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的履历,网上都查的到,就不多赘述了。我就说说海峡对面,胡宗南的次子--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胡为善眼中的胡宗南。

事先声明,胡为善毕竟是胡宗南的儿子。他的描述或多或少都有袒护父亲的情况,如果接受不了,下面的内容就不要看了。

离开大陆前夕

胡为善说,自己父亲在人生地不熟,既无冬衣,又无粮饷,更无兵源,连军火弹药的补给都断绝的条件下,带著部队在西康死守三个多月。解放军攻占西昌前,蒋先生从台湾派了最后一架飞机接胡宗南走。但是胡宗南坚决不走,说要战死在西昌,被部下强行架上飞机。

(胡先生毕竟是解放后(1951年)出生的人,他一定不知道当年的红军,也不知道红军的事迹。他父亲在西康遭的那点罪,在共产党人看来,呵呵。)

降落台湾即被弹劾

胡为善说,父亲撤到台湾后没钱买房,还是汤恩伯帮他在花莲租了一套房子,算是落脚了。随即遭到监察院李梦彪等四十多位监察委员的弹劾,台湾报纸对胡宗南也讥讽挖苦,落井下石。父亲的手下们觉得很不公平,失去大陆并非一人之责,建议胡宗南开记者会申辩,或者上书。

但是父亲只是淡淡的一句话:是非自有公论,假如应该我负的责,我当然要负责。关于弹劾这件事,父亲生前只字不提。

后来还是蒋先生发了话,说:「如果不是胡宗南,我怎么出得来?如果不是胡宗南,你们怎么出得来?」弹劾案才不了了之。

(看来胡先生是真不了解蒋先生的为人,也著实热爱自己的父亲。)

反攻大陆梦碎

胡为善说,蒋先生在弹劾风波后,让胡宗南出任总参谋长一职,但是胡宗南坚决不接受,要求去第一线的大陈岛,组建江浙反共救国军,收拢浙江沿海一带的残留部队。父亲在岛上解决一日三餐都不能保障,吃了一个月的青菜和盐水泡饭。

在这样的条件下,胡宗南在大陈岛组织了六支陆上突击队和一支海上突击队,训练了一支七千多人的挺进队,对浙江沿海发动了近四十次袭击。每次战斗,他都亲自去,跟突击队一起上岸。不久后解放军攻占大陈岛,胡宗南撤回台北。

(胡为善先生应该是没遭过罪的人,只能这么说了。)

寂寞岁月

胡为善说,回到台北的胡宗南又被蒋先生委派为澎湖防卫司令,四年后征询胡宗南是否愿意接任陆军总司令。父亲谦辞不受,并从澎湖离职回台北,任总统府战略顾问一虚职。从此淡出军界,陪子女和妻子游山玩水,但是胡宗南内心非常痛苦,在爬山时经常一个人在山里声嘶力竭地大叫,以发泄心中的郁闷。

迁居台北的胡宗南非常简朴,每个月的薪水拿三成出来给长官部当公费;三成发给澎湖长官部的两位生活比较拮据的部下;剩下的才寄回家里。蒋先生送给他一幢房子,但坚辞不受,继续住旧房子。胡宗南对部下却非常好,很早就为他们在台北安置好了家。别人家里都有冰箱,只有自己家没有,有一次老部下送来一个旧冰箱。胡宗南很生气的退了回去。

(其实但凡撤到台湾的国府高层,生活都比较拮据,并非胡宗南一人如此。毕竟是戴罪立功之人,多少双眼睛都盯著。)

黯然离世

胡为善说,六十年代自己的父亲得了心脏病,起初是咳嗽,咳得很厉害。医生检查他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但他自己都不承认,也不愿意住院。后来咳得更厉害,还有呕吐。不得已才住院。听闻胡宗南住院的消息,蒋先生亲自来看望。胡宗南非常激动,但还是在大年初十那天突然离世。

非常吊诡的是,大年初九胡宗南的各项检查都很正常,晚上睡觉前还吃了半个苹果。主治医生也说没什么问题,家属可以回家休息。结果还没到家,医院的电话就来了,说胡宗南突发心脏病,赶到医院时人已经闭眼了。享年66岁。

按胡宗南生前意愿,他的墓建在台北阳明山的半山腰上,面向大海,遥望大陆故乡。

(关于胡宗南的死,应该是没有什么阴谋论的,最有可能的是胡宗南长年郁郁寡欢,心里过于压抑,抑郁而终。)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