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去年12月3日官微「中華書局1912」發起徵稿活動以來,很多小夥伴發來了自己的得意作品。我們依例在周五周六連續推送大家的優秀文章。今天我們推送的是遼寧讀者遲銘的作品,希望您喜歡並分享!另外告訴您一個好消息,【讀者】欄目的優秀文章將適時結集由中華書局出版,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屬江西)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詞作以「幽韻冷香」風格著稱。《人間詞話》中,王國維對姜夔的詞作大加貶抑,其中包括四二則「白石不於意境上用力」,四三則「白石有格而無情」等。本文重點討論王國維對姜白石詞「隔」與「不隔」評價的合理性。筆者認為,王國維的評價不盡合理。

一、 關於「隔」與「不隔」

在討論王國維評價的合理性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確什麼是「隔」,什麼是「不隔」。關於這個問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只描述性的一句:「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在《人間詞話》四〇則中,王國維說:

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

根據《人間詞話講疏》:

鮑照評靈運之詩,如出日芙蓉,自然可愛。曰爽朗,曰自然,即此所謂不隔也。

通過以上兩則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王國維所謂的不隔,可以理解為語言上的不事雕琢,清新自然,如「出水芙蓉」一般真摯。如上文說的「池塘生春草」一句,謝靈運不加修飾,只一個動詞「生」便描述出春天來了,池塘邊綠草正在生長的畫面,自然平實。所以,這即是「語語都在目前」,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不需費力的思考。

再說「隔」。王國維以蘇軾和黃庭堅進行對比: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根據趙翼《甌北詩話》中的一段論述:

東坡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故雖瀾翻不窮,而不見有矜心作意之處。山谷則專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尋常語,而無從容游泳之趣。

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作詩追求奇崛拗峭,主張「無一字無來處」,「奪胎換骨」和「點鐵成金」,詩作典故密集,善用拗句。這樣看起來會很有特色,但給讀者造成一定的閱讀障礙,很多知識儲備不夠的讀者會讀不懂。這就是「隔」,即過度雕琢修飾,使讀者難以理解。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開篇便說:「詞以境界為最上」,可見,王國維極其重視詞的境界。孫維城在他的論文《對於王國維「隔」與「不隔」的美學認識》中提出:

「隔」與「不隔」的表層指的是語言,而深層仍然指的是形象,是境界。

綜合以上觀點,我們可以得出,「不隔」是指語言的不事雕琢,而帶來的真情真景的境界;「隔」指的是語言的雕琢、錯彩鏤金,造成的境界不夠真實,給人以模糊之感。

二、 姜夔詞的「隔」與「不隔」

在《人間詞話》三九則中,王國維這樣評價姜夔詞的「隔」:

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

我們可結合《人間詞話》四一則「寫情『不隔』與寫景『不隔』之例,逐一分析王國維對這三句詞評價的合理性。首先看《人間詞話》四一則: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第一句詩出自陶淵明的《飲酒》,陶詩一直以樸素淡雅、不事雕琢的風格流傳於世,「採菊東籬下」一句交代了作者的動作,和眼前的景色,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晦澀的典故,只一個動詞、幾個名詞,就勾勒出一個隱士悠然生活的圖景,語言上沒有給讀者設置障礙,營造一個悠遠而真實的意境。再看第二句詩,出自北朝民歌《刺勒歌》,語言簡單易懂,同樣沒有華麗的辭藻和晦澀的典故,寥寥幾筆,就展現出草原遼闊的畫面。這樣,王國維認為,為寫景的不隔。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分析王國維對姜夔這三句寫景的詞句評價是否合理。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出自姜夔的《揚州慢 淮左名都》,是姜夔東下路過揚州時所作的一首反映現實的詞作。這一句化用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一句,今昔對比,增添清冷的色彩。但這一句話用典較為偏僻,讀者需要了解杜牧作《寄揚州韓綽判官》這首詩及其創作背景,方能讀懂,體會作者的心境。這一句的確沒有「清水芙蓉」一般真實可感,需要一定的閱讀積累才能理解,致營造的境界模糊。所以,對於這一句,王國維的評價是合理的,確實為「隔」。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一句,出自《點絳唇 丁未冬過吳松作》,描繪了黃昏時候,雨要降臨前的景色。根據中華書局出版的陳書良箋注的《姜白石詞箋注》,此句為「遙望群峰,雨意正濃「之意,商略即為商量,說山峰正等待著黃昏的一場雨。山峰本是靜態的,這一句賦予了山峰動作,以動寫靜,生動形象。雖是化用」重陰未解,雲共雪,商量不少」一句,較為生僻,但其以動寫靜的手法使詞句變得活潑生動,即使不了解這個典故,也不影響讀者理解。所以,這一句,王國維的評價不合理,應為」不隔「。

「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一句,出自《惜紅衣 簟枕邀涼》一首,是一首詠荷花的詞。這一句用的是擬人手法,使樹上的蟬具有了人的動作,表達秋風吹來之意,生動形象。我認為,這一句應評價為不隔。這一句並沒有晦澀的典故或華麗的辭藻,只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如果說運用修辭手法就會使讀者感到晦澀難懂的話,那麼「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一句則也應當為」隔」。所以,」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一句並沒有刻意雕琢,只是將蟬人格化了,不會給讀者造成閱讀障礙,反而更加生動,意境更加真切。所以,對於這一句詞,王國維的評價不合理,應評價為」不隔「。

另外,在《人間詞話》四〇則「隔與不隔之分」中,王國維又一次提到姜夔的詞:

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

這首詞寫的是安遠樓下片寫姜夔對安元樓今日之景的描繪,並講出自己的憧憬。這一句,寥寥幾筆,便畫出安遠樓的景色,沒有典故,語句自然得體,實為「不隔」,所以對於這一句,王國維的評價是合理的。

綜上,是我對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姜夔詞「隔」與「不隔」評價的合理性的分析,王國維推崇南唐及北宋詞,崇尚天然之美,故他不喜歡南宋的雕琢之美。他對姜夔的評價,過於貶抑,不盡合理,但《人間詞話》依然是一本有重要價值詞學理論論著,有重要意義。


【讀者】欄目的優秀文章將結集出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