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開的本是老藥鋪,這個先生好比甩手自在王;藥王爺就在當中坐,十大名醫列兩旁。先拜藥王後拜你 你是藥王爺的大徒弟;藥王爺本姓孫 提龍挎虎手捻針。內科的先生孫思邈,外科的先生華佗高。孫思邈華佗高,三十二歲入了唐朝。正宮這個娘娘得了病,他是走線號脈治好了。一針紮好了娘娘的病,他是兩針紮好了龍一條啊。萬歲一見龍心喜,親身這個賜他在當朝。封他個文官他不要這個封他個武將他把頭搖,萬般敷在。無既耐。親身這個賜他大黃袍啊,一旁怒鬧了哪一個。怒鬧了凈德老英豪。微臣我東擋西殺功勞大為什麼不賜大黃袍。一把鋼鞭拿再了手手拿著鋼鞭打黃袍,藥王爺妙法高他是脫下了黃袍換紅袍。黃袍供在了藥王閣(gao三聲)。黎民百姓才把香燒。您老這個買賣有欄櫃,您老這個欄櫃三尺三寸三分高啊。這個一旁供著個壓葯捻這個一旁供著個扎葯刀。扎葯刀,亮堂堂。有幾位草藥您了先嘗。先扎這個牛黃與狗寶,後扎檳榔與麝香。桃仁陪著杏仁睡,二仁睡在了沉香牀啊。睡到三更皎白夜,膽大的木賊跳了金牆啊。盜走了水銀五十量。這個金貓狗兒叫汪汪,有丁香去送信,這不人蔘這才做了大堂啊。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了陳皮上打的這個陳皮溜鮮血這個鮮血淌在了木掛上。大蘇丸小蘇丸,狗屁膏藥治風寒。我有心接著藥名往下唱,我是唱到明個也唱不完。


于謙在北京戲曲學校相聲學員班的時候,得到過北京快板大王高鳳山先生的教授,而高鳳山是于謙師父石富寬正式擺枝的師父。

於老師為了避諱這一層關係,很少在臺上唱板,所以每一次唱的時候郭德綱才會說很難得。

于謙老師在臺上大概唱過兩三次《同仁堂》,於老師的《同仁堂》神情飛揚、聲音洪亮、吐字清楚。臺下的觀眾們掌聲、叫好聲不斷。這段兒板可以看出於老師的基本功還是在線的。

b站上也有高鳳山先生的《同仁堂》。相比之下,于謙老師大概得了高鳳山先生一半的真傳,在表情、節奏、用氣等方面和高老先生都還有差距。

高峯高老闆也唱過《同仁堂》,非常的穩,節奏有起伏,不愧為德雲老藝術家。


謝邀,我是蝦仁兒。

同仁堂,我只聽過三次,其中兩次是于謙老師所唱。

好像,他只唱過兩次,因為師門原因。

這段貫口怎麼樣呢?

一個字:絕了。

當初,郭德綱曾在臺上公開表態:這段貫口,打死他我都學不會。

還記得當初于謙同意唱同仁堂時,郭德綱的表情麼?

那種喫驚中帶著欣喜的眼光,瞬間就讓我感覺不一般起來。

整段貫口一氣呵成,內容井然有序,情緒到位,當真是堪稱經典。

我認識不少相聲界的前輩,也聽過他們的貫口。

但若細細品味,和同仁堂都不在一個檔次。

那段貫口,在優酷(也可能是愛奇藝,具體我給忘了,直接搜索同仁堂就成)上好像還能找到,可以去聽聽。

喜歡的小夥伴點個關注喲,愛你們。


謝謝邀請回答

平時郭德綱和于謙的演出很少見到於老師說貫口 何況這麼長的更是少見。看過兩次視頻是(一人飲酒醉)的鼓點音樂配合的 。真是太厲害了。由此可見於老師的相聲功底了得。按老規矩呢這段貫口是打竹板說的 但是經過配上現代的音樂來唱有很濃說喊麥風格 別具一格了。裡面的詞繞嘴不說 還全是藥材名 說相聲的能記住這麼多味中藥也是高人。同仁堂不是一般的貫口 很少有人一氣呵成的唱完。 於老師絕對的相聲名家了。


很少看到於老師說貫口,《同仁堂》一氣呵成,聽了讓人回味無窮,足看出功力深厚,每天都是聽郭老師,於老師的相聲入睡。願兩位男神有更精彩的作品。


高,實在的高


于謙老師唱的(同仁堂)蠻好聽的,也連貫我聽了好幾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