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网发现有疗效的好中医

进入4月,一天比一天热,又将进入手足口的高发期了。好可怕!

根据往年规律,每年3月,手足口病疫情开始出现上升趋势,4~7月会迎来手足口第一个发病高峰,国家卫计委官网最近已经把手足口病防控信息挂到了热点提示的第一位。

手足口虽不是多么严重的病,一般会自愈,但这个季节传染几率大,孩子得病难免遭罪,严重的也有致死案例,实在不能掉以轻心。

今天,让儿科专家卢玉燕带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手足口病的防与治吧。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近十年来名列中国法定传染病月均发病人数的首位。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主。其好发人群往往为5岁以内的孩子,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就是「病从口入」。

无论宝宝以前是否得过手足口病,如果TA正在上述年龄范围内,正在上幼儿园,或者曾到过人群密集的地方待过,宝爸宝妈可要特别注意了!

手足口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随后出现症状。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个病特别可怕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手足口患病初期跟普通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没什么区别,容易误诊。有时,直到手掌心、脚掌心、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才发现是手足口。

第二,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肺水肿、神经系统感染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一听到有可能会导致死亡,宝爸宝妈就慌了。实际上,绝大部分手足口患者所患的是轻症,而非重症。

轻症手足口

患轻症手足口的孩子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厌食、肠胃不适等症状。

发热1—2天后会出现皮疹,典型的会在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病程一般5~7天。

重症手足口

如果已经明确诊断了为手足口病的孩子,在快睡著时,反复发生类似被惊吓的突发性全身性肌肉收缩动作(神经系统受累的早期指标),宝爸宝妈可要警惕是否感染了手足口中偏重的类型了!

重症手足口病还可能出现嗜睡、意识不清、活力不佳、手脚无力,持续呕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状,很多患儿在发烧3~5天后病情突然恶化,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肺功能衰竭。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大部分患儿会在入院 24 小时内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也可以有后遗症。

之前媒体曾报道过,山东一名7个月的宝宝,在上午10时危诊入院,当天晚8时23分抢救无效死亡的案例。

除了可能被家长忽视、延误病情外,主要还是因为宝宝感染的是重症手足口。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手足口病的疱疹,并不仅限于手、足、口这三个部位。

很多不典型的疱疹会出现在其他部位,如前臂、臀部,甚至脚趾甲,形态也各有不同。比如下图:

疱疹性咽峡炎

说到手足口,就不得不提到它的「近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有个小名,叫「隐形手足口病」。两种疾病的元凶都是肠道病毒,并可能由同样的病毒导致,不仅传播途径相同,也常常在同一时期暴发。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疱疹性咽峡炎仅仅会引起口腔后部出现红色的疱疹或溃疡,而手足口除了口腔,手上、脚上、屁股,甚至全身都会出现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和影响往往没有手足口严重,也没有被纳入我国的法定传染病。但很多研究证明,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概率会发展为手足口。

感染手足口怎么护理?

专家建议,宝妈们不要自行判断所患手足口的轻重程度,而是交由医生做专业判断,无论轻重,都应尽快就诊。

手足口(包括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药和所谓的抗病毒药,孩子更多需要的是家长的用心照顾和陪伴。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止疼和退烧

专家提醒,病发时嘴里的疱疹会让宝宝很疼,拒绝进食。宝妈们可以喂娃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者较软不需咀嚼的食物来缓解不适,比如冰牛奶、冰淇淋,温和的果汁等。

如果口腔疱疹较多,宝宝出现完全无法吞咽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缓解疼痛的漱口水,在进食前使用,减缓疱疹的疼痛。

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如果体温高于38.5 ℃,且孩子因为发烧表现出精神状态不佳,可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布洛芬或对乙醯氨基酚)。

消毒和隔离

如果家里还有没被传染的孩子,需要及时将患儿的玩具、餐具等用品进行消毒。

不过,由于手足口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好多妈妈反映,二胎家庭通常只要一个孩子患了手足口,就意味著两个孩子都会轮流感染。

所以,家里孩子多的话,一旦有个感染,另一个就要想办法全方位隔离。

另外,大人接触患儿尤其排泄物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洗手。因为大便中病毒的感染性可能持续几周。

很多家长都认为手足口只是一种儿童病,但实际上,成人也有可能被传染!

手足口病的病程一般是1周左右,但隔离时间应在2周,不要一退烧或者皮疹消退就马上上学。只要大家都秉承对自己和别人家孩子都负责的原则,手足口的传播就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皮肤护理

手、脚长了疱疹,应保持该区域的清洁和裸露。用温水和肥皂轻柔清洗皮肤,并拍干。

勤给孩子剪指甲,不要抓痒疱疹。如果水泡破裂,可以局部涂聚维酮碘液消毒。

给孩子穿的衣服要尽量宽松柔软一些,避免摩擦到疹子产生不适,并且要勤更换。

口腔溃疡和疱疹,会让孩子非常痛苦,情绪特别躁。为了娃早点康复,咱们当几天「出气筒」也没关系。

预防和家庭消毒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家庭消毒是防止手足口病发生的关键。

预防

· 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但也不完全保险,因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余种,我国现已对手足口病EV71亚型病毒疫苗进行批量生产,并投入上市。具体接种事宜可以咨询户口所在辖区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分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等。

肠道病毒EV-A71的示意图

据统计,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82%,死亡病例中的93%,都是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我国现已研制成功并全面上市的疫苗,就是肠道病毒EV71型疫苗。

· 勤洗手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一定告诉宝宝,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宝妈们在处理完宝宝的尿片或其他污秽物后也应该彻底洗手。宝宝的餐具和玩具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隔离

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

· 远离密集人群

少去人流密集、空气质量差的场所,一定要去的话,需要佩戴医用口罩。

预防误区

Q:禁止一切户外活动,就安全了?

A:有的妈妈也许会不让宝宝出门,一直窝在家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即使在手足口病高发季,也应该适当外出活动!即使足不出户,也不能杜绝感染。爸爸妈妈外出,照样会把公共环境里的病毒带回家,甚至传染给宝宝。而且,长期不出门活动,还会降低宝宝的免疫力,更增风险。

Q:孩子得过一次手足口病,能终生免疫吗?

A:能够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而且不同类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同一个宝宝,如果感染了不同的肠道病毒,也许就会得很多次手足口病。所以,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并不能产生终生免疫。

家庭消毒

说完了预防,我们再来说一说家庭消毒,到底哪些是最有用的?哪些又是错误的?

1、肥皂和洗手液

用干净的水和肥皂、洗手液彻底洗涤受污染物品(比如衣服、鞋子、家具表面、地板、玩具等),虽说不能杀死病毒,但能减少病毒附著。

2、氯漂白剂

用氯漂白剂(1汤匙漂白剂+4杯水混合制成)或含有漂白剂的洗涤用品进行清洁,效果虽然非常好,但家中应该少用,因为漂白剂的成分对皮肤的刺激很大。

3、阳光

洗过的玩具和衣物,可以放到阳光下晒一晒,手足口病病毒对紫外线非常敏感,能够有效消毒。

错误的消毒方法

1、熏蒸白醋

熏蒸白醋产生的刺激性、挥发性气味,对孩子的呼吸道是有损伤的。尤其孩子要是呼吸道过敏(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就更不推荐了。

2、75%的医用酒精

这种消毒方法,对手足口病病毒没有任何杀伤力。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黔西南州中医院骨科医院,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上医网尊重知识与版权,转载旨在分享,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