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太宰見孔子曰:「丘聖者歟?」

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

商太宰曰:「三王聖者歟?」

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弗知。」曰:「五帝聖者歟?」

孔子曰:「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曰:「三皇聖者歟?」

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時者,聖則丘弗知。」商太宰大駭,曰:「然則孰者為聖?」

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所謂的聖人,乃是老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如下:

當時正是東周時期,五霸更迭,天下將亂。所謂天下,也只是周朝及諸侯之國。東到齊,西到秦。除此之外,為諸戎。孔子所謂的西方,當為宋國以西之地。為什麼是宋國,因為宋國是商朝後裔封地。所以是對商太宰。

再結合孔子對聖人的描述,我們來推測一下!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不治而不亂——無為也!無為而無不為也!

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

再結合孔子對老子的推崇敬仰,言其博學浩瀚如神龍見首不見尾。而作為「百家之祖」的道家創始人,老子為孔子口中聖人再不為過!用道家劃分,稱老子為至人也合乎情理!

至於說聖人是印度佛陀,純屬無稽之談!

其去孔聖遠矣!況至人乎?


誰說孔子說的「西方的聖人」說的是釋迦?基督教還說是耶穌了,說這話就不帶腦子。

看看原著:

商太宰見孔子曰:「丘聖者歟?」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商太宰曰:「三王聖者歟?」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弗知。」曰:「五帝聖者歟?」孔子曰:「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曰:「三皇聖者歟?」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時者,聖則丘弗知。」商太宰大駭,曰:「然則孰者為聖?」孔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商太宰嘿然心計曰:「孔丘欺我哉!」

前邊不看,看看後邊,三皇、五帝、三王被否定後,商太宰問:「誰是聖人?」孔子說:「【西方有一位聖人,他崇尚不治理國家而國家不亂,不說話而使人自然信服,不教化而政令自然實行,偉大而寬廣啊,百姓不知怎麼稱讚他纔好。我懷疑他是聖人,不知道真的是聖人呢?真的不是聖人呢?】」。

1.西方,什麼是西方?是釋迦的天竺麼?是更遠的以色列麼?春秋戰國時期,諸多古籍提到了「西方」,如:《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莊子·讓王篇》載:「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日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日:『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楚辭·離騷》有「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 ,《楚辭·遠遊》有「鳳皇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西方」「西極」「西域」皆是指周地。」西皇」也指華夏的神,姜亮夫校註:「西皇,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少皞, 少皞 即西皇。」看地理位置,商太宰所在宋國的西方是鄭國,鄭國之西就是周地。可見,西方指的不是天竺或以色列,而是周地。

2.「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不治、不言、不化」說的是釋迦麼?前兩個可以是,「不化」顯然不是,佛教徒張嘴閉嘴「佛教就是佛陀的教化」,這顯然不是釋迦。

3.《沖虛經》是道家經典,會不會有一個章節宣揚佛教?佛教諸經典有沒有宣揚儒道的?沒有,除貶低中國聖人的偽經提到了中國聖賢,其他沒有。

綜上所述,我的觀點,所謂「列子在《沖虛經·仲尼篇》稱讚釋迦(耶穌)」不過是佛教徒(十字教徒穿鑿附會的自誇之語,列子在這一段要讚揚的是道家的鼻祖老子。

1.老子曾擔任周王室「柱下」之職,據典籍記載孔子曾向老子問禮;2.老子做到了「不治、不言、不化」;3.列子是道家之人,自然會讚揚道家鼻祖。


孔子周遊列國,用現今的說法就是從山東出發到河南去溜達了一下,如果按山海經上來看的話,中國的先賢是與世界接軌的,孔子知曉西方也不奇怪,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多少先賢典籍,歷史流傳,最後被項羽一把火燒沒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歷史就沒什麼可看了。


西方有聖人,但是不一定聖人就是佛祖,如果說文化交流比較頻繁,或許有這個可能


沒有這回事,查查佛傢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就知道了


孔二冇提"佛祖」


問題是你自己想的嘛?


電視劇是編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