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看懂的维瓦尔第《四季》赏析——《春》

8 人赞了文章

维瓦尔第(1678-1741)最被人熟知的作品大概是他的《四季》了。《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大约在1721年创作完成,其中三首是他首次创作,但《春》的动机却引自他自己的歌剧《Il Giustino》中的一首序曲。

《四季》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因为维瓦尔第为自己的作品加了标题「春夏秋冬」,并在这套曲子里用了非常多的描写,比如鸟儿、干旱、猎人和寒风等。在这之前,还没有人用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因为《四季》是标题音乐,有需要表达的主题,所以相对同时期巴洛克音乐它更加自由优美,有时甚至会被人误解成浪漫时期的音乐。为了其他人不曲解自己音乐的意思,维瓦尔第特意为音乐中每一个部分都加了十四行诗,作为对乐曲的诠释。不过这十四行诗是不是他自己创作的,还无法得知。

《四季》中每一首都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在接下来的赏析中,我将以Mutter演奏的版本为范例,分时间段进行结构、技巧和内容方面的分析。当然,您将看到的十四行诗的内容是我从维基百科上原文义大利语的英文翻译的基础上自己翻译的,可能会有一丢丢不够准确。

如果下面的赏析中你有什么疑问,请参考文章《如何欣赏艺术音乐》,传送门《说法 | 如何欣赏艺术(古典)音乐?【上】》《说法 | 如何欣赏艺术(古典)音乐?【下】》。

维瓦尔第艺术照

第一乐章(音乐链接url.cn/5pnGkQo

基本信息:回旋曲式ABCBDBEBFAB,快板Allegro;

乐器: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拨弦古钢琴;

十四行诗内容:「春临大地;众鸟欢唱。微风轻抚过潺潺溪流;暴风雨咆哮著,为天空蒙上一层黑幕,预兆著春天的来临。接著乌云消散,鸟儿再度奏起和谐乐章」。

00:00

「春临大地」,回旋曲式A部分。小提琴旋律欢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是有节奏的、相同的断音,再加上拨弦古钢琴的快速跳音,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

00:15

回旋曲式B部分。这一部分之后会被多次重复。

00:30

「众鸟欢唱」,回旋曲式C部分。这部分只有小提琴演奏,其中主小提琴、小提琴一和二分别有自己的旋律,各自独立地进行(对位)。跳音、快速的连音和颤音此起彼伏,营造出鸟儿唱歌的感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中国音乐还是西方音乐,作曲家们在表达鸟儿的叫声时往往都会用颤音。

01:03

回旋曲式B部分,用「春临大地」后半部分旋律进行过渡。

01:11

「微风轻抚过潺潺溪流」,回旋曲式D部分。主小提琴和小提琴一齐奏,和小提琴二构成三度和弦,形成一种流畅的气势;低音提琴不演奏,以免破坏此时轻快的节奏。整个小提琴部分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的上升下降,描写溪水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流动和上下波动。中提琴、大提琴和拨弦古钢琴都是快速的跳音,营造欢快的氛围。

01:33

回旋曲式B部分,用「春临大地」后半部分旋律进行过渡。

01:41

「暴风雨咆哮著,为天空蒙上一层黑幕,预兆著春天的来临」,回旋曲式E部分。提琴部分用快速的相同的三十二分音符(碎弓)、快速的上行音阶、快速的三连音表现暴风雨,增加紧张和压迫感!

02:08

回旋曲式B部分,用「春临大地」后半部分旋律进行过渡,只不过这会用的是关系小调。

02:16

「接著乌云消散,鸟儿再度奏起和谐乐章」,回旋曲式F部分。小提琴用颤音、对位描写鸟儿叫声。

02:32

回旋曲式A部分。这部分旋律和开篇的旋律有点像,但也有变化。

02:42

小提琴每两个音一连、音符层层上升,情绪越来越高!

02:56

回旋曲式B部分,旋律再次回归到「春临大地」,呼应全曲。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春》的第一乐章其实用了很复杂的回旋曲结构,用一个简单的旋律贯穿全曲。有的听众可能也注意到了,C部分和F部分的技巧有点像,都用了很多颤音和对位来表现鸟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D和E似乎也是全曲最快最激烈的两个部分。是的!这就是巴洛克和古典时期音乐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平衡和对称!

第二乐章(音乐链接url.cn/5jLX59D

基本信息:三段式ABA,广板Largo;

乐器: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中提琴;

十四行诗内容:「在开满花朵的草地上,树上的枝叶沙沙作响,牧羊人睡著了,他的狗就静静守在他的身边」。

00:00

「在开满花朵的草地上,树上的枝叶沙沙作响,牧羊人睡著了,他的狗就静静守在他的身边」,三段式A部分。主小提琴旋律缓慢柔美营造宁静的环境、音符跨度大勾起听众的兴趣;小提琴一、小提琴二整体呈三度和弦行进,用十六分音符连音、切分音奠定愉悦的基调;中提琴两个音为一组规律行进,给人一种踏实感。

00:33

三段式B部分。旋律整体依次下行(级进旋律),给人安定踏实的感觉。

01:28

三段式A部分。这段的旋律有些起伏,这是柔美的浪漫主义的一贯特点。

02:33

重复上一句旋律,作为尾声。

第三乐章(音乐链接url.cn/5jSJs7c

基本信息:回旋曲式ABACADA,快板Allegro;

乐器: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拨弦古钢琴;

十四行诗内容:「伴著乡村风笛愉悦的旋律,美丽的少女和牧羊人在春的天空下翩翩起舞」。

00:00

「伴著乡村风笛愉悦的旋律,美丽的少女和牧羊人在春的天空下翩翩起舞」,回旋曲式A部分。小提琴齐奏,欢快的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为低音部分,每个音符保持时间很长,模仿风笛的声音(这种长音是风笛典型的演奏方式,比如著名歌曲Amazing Grace,音乐链接url.cn/5XrfpFV),给人一种踏实感;其实第一乐章低音部分也有类似的长音来模仿风笛。

00:35

回旋曲式B部分。这一段只留下主要小提琴、大提琴和拨弦古钢琴演奏。旋律为上行级进旋律,情绪一步步提高;当情绪激动达到一个极点后,接著旋律开始下降,情绪逐渐平缓下来。

01:01

回旋曲式A部分,只不过旋律变成了关系小调。大调乐曲一般都是以大调开头并结尾的;如果它中间穿插了一部分小调旋律,那就是在告诉你,「嘿注意点,好戏才刚刚上演」!

01:23

回旋曲式C部分。主要小提琴、小提琴一、小提琴二作为高音部分,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作为低音部分,分别有对应的旋律(对位)依次交替进行,仿佛美少女和牧羊人一呼一应。

01:39

这一段是艺术音乐中比较典型的过渡:一个类似的旋律在不同的调上变来变去,最终变到下一段需要的音上去。

02:19

小提琴一、小提琴二演奏节奏感很强的、相同的短音,类似于打节拍,表现一种欢快的气氛。主小提琴的旋律是依次下行的,很快到最低点之后就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

02:33

此处突然转调!这种转调方式也是现代流行音乐常用的套路,给人一种惊喜感和新鲜感。

02:47

回旋曲式A部分。

02:56

回旋曲式D部分。此处突然转调,E大调变为G大调,之后又一些列类似的旋律进行连续的转调。一般这种连续的转调很有可能就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03:27

突然安静下来,小提琴发挥了极其强大的抒情功能,再加上大提琴模仿风笛,真是绝配!这段旋律很优美,却也略带伤感,似乎很快就要分别了。

03:55

再次转调,回到回旋曲式A部分。结尾处重复了上一句的旋律,作为尾声。

至此,全曲结束,让人回味无穷。在听过不少维瓦尔第的作品之后,我有一种他是「有著浪漫气质的巴洛克音乐家」的感觉。相对于同时代的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等人来说,他的旋律更优美自由,而且善于引导听众的情绪。但要注意的是,他是在严谨对称的巴洛克特色下表现的浪漫情怀。就像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一样,是一件很难的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