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貝多芬的演奏技巧及其啟示貝多芬的藝術氣質在他的鋼琴奏鳴曲中得到升華與表現,特別是在奏鳴曲《暴風雨》中,演奏的技術性與音樂性、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標誌著貝多芬一生音樂成就的高峰,他的演奏速度與技巧留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他的藝術氣質在他的鋼琴奏鳴曲中得到升華。在奏鳴曲的演奏中,只有做到技術性與音樂性的結合,才能使內容和形式達到無比和諧,真正演繹出藝術的靈魂。《暴風雨》奏鳴曲是貝多芬在音樂中直接表達思想的最突出的例證之一。羅曼?羅蘭非常準確地把這首奏鳴曲的形象與貝多芬一生轉折階段相聯繫,它所表現出的熱情確實達到了暴風雨的程度。「暴風雨」奏鳴曲在速度、節奏和主題處理上也用了一些新鮮的手法,琶音的形式運用較多,基本貫穿在奏鳴曲各個樂章之中。在《暴風雨》的演奏中,奏鳴曲的技術性與音樂性真正做到了最完美的結合。一、樂章演奏分析奏鳴曲第一樂章的形式非常獨特,而且幻想的意境用非常巧妙的形式表現出來。暴風雨來臨前的激動心情逐漸地展開,每個層次的進展與衝突都非常清新、風趣,主題以d小調的屬音開始,兼有緩板和琶音,以最後一個a音起開始數拍子。廣板充滿沉思、懇求、召喚秘藏在心中的感覺,慢板深刻而且不安定。從快板開始踩踏板,逐漸增強,造成一種激動的氣氛。在這裡旋律音給人感覺像是堅定的命令,雄壯又單純而且如雷鳴般。41小節副主題在a小調上出現,這個樂句很活躍,充滿了激動。第55小節起和弦一定要彈得堅強有力並且充滿英雄般的氣魄。69小節起左手八分音符的經過句,從弱音開始之後漸強,到75小節激動起來,這個發展過程一定要演繹出來。從97小節開始的展開部是呈式部的繼續和發展,旋律有特別形象的對比性和衝突性高潮,它加強了主題的戲劇性,因此成為全樂章高潮的中心部分。從147小節開始的再現部是展開部的發展,它慢慢地向優美的歌唱發展,將主題歌唱化,使人欣賞時有一種新的效果。最後的10小節使用踏板,好像是從遠處響起的雷鳴,然後逐漸地慢下來,漸漸地遠去,給人留下的是一種悲哀和深刻的印象。巴倫博伊姆演奏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第二樂章第二樂章非常浪漫,每個音符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能將人帶入音樂的世界裡,盡情敘述的音樂,可以使人聯想起暴風雨過後的那種寧靜以及對人生和大自然的種種幻想。在第一樂章里心情是激動和複雜的,而在此卻是莊嚴、安靜、幸福的沉思,不受干擾地體驗周圍世界,並享受其中的樂趣。樂章的另一個特點是;主題在高音域頻繁地結束,這在慢板樂章比較少見,這種手法的確體現出一種深切的感情。第31小節開始出現感人的、簡樸的旋律也就是F大調的副主題出現了,到了43小節是再現部,這裡和聲比較豐富,演繹上與呈示部彈法一樣。第51小節的左手分散和弦不可干擾到主題。盡可輕而柔地演奏,節奏一定要準確無誤。第55小節起至「f」之前的分散和弦是漸強與漸快速度到此為止是真正的徐緩樂章,其內容很有深度,旋律非常豐富,同時為了使和弦的音響更具效果,應很好地使用踏板。法佐·塞依演奏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第三樂章第三樂章是奏鳴曲式。這個末樂章是快板,是非常優美的終曲,由連綿不斷的快速16分音符組成。自始至終充滿了溫柔與愛的性質,這樂章的美是一種「虛幻無常」的美,它展示出貝多芬所追求的夢的世界。第三樂章無論在伴奏音型里或是在主導旋律中,都有連綿不斷的16分音符的律動性進行,表達出優美的明暗變化,舒展出精彩的鋼琴獨奏技巧。它的節奏十分嚴格統一,力度變化非常詳盡細緻。必須控制並掌握好每一層次在力度、音色、樂句起伏等方面的細微變化,否則這個樂章就很容易顯得單調。樂章的主題由一個弱起小節開始,所以大拇指上的音不可太重,這一句要彈得溫柔。右手每句的結尾8分音符斷音時好像是要離開鍵一樣的輕輕結束就可以了,也就是句尾結合演奏方法來收。左手儘可能地圓滑演奏,整齊流暢的音要讓人聽起來有「馬蹄嘀嗒聲」的感覺。24小節半音的速度要十分準確,不能任意增加速度。3O小節起是連接段,49小節的弱奏要特別演示出來。55小節的8度,須單獨練習,是手臂保持鬆弛和自然狀態,盡量用手腕彈奏。81小節的左手很重要,聲部的進行需要突出。83小節分解的八度也是旋律。91小節左手的和弦要飽滿而且乾脆,慢慢進入展開部。龐大的展開部巧妙地運用明暗色彩層次,這些色彩的豐富是通過變換調性來達到的。貝多芬為了不使它單調,運用各種方法,使樂曲在16分符運動之間,都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演奏時的狀態也非常重要,用心去聽自己所彈出的每個音,是否經過了思考,使感情的狀態進入到音樂中。像95至98小節可以想像成是木管,長笛和單簧管的獨奏部分。118小節主導的聲部轉移到了右手上,因此要清楚地聽見這個變化。第215小節是再現部的開始,在這裡貝多芬也運用了離調等複雜方法,但在演奏上的重點與呈示部基本相同。從323小節尾聲,彈奏時要使緊張度逐漸提高,每一個「sf」要漸強。381小節以後的三小節之間,要充分的把減七和弦的效果彈出來,使樂曲產生出緊張感。最後要用弱奏結束全曲。這樣的結尾不容易處理,需全身心地控制,每個音要均勻,而且節奏不變,不做漸慢,要讓它自然地靜悄悄消失。由於奏鳴曲曲式的嚴謹性,我們要學會發現每個樂句的技術特點與音樂相結合。二、啟示《暴風雨》的演奏速度與技巧,內容與形式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他的演奏理論與實踐留給我們許多有益啟示。總的原則,獨奏音樂(以及以弦樂四重奏為代表的室內樂)應該比大型合奏音樂(如交響曲等)在節奏處理上享有更大的自由,這一點對於古典時期的音樂非常重要。不能機械地理解速度標記,因為它可能只對樂曲最前的幾個小節有效。貝多芬的速度標記往往指的是該樂章中最快的片刻,意思是不要超過這個速度極限(如果是這樣,那麼作品106中貌似奇怪的速度標記就是完全正確的)。貝多芬明確要求,一次夠格的獨奏表演,應該在節奏步履上有複雜而微妙的變化調整。確實,只有這樣,音樂在時間中的真實行進才會獲得生氣和生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局部的節奏彈性伸縮是否自如,是否豐富,是否妥貼,是一位演奏家是否具備「樂感」、某次演奏是否具有藝術質量的一個關鍵性指標。貝多芬同時也非常明確,上述的節奏與速度調整不能過分,「僅僅只被最敏感的耳朵察覺」。羅森深刻地指出,「貝多芬希望,無論步履節奏出於表情的驅動如何變化,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理解速度的變化,必須始終要將其置於一個大範圍的、控制性的節奏觀念之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