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講到王勃寫《滕王閣序》的背景。王勃是在二十七歲這一年,前往交趾省親,途徑滕王閣時所作。王勃六歲能文,九歲時作《指瑕》十卷,十六歲為官,不到二十歲就寫就了大量的詩歌。

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而就在次年,在從交趾探望父親後返回時,不幸溺水,驚悸而死。但在來時路寫的《滕王閣序》,卻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我們將時間撥回他經過滕王閣的時刻:

時值九月,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大宴賓客,傳本意欲將女婿準備多日的一篇雄文在今日發布,偏偏王勃,本以為只是個過路客,卻偏偏唰唰唰即興寫下名流千古的壯美駢文。

我們看看序文的結構:先寫滕王閣所處的洪州地勢,接著寫此地地靈人傑,有高士徐稚德才兼備使得陳蕃專門為之設下坐榻。州城雄偉,人才俊秀。而此次宴會則是高朋滿座、勝友如雲。宴會上有什麼樣的人物呢?有聲望崇高的閻都督,有美德風範的宇文新州。文章龍飛鳳舞的文壇宗匠孟學士,武庫裏藏有紫電清霜的王將軍。這裡的孟學士和王將軍,《古文觀止》裏注釋均為「名字不詳」。我個人偏向於這兩位都是蒞臨此次宴會的俊傑。不知各位詩友怎麼看?

而緊接這兩句之後,王勃寫到:家父遠任縣令,我因省親路過此地;在下無知少年,卻榮幸地躬逢盛會。交代了路過滕王閣的緣由,同時也自謙地表示來此盛會,三生有幸啊。

個人鄙薄陋見,王勃在序文中提及孟學士、王將軍,是為了襯託此地人傑地靈,也為烘托宴會的「高朋滿座、勝友如雲」,而整個第一段,其實都是全文的引子,而序文全文,又是最後《滕王閣詩》的引子。

後面,他寫滕王閣的壯麗,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再從宴會寫到人生際遇,抒發身世之感。全文辭藻華麗,用典貼切,對仗工整,音韻諧美,結構完整,堪稱駢文之典範。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他因一篇滕王閣序名滿天下。王勃年少成名,很小的時候就擅長寫文章。王勃本有機會仕途通順,但因為性格原因,他被許多人妒忌,加上王勃殺了官奴,不僅僅是他自己被貶官,也連累他的父親,他父親被貶到交趾,做交趾令。而王勃就是在去探望父親時,路過南昌,寫下了這篇聞名天下的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宴會的主辦者是都督閻公。王博只是一個湊熱鬧的無名之輩。當時閻公,早就準備讓他的女婿在他大宴賓客時,寫下一篇早已準備好的文章,不僅讓女婿顯名,自己臉上也有光彩。

宴會開始之後,都督閻公為了表示客氣,拿起紙筆便讓賓客問到誰能即興寫一篇文章。賓客們知道這是客氣,便紛紛推辭,而年少成名的王勃,非要顯一顯自己的能耐,便拿過紙筆來開始寫。都督閻公氣的不行,直接走了出去,不過,王勃剛寫了幾句,閻公讓人傳信,聽到了他寫的句子,大喜過望,說寫的太好了,就請王博繼續寫下去,就有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

王博雖然是個楞頭青,但給人臺階下也是會的,所以他在文中誇了都督閻公,自然也不忘誇他的女婿,就是被王博搶了風頭的那個倒黴蛋。

對,他就是我們可憐的孟學士。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風,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騰蛟起鳳",形客孟學士寫詞的風格豪放浪漫,但孟學士是誰?詞又有何代表作,查而無據,無可深究!


聽過舍弟江南歿,家兄塞北亡的典故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