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榮譽資深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勛初長期從事中國文學批評研究,著有《中國文學批評小史》等書。周先生在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曾多次為學生講授《文心雕龍》一書,2000年出版的《周勛初文集》中收有他所撰的13篇《文心雕龍解析》,就為彼時授課的講義。進入新世紀後,周先生一直有意將《文心雕龍解析》一書補充完整,遂在諸及門弟子的幫助下,終於在晚年完成《文心雕龍》所有50篇的解析工作,由鳳凰出版社於2015年10月隆重推出。全書分為上下冊,凡1000餘頁,共78萬字。可謂周先生的晚年巨制,亦是一部「龍學」佳構,定當佳惠學林。

原文:《晚年巨制,「龍」學佳構》

作者:南京大學 卞東波

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體例新穎,便於閱讀,學術性強。《文心雕龍》用駢文寫成,成書於1500多年前,其中多有難解之句,難通之典,難明之文化史背景,難懂之學術史語境。雖然《文心雕龍》自明代以來,就有多種注本,晚近以來甚至有白話譯本行世,不過前人注釋重在字句梳理,典故出處,而欠於用現代的學術語言對《文心雕龍》進行全面的解析,更缺乏從中國文化史、學術史的脈絡對《文心雕龍》涉及的文學本體論、文體論、文用論進行剖析。

著作「前言」延續了周先生多年學術研究的理路,即「文獻學與綜合研究」的方法,將《文心雕龍》置於中國學術史以及魏晉南北朝文化史的語境中加以觀照。周先生的研究方法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即面對研究成果眾多的對象時,我們如何取得創新,如何推進學術。比如,前人研究劉勰思想時,有的學者強調他的文學思想主體是儒家,有的學者則認為《文心雕龍》其實是受到佛教影響的產物,所言皆觸及到劉勰思想的一個側面,但都不夠周延,即如儒家影響而言,已不是孔子時代,甚或漢代的儒學,而是魏晉以來受到玄風沾染的新儒學,故周先生指出:「處在齊梁時期,不論從客觀情勢上考察,還是從主觀因素來分析,作為世家大族中人的劉勰與顏之推,都會走上相同的道路:玄佛雙修,在論文時則宗奉儒家。」在此基礎上,周先生精闢地指出:

我們研究劉勰時,也應把他放在中國學術史的長河中加以考察,探討他與前代學術其他方面的關係,看他吸收了前人與他人的哪些成果,還要把他與周圍人作比較,看他作出了哪些突出的貢獻,這樣才能正確把握他在中國學術史上的位置,而不致將他視為遺世獨立的一位超人。

「前言」部分,周先生也對圍繞劉勰生平與思想的諸說進行了辨析,如關於劉勰生平,前人多認為劉勰出身於低等士族,但周先生根據出土的劉氏家族的墓誌,認為「劉勰出身於一個顯貴家族」。所言皆為鑿空剴切之論。

本書「正文」部分是周先生最為用心所在,在體例上也多有創新。周先生認為,研讀《文心雕龍》必須「懂得題目的涵義」、「分清文章的層次」、「掌握駢文的特點」,故為正文設計獨特的寫作體例,分為「解題、注釋、分析」三個部分,對《文心雕龍》50篇一一進行了深入分析。「解題」是對《文心雕龍》篇名的解釋,50篇全部由周先生撰寫,這50篇解題也體現與貫徹了周先生的學術思想。且以周先生所撰的《正緯》、《封禪》兩篇解題為例。從現代文學觀來看,古代的讖諱與封禪文毫無文學性可言,但在古代卻備受重視,在社會政治中也有今人難以想像的功用,劉勰《文心雕龍》也辟專章加以分析。周先生在解析這些現象時,則從文化史作了客觀分析,肯定了其對古代文學創作的影響,「自東漢起,至齊梁之時,文人筆下常是引及緯書,用作創作中的材料,這在《文選》選入的作品中,以及李善等人的注釋中,均可發現其殘佚片斷,這些已是中國文學史上客觀存在不容忽視的一種創作元素,自然應當予以重視,不宜輕易否定」。

為了方便閱讀,《文心雕龍解析》甚至對《文心雕龍》文本中難讀之字都標註了漢語拼音。《文心雕龍解析》將《文心雕龍》每篇的文本分為若干段,「分析」則是對這些文段論述的總結與大意的概括,要言不煩,切中肯綮。正文部分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在每篇的解析之後,還附錄了若干篇周先生撰寫的研究論文,既是對解題的補充,又是從學術上的深化。後記部分,周先生追憶了自己寫作《文心雕龍解析》的歷程和經過。讀罷不禁對周先生數十年沉浸於《文心雕龍》研究的恆心與毅力感到敬佩。

《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少有的較有體系的著作,加之以駢文寫成,如何讓現代讀者能讀通《文心雕龍》,並為深入研究提供基礎,周勛初先生的新著《文心雕龍解析》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的讀本。既有強大的學術性,又有具體的實用性,使得該書具有學術專著與工具書的雙重性質,也可以看作周勛初先生幾十年學術生涯的一個總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