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海

  2005年7月,一隻元代青花瓷器大罐鬼谷子下山在倫敦拍出了近2。3億人民幣的天價,創下了中國藝術品的世界最高拍賣紀錄

  經過筆者的粗略統計,截至2007年3月份,國內熒屏上能看到的收藏類節目主要有以下十個:央視二套的《鑒寶》,中國教育電視臺的《美術苑》,鳳凰衛視的《投資收藏》,北京衛視的《天下收藏》,吉林衛視《找你》,天津都市頻道《藝品藏拍》,湖南娛樂頻道《藝術玩家》,浙江經濟生活頻道《寶藏》,昆明電視臺《盛世典藏》,成都電視臺《成都商行——西部珍藏》。

  下面簡單介紹以上正在播出的收藏類節目。

  1.央視二套的《鑒寶》

  在內地所有收藏類節目當中,《鑒寶》的影響力是最大的,來自央視索福瑞公司的收視率調查顯示,《鑒寶》的收視率經常跟《非常6+1》相彷彿,名列二套前茅。《鑒寶》是央視二套《藝術品投資》的週末版,《藝術品投資》還是比較常見的收藏與鑒賞的專業化欄目,其定位是「反映藝術品最新收藏動態、藉助藏品探討深厚文化底蘊、把握收藏投資理念、傳遞相關投資技巧與市場行情」(《藝術品投資》)網頁介紹),播出時間是週一至週五,每天17:00首播,播出時長30分鐘。客觀來說,《藝術品投資》影響力非常小,主要原因一是播出時段較差,另外操作方式傳統,節目內容也缺乏特色。而《鑒寶》以百姓大眾化的收藏品為對象,採用演播室現場鑒定的形式,內容有藏品展示欣賞、收藏趣聞軼事、專家鑒定評述、觀眾競猜藏品價格等,形式更加活潑。其實嚴格來說,《鑒寶》應該歸屬到娛樂節目範疇,只不過把收藏品作為遊戲內容罷了。

  《鑒寶》的影響力大,跟它所屬的強勢媒體有關,還是黃金時段,以及採用娛樂節目的形式操作,然而問題也正是出在「娛樂」上,在網上、平面媒體上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對《鑒寶》的質疑,比如2004年《中國藝術報》有篇文章《鑒寶鑒出了什麼?》,文中指出「部分收藏家和鑒定家對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鑒寶》節目提出質疑,認為該節目中專家給出的價格水分太大,一件鑒定為50萬的瓷器,真實的市場價格最多5萬。另外鑒定過程過於短暫,不符合文物界業內常規。近日,更有媒體表示,目前中國收藏界本來就「虛火過旺」,《鑒寶》的不嚴肅性更是給這種不正常現象火上澆油。專家只能辨別東西的真假,卻未必掌握市場的行情。電視在利用了專家鑒定的權威性的同時,卻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鑒定的學術性和嚴肅性。」

  還有人說:所謂鑒定專家和了解文物市場、價格基本上是不相關的,叫專家估價不如請拍賣行的人上去說兩句。鑒寶鑒出的虛價,已經成為業內人士所詬病的荒唐。僅從節目製作流程而言,對於百萬天價的藏品的鑒定,鑒寶節目的確處理的有些簡單化。無論節目組此前做了多少求證工作,觀眾並沒有感覺到鑒寶過程的權威性,反而感到1、只要是央視請來的就是最高權威;2、只要是權威定了的價格就是最終的。

  這本身就是央視在利用自身的傳媒優勢誤導觀眾,因為,鑒寶畢竟不是一個單純的娛樂節目。在這方面,鑒寶也要考慮自身為文物定價的合法性。《鑒寶》的爭議反映了國內許多收藏節目的尷尬!

  2.中國教育電視臺的《美術苑》

  《美術苑》是一檔十分鐘的繪畫知識及資訊節目,內容偏向近現代國畫,主要採訪近現代國畫名家和名家作品。然而這檔節目無論是從製作理念,還是從撰稿、編輯上,都過於傳統,更像是美術院校的錄像教學,這樣做,怎麼可能會有影響力?

  3.鳳凰衛視的《投資收藏》

  這是鳳凰衛視資訊臺在2005年10月推出的周播新節目,每週六19:15首播,來自臺灣的曹啟泰主持。國內電視圈有句話:鳳凰的專業節目,往往是國內同類節目的楷模,要麼領風氣之先,要麼製作精良,而《投資收藏》則這兩點都做到了。這是一檔緊跟市場的經濟節目(有個奇怪的現象,鳳凰的經濟節目各個優秀,可國內的純經濟節目潰不成軍!),兩個嘉賓主持輪流上節目,一位是「中國第一拍賣師」(同時也是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書畫鑒定家)劉新惠,另一位是榮寶拍賣公司的副總經理劉尚勇,這兩位都是投資收藏界的風雲人物,他們的評論往往是簡單明瞭,切中要害!既專業權威(一般都是用數字說話),又很有個性。記得有一期劉新惠現場看一位觀眾寄來的「明代」 玉器照片,他脫口而出:這怎麼能是明代的?六個字錯了兩個,福壽雙全裏的「壽」與「雙」是當代簡化字啊!

  好精彩!

  至於投資方面,他的口頭禪是:什麼東西最貴?假的最貴!越是流傳有序的精品,將來的升值空間越大!

  在2006年7月份,《投資收藏》欄目組更是遠赴倫敦,全程拍攝了2006蘇富比倫敦拍賣會(這也是每年一度的中國藝術品的世界最高水準的拍賣會!),回來後製作了一期「倫敦紀行」的特別節目,既介紹了本次拍賣,又介紹了蘇富比拍賣公司。

  在媒體工作的人都知道,你只有實地去採訪了,纔可能做出有個性的獨家的新聞!對於國內眾多的收藏類節目而言,能去倫敦拍攝拍賣會,他們絕對是不能想像的!也許有人會說鳳凰多有錢啊,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我說個事實,這個欄目組固定人員只有五名,還包括兩個小祕書!而某衛視臺的收藏節目,也是周播節目,時長還比《投資收藏》少6分鐘,可它的固定制作人員卻是20名!這說明什麼?至少說明《投資收藏》把錢花在了製作節目、聘請專業人士等「刀刃」上,而不是低效率的人員開支上。

  鳳凰衛視的專業節目給人印象往往是客觀權威,其實,這也是做節目的最低要求,然而內地的節目卻大多做不到,客觀權威,真的很難麼?

  4.北京衛視《天下收藏》

  2007年初,北京臺推出了《天下收藏》,著名演員王剛擔綱主持,這檔節目最值得稱讚的就是舞美設計,非常優雅,而舞美設計一直是國內很多大型節目的軟肋,《天下收藏》值得褒獎。這檔節目是周播,在北京衛視每週六晚10點推出,應該算是比較好的時間段。簡單而言,就是每期一個主題——比如1月20日這期,主題是「康熙五彩瓷器」,首先是介紹了一個漂亮的康熙五彩瓷器,並提示這個瓷器在以前的拍賣中分別拍出了40萬、50萬、60萬元左右的三個價格,然後請現場的4位嘉賓(不是專業文物專家,都是愛好者,但有些社會地位或知名度),猜它目前的市場估價是多少——答案是80萬。而這個價格是在現場高處端坐的三位文物專家給出的。

  這個環節我感覺一般,沒有多少懸念,也沒有多大特色。

  接下來是請三位「持寶人」分別拿著自己的寶物上場——本期就都是康熙五彩瓷器,然後介紹寶物來歷。根據節目規則,稍後是嘉賓與觀眾分別發表意見,討論這幾件瓷器是否贗品,最後是請三位專家給出結論,贗品當場砸碎,真品則給出目前市場估價。

  這期的結果很「完美」,中間的是贗品——當代高仿品,被王剛當場砸碎,左邊的是光緒年間的仿品,保留。而右邊的是真品。

  我的疑問有:每位持寶人只給1分鐘的介紹時間——現場在給倒計時,有何必要?故事不在於長短,在於是否精彩,既然是錄播,就可以讓持寶人講個清楚明白,後期再剪輯。另外,大部分時間是外行嘉賓與外行觀眾在討論這些瓷器是否真品,誰願意聽?而

  在結尾最關鍵處,卻是讓專家「以發傳真」的方式,傳來結論,有何必要?這不是「概念大於內容麼?」 就因為「傳真」還有著「傳來真品信息」的另一層字面含義,就拋棄了大家最想聽的專家現場點評,這不是糊塗麼?這種鑒定真偽節目,大家最想聽的決不是外行的瞎議論,而是專家的真知灼見!

  本期的專家中有香港著名瓷器鑒定人翟健民,筆者非常熟悉此人,也跟他合作過,2005年他用1.03個億港元拍走了一個乾隆古月軒小瓷瓶(他是經紀人和鑒定家),這種高手在場,說啥大家都願意聽,然而人都來到了現場,卻只說了兩三句話,這是什麼思路?這不是節目方向嚴重錯誤麼?

  5.吉林衛視《找你》

  這是目前國內收藏類節目中堪稱較高水準的一個,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轉型意味深長!《找你》更像個紀錄片,它以民間收藏為載體,在走訪調查中發現歷史,在過程中得到知識,在故事裡反映文化。節目於 1999 年 7 月開播,至今已七個年頭。

  《找你》如今已成長為吉林衛視名牌欄目之一,有其獨特的風格和市場定位,培養了大批收視固定羣。這種用新角度講述歷史、傳播知識的節目形式已經被觀眾所接受。

  《找你》節目初創階段,以鑒定藏品價值和藏品報價為節目的主要推動力,輔以場外調查紀實片。節目真正吸引觀眾的是價格因素,因此當時最受收藏愛好著的青睞,很快培養了一批忠實的收藏愛好者觀眾。 雖然節目有了初步的市場,但逐漸暴露的一些問題引發了欄目組的思考:每期節目的可看性和收視率,完全由藏品是否值錢來決定。這種現象會產生兩種後果: 一是節目受制於藏品金錢價值的高低,不利於各類藏品承載的民俗文化向普通百姓傳播:二是珍貴藏品選題資源有限,選題必然日見匱乏。同時全國媒體的動向也使欄目組看到了潛在的競爭危機,當時國內幾大媒體紛紛推出收藏類節目,而他們在財力物力,人力資源,選題資源上均不佔優勢。 基於以上這些因素,欄目組決定放棄已有固定觀眾羣的節目創業版,重新設計形式結構:砍掉了全部演播室拍攝環境,包括專家對藏品的定價、報價以及專家和主持人在演播室內的對話,遠離演播室訪談類與晚會類節目的影子,把推動節目的動力,全部放在外景尋找和調查的過程,引導羣眾跟隨節目一同體味尋找的快樂。節目中的藏品主要是民間收藏。觀眾羣拓展到普通家庭。

  新的節目形式逐漸被觀眾接受,收視層面範圍擴大,贏得了普通觀眾的喜愛。用觀眾的話說:藏品是否值錢不重要,在我家裡是塊寶最重要。

  更有意味的是,幾乎在同時期快速上馬的那些衛視收藏節目卻又很快落馬了,比如上海衛視《好運傳家寶》,江蘇衛視,《家有寶物》,落馬的原因有很多,但缺乏特色,缺乏精雕細做,缺乏可持續發展力是重要原因!

  6.天津都市頻道《藝品藏拍》

  這檔節目目前的主持人是相聲演員楊議——楊少華的兒子,從這個選擇上,我們可以看出《藝品藏拍》顯然還是追求高收視率、追求一定的娛樂性,據瞭解,這個節目採用800平米演播現場錄製,觀眾陣容強大,現場拍賣也很有氣勢,然而筆者在網上卻搜到這樣幾段文字:

  「今天下午,被一個朋友拉了壯丁,去天津電視臺拍《藝品藏拍》,我扮演一個持寶人,拿著幾張花鳥畫,假裝是我們家的,想拿出來請專家估估價。這是上海大家鄭集賓的四幅花鳥,我編故事說這是我爸上海的朋友送給我爸的,導演交代:你嘛也不懂沒關係,就裝傻充愣就行,「專家」劉光啟老先生裝模作樣地看了看這四幅畫,然後把事先背好的詞背了一遍,我假裝估價10000元,劉專家假裝估價40000元,楊議問我感覺如何,我心想這畫又不是我的,但是表面上要裝得特高興」(2005-10-23,正點論壇)

  不知大家心情如何?!

  記得當年春節晚會被揭露「假唱」後還振振有辭地說「那是為了演出效果」,哎!

  7. 湖南娛樂頻道《藝術玩家》

  這個欄目的運作值得一提,因為湖南娛樂頻道下設兩個市場化運營的公司——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和湖南藝術玩家藝術品有限公司。前者以操作「超女」名利雙收,後者就是《藝術玩家》的母公司。湖南藝術玩家藝術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2月,公司下設四個經營實體,《藝術玩家》欄目;《玩家雅集》專營店;《三畝地美術館》展示中心;《新長沙窯》名家畫瓷生產基地。

  筆者的看法是,這家公司顯然沒有把重點放在做節目上,《藝術玩家》欄目每期只有25分鐘,在湖南衛視每週日7:00播出,時段較差——因為首播是在湖南娛樂頻道每週日中午12:00。由於欄目時間過短、內容單一,地域性較強,每期只有一個現場鑒定,而且是娛樂頻道推出,顯然會削弱嚴肅的市場風格,同時也缺少權威的藝術市場專業人士介入。更有爭議的是,其欄目的相關組織成立了會員中心(每人1000元,享受購買藝術品的優惠和免費講座),甚至直接簽約畫家,這就失去了媒體的客觀公正性!其簽約畫家、會員勢必會得到更多的照顧,這種聯動經營註定此欄目不可能成長為全國權威的收藏欄目!

  8.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寶藏》

  作為浙江電視臺的重點欄目,《寶藏》是浙江省內最早的一檔專業的收藏專題類欄目,它分為《寶眼看拍》、《鑒寶齋》、《藏寶圖》、《名人名家》、《寶藏視線》幾個板塊,表面上看門類齊全,然而節目本身還缺乏全國視角。另外這個節目的首播是週六17:30 ,顯然也不是非常黃金的時間。

  另外,來看這個欄目的簡訊競猜:

  在中國寶藏網上出售的譚建丞《葡藤紫秋》畫作的價格是多少?

  A 10000 B 15000

  我查了多期,都是這種帶有較強廣告色彩的競猜,顯得小家子氣太濃!

  9.昆明《盛世典藏》

  這是國內所有收藏節目中,播出密度最多的一個,不過也只有一週兩次。分別在每週五、六的20:25播出,20分鐘時長——也不長。

  《盛世典藏》所有的內容設置與播出方式,都以電視拍賣現場直播的成功及擴大影響力為原則。從設置的內容來看,以每個月為一個週期,每四周,安排一次直播版:每期60分鐘,拍賣10多件拍品,不能到現場參與競拍的購寶者,可以通過電話委託競拍,所以,節目組還在直播現場安裝數十部熱線電話,方便購寶者競拍。

  由於大眾參與的緣故,這個節目能拍賣的幾乎都是百姓普通收藏品,因而它的實用性大於投資性,然而拍賣就是拍賣,電視節目就是電視節目,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盛世典藏》雖然有獨創性,可惜推廣價值不大,也不可能在投資收藏界產生真正的影響!

  10.成都電視臺《成都商行——西部珍藏》這檔節目的主持人原來是成都廣播電臺的主持人。節目號稱「四川地區第一檔藝術品鑒賞與投資綜藝電視節目」,由《傳家之寶》、《蓉城淘寶記》和《翰墨淘精》三大板塊組成。由於製作力量一般,缺乏強大支持,而且綜藝色彩強烈,因而該節目影響力一般。

  在這十個欄目之外,河南衛視原有一檔《盛世收藏》節目,而自2006年上半年河南電視臺改版之後,此節目找不到了,新上馬的一檔大型娛樂節目《華豫之門》,其中涉及很多文化、收藏的領域,而且該節目在2006年7月份推出了「收藏版」。並且還率領專家團去外地給觀眾「鑒寶」——這是目前國內收藏類節目最熱衷的事情,然而專家水平到底如何,難免讓人畫問號。而且即使鑒定正確,這些專家又基本遠離市場,所給出的價格也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被改版改掉的原衛視收藏節目還有上海衛視(現東方衛視)《好運傳家寶》和江蘇衛視的《家有寶物》,目前這兩個衛視(包括省級頻道)均沒有收藏類節目。我大致瞭解了一下「改掉」的原因,主要還是缺乏有效運營機制,加上節目沒有突出的特色(既不娛樂,也不夠專業),使得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由於目前的衛視臺收視壓力與經營壓力都非常大,而此類節目又需要較大投入,需要真正在圈內有影響的專業人士(假專家最害人),因此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要麼是央視《鑒寶》那種娛樂性的節目,要麼是鳳凰衛視《投資收藏》那樣的專業經濟節目,中間之路恐怕只有吉林衛視《找你》,那更需要勇氣需要經驗來摸索,路,更難走。

  除了電視欄目,山東電視臺還有一個「收藏天下頻道」,於2003年11月1日面向全國開播。是一個數字頻道,不過辦得比較艱難,前景堪憂。畢竟作為一個省級臺,要辦一個收藏頻道是很困難的,大量的自辦節目,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節目的確立,無非是精雕細刻,這種磁器活兒,需要「金剛鑽」!

  另外,就在前不久,2006年7月4日,央視書畫頻道正式開播,也屬於數字收費頻道。這首先對山東電視臺的「收藏天下頻道」是個壞消息,地方衛視的實力是無法跟央視抗衡的,央視書畫頻道目前剛播出兩個月,還不好下判斷。不過據瞭解,書畫頻道節目橫跨資訊、專題、教學、鑒賞、訪談、直播、紀錄片和特別節目等8大類24個欄目。已通過央視的中數傳媒在全國130家省市有線網路落地。我自然希望這是一個既專業又很有影響力的頻道,能夠把目前國內收藏類節目不景氣的局面有所改觀。

  文章最後,我再說件事兒,在2006年北京春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北京紅太陽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上,我國一件宋代汝窯瓷器創國內文物拍賣新高——以1億6千萬人民幣的成交價格,創造了國內文物拍賣成交的最高紀錄。這是在央視新聞頻道播過的新聞,許多國內收藏節目也報道過,然而這是一場鬧劇,是個疑點多多的假拍,投資收藏界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拍賣公司搞假拍,最終會砸了自己牌子,而那些跟風的收藏節目,未經核實就報道,這說明瞭什麼?僅僅說明外行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外行做收藏節目?國內真正權威的人物也不少啊,他們為何不請呢?是沒有識別能力,還是不肯花氣力去請呢?如果一個收藏節目,做了很多鑒定、拍賣方面的內容,但本身對這個行業毫無瞭解,更不去找圈內的核心人士,那隻能被動受騙,進而最後也讓觀眾受騙,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只能是讓此收藏節目關張!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