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一大燃點是關於電影《流浪地球》各種評論鋪天蓋地。今天終於去電影院看了此電影。確實不錯,值得點贊!

《流浪地球》是用世界聽得懂的電影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流浪地球》的構思、講述手法和特技拍攝等是學習好萊塢的,但學生學習能力太強,一不留神就有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味道。能夠勝出主要是將中國的道與西方的術有機融合了。中國文化、中國視角和中國價值觀讓《流浪地球》有了不同於好萊塢大片的魂,“一白遮百醜”,儘管電影有不少bug(漏洞),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少,但成就不容置疑。

《流浪地球》換種方法告訴世界:中國從哪裏來, 將到哪裏去。中華五千年文明, 生生不息。一代代中國人前赴後繼,戰天鬥地,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艱苦卓絕,苦難輝煌的民族纔能有改天換地的氣魄和膽量。

30多年前的今天,我去美國留學。在紐約肯尼迪機場降落,俯瞰曼哈頓,就如同看科幻片,輝煌的燈火、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互聯網,等等,那時中國還沒有高速公路,也沒有互聯網。而30多年後今天的中國建立了世界最先進的海陸空綜合立體的基礎設施:信息暢通、公路成網、鐵路密佈、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一個春運能將全球一半的人有序搬運一遍。中國人今天的一切成就是黨領導億萬人民艱苦奮鬥換來的。幾億農民工、幾千萬下崗工人的奉獻犧牲,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犧牲,進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流浪地球》換種方法告訴世界:愚公移球,中國人將子子孫孫努力下去,爲更美好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流浪地球》啓迪西方世界:你們的問題是什麼。好萊塢的科幻片幾乎都是逃離地球,孤膽英雄以一人之力拯救地球,而《流浪地球》是用集體協作的辦法帶領幾十億同胞一起拯救地球,西方個人主義與中國集體主義、家國天下情懷形成了鮮明對比。而這種對比恰恰反映了美國的困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是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他說:我們犯的錯誤就是總認爲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於資源短缺所導致的,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不協同。個人最優並不能自動實現總體最優,這就是美國今天遇到的問題,這也是今天美國的焦慮。大家好纔是真的好,有國纔有家,有地球纔有人類。

原載《學習與研究》2019年第3期

來源:《求是》2019/08

作者:李 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