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勉強八度

可以彈,但是很多技術,例如八度,大跨度震音,和弦,你要付出數倍於他人的努力。而有些內容,比如大範圍十一度的和弦,你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在人均彈《鍾》的知乎,大家默認這首曲子八度手也能彈。但是一方面我練得更費勁,另一方面我確實不感冒浪漫主義的,就不湊這個熱鬧了。練練巴赫,莫扎特,貝多芬挺好。

就像NBA里也有160cm蒂尼·博格斯。你說160cm能打NBA嗎?那你一方面必須付出比他人多幾倍的努力來彌補自己的劣勢,另一方面必須有自己特別的優勢。


勉強八度,我的理解就是剛好夠到八度的邊,也就是彈7度都有點費力。那來潑個冷水。彈琴可以,但需要面臨很多問題,比如曲目量大大受限,很多樂曲比如賦格會樂句很難連起來。當然你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彌補,只是要付出比手大的人多的多的努力。

所以你說是適合還是不適合,所以我認為適不適合的,但你要說能不能彈,只要喜歡且不以專業為目標。那彈鋼琴就是最合適的


我!八度勉強 最遠能碰到九度的邊邊 根本按不下去

但是我高考彈了李斯特的鐘 貝多芬悲愴 肖邦偕謔2 最後上國外了 我同學看我手說我彈鍾簡直不可思議

總結 可以學 要比別人練得更多


其實彈鋼琴久了會發現,手跨度小並不是硬傷手指不靈活才是。就拿我們最熟悉的《獻給愛麗絲》舉個例子,相信練過鋼琴/電子琴的人都彈過這首歌曲,大部分人能夠熟練地演奏A部分,而B部分真的不一定了,C部分比較冷門,可能都很少聽到。

A部分非常簡單
B部分的十六分音符處有難度

不管手跨度大小,只要手指靈活,拿下全曲是沒有問題的(小聲說:只是手大會更容易一些)。所以,我覺得成就一個鋼琴家/優秀鋼琴演奏者=(苦)練+興趣+1%靈性(同樣是我的希望)。手指靈活就包含在(艱苦的)練習中,練得多了就靈活了,而且如果年齡小,堅持練習長大還能撐大(大家都這麼說,應該有它的道理)。

以下是一些個人理解+瞎扯:

大部分練習曲中一般不會出現八度音,這些練習曲主要是鍛煉手指的靈活性。而歌曲中八度音比較常見,即使是這樣,這些八度音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裝飾和輔助,比如使聲音更加飽滿,低音更加沉穩、高音更加明亮。我屬於身材比較瘦小的男生,手肯定也小。小時候練琴時遇到的八度音,老師就讓我們左手捨棄下面的,右手捨棄上面的,這樣對全曲的整體效果影響不大。即便是現在,我彈八度時依然有些緊,速度快了就會碰到旁邊的琴鍵,比如《土耳其進行曲》的第二小段,全部是八度音,速度還很快。

我太難了

在網上查過一些資料,許多說歐洲鋼琴家的手跨度比較大。可能是因為歐洲誕生的鋼琴家比較多吧,不過手跨度也和身材有關,在我印象中歐美的人一般身材比較高大。

圖片來自網路

斯克里亞賓的手能跨八度,邁拉?赫斯和巴倫博伊姆的手能跨九度,郎朗的手能跨十二度已經非常讓人震撼,而至今無人超越李斯特和拉赫瑪尼諾夫,他們的手能橫跨十三個音階。

最後,謝邀。我是一個業餘音樂愛好者,在繁重的學習生活中喜歡玩玩音樂,近期在自學編曲。


適不適合彈琴是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興趣、樂感、運動機能、專註力等等,手的大小當然是其中的一環,單從這一環上講,手小相比於手大,肯定是有不足的。

但彈琴不是競技比賽,這裡面沒有跳的更高蹦的更遠這種口號,非要比的話,那可以去玩競技體育。彈琴,某種角度上說是一個私人的事,跟別人沒關係。別人彈李斯特,不代表你就得跟著彈,自然有適合你的作品。

我有個朋友也是手小,勉強八度,她在選曲的時候就會挑選一些適合她的,沒有大段八度但需要一些精緻觸感的,比如德彪西的很多音樂,斯克里亞賓很多浪漫的作品也彈的有模有樣,鋼琴文獻浩如煙海,有的是可選擇的。因為手小而不適合彈的作品,遠不是鋼琴音樂的全部。

還是那句話,彈琴是個人的事,扎紮實實練一些技術,把自己喜歡、適合的曲子彈好,彈出內容,獲得音樂上的愉悅享受,比什麼都重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