse的硬傷。

Oculus Rift的Constellation定位系統的數學原理和Vive一樣,通過高速紅外攝像機,來拍攝頭盔和手柄上被精確同步和編碼的大面積鋪開的主動發光紅外LED,通過在PC跑計算機視覺來解算自身位置。成本和體積同樣是硬傷,Oculus自家的Gear VR都沒有用這個方案也說明了問題。

Sony PSVR,雙目+光球定位方案。定位原理是雙目視覺三角定位,PS4主機會從兩個攝像頭畫面中解算出頭盔和手柄上面不同顏色光球的位置信息。這套定位系統從原理上會面臨一些尷尬,它的定位效果會隨著雙目相機間距的縮小而大幅度衰減。如果增加雙目相機的間距,增加設備的體積,則會喪失便攜易用性。如果採用更高像素的高清攝像頭,攝像頭成本會增加,計算晶元的成本也會增加,又會面臨成本問題。對於移動VR來說,這套方案無法同時兼顧便攜易用性、定位效果和成本。

Intel在幾天前發布的Alloy採用SLAM+手勢,這也是intel希望把Realsense感測器應用在VR領域的一次嘗試。然而SLAM只能定位頭部位置,且定位精度、刷新率、延遲和魯棒性與上面三套設備完全不在一個級別,難保證滿足全沉浸式VR體驗的需求。其次,對於VR來說,交互依靠手勢識別,將會面臨更多的問題,我們將徹底無緣Vive玩的很有意思拉弓射箭、打網球、砍殭屍這類遊戲。使用相對來說延遲高、精度低、無反饋的手勢識別甚至想在虛擬世界裡抓起來一個東西都顯得遲鈍和生硬。Intel的發布會demo只是一根手指去碰一個旋轉的陶器,這也是個無奈之舉。當然,手勢識別的優勢是裸手,可能更加適合對延遲、體驗要求沒那麼高的AR應用。

光學動捕,拍阿凡達使用的設備,成本數十萬,不適合移動VR。

UWB,大型倉庫對叉車定位,大型監獄對犯人定位。這是一個適用於大場景的,精度在數十厘米的定位技術,一個定位基站的成本將近幾萬塊錢。

可以說,以上的6種方案都不適合移動VR。

四、Caliber VR如何讓移動VR交互變得更好

張道寧提到,Caliber VR自主研發了一套全新的聲光電混合定位技術,並開發出第一款全沉浸式交互設備工程機——Cobb。

Cobb能讓用戶隨時隨地掏出手機體驗全沉浸式移動VR,與親朋好友或陌生人真的揮起手來打一場羽毛球賽,玩一場真人CS,比一比射箭技術,而實現這一切僅需幾十美元。

張道寧在最後說道,新一代移動VR交互技術將成為VR普及的關鍵,Caliber VR將會和行業內的合作夥伴們一起努力,讓移動VR的普及來的更快些。

Caliber VR或許是每一個移動VR頭顯廠商都所青睞的合作夥伴。同樣,未來,無法帶給用戶全沉浸式體驗的移動VR廠商或許將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真正留在市場上的,也許就是那些通過創新為用戶帶來顛覆式體驗的公司。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