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週六,球迷們觀摩加泰羅尼亞球王德比前的六七個小時,中國U19還要面臨緬甸隊的挑戰——玩的就是心跳。不少網友感慨,中國國字號的國際比賽現在終於不再流行“黑色N分鐘”,原因是是往往連半場都抵抗不了,而且對手還是東南亞球隊。泰國隊輸過了,越南隊也輸過了,接下來對緬甸的比賽,和武磊踢巴薩一樣讓人牽腸掛肚:區別是,前者是虐心,後者是享受。

  圖說:中國U19隊在越南邀請賽上的表現一般,球迷在深夜觀看武磊比賽前,很擔心今天可能要輸緬甸隊。

  面對東南亞足球,中國足球界總是帶着傲慢與偏見。曾幾何時越南球王黎玄德在重慶力帆受到的冷遇和不屑,18年後,正在由他的後輩們還回來。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以亞洲盃的數據證明,上個世紀五十年到七十年代,東南亞和南亞足球也並非魚腩,我們本不該輕視之:

  1964年第三屆,印度隊亞軍;1968年第四屆,緬甸隊亞軍;1972年第五屆,泰國隊季軍,柬埔寨隊殿軍;縱向比較,如今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的高速進步,亦可以算是一種“復興”。橫向比較,除了中國隊喫過苦頭,在2018亞運會中,日本0:1越南、韓國1:2馬來西亞,東南亞足球向東亞足球挑戰已經開始展現端倪。

  圖說:之前的中國杯,泰國國家隊以1比0擊敗卡納瓦羅執教的中國國家隊。

  正如我們希望全世界客觀地看待中國如今的“復興”,我們在足球領域也要客觀看待東南亞足球已然“復興”的態勢。誠然其在身材、力量等方面有所欠缺,但技術、戰術的進步讓他們像模像樣地朝着現代足球的方向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挑戰中國各級國字號的泰、越、馬,正是在12年前合辦亞洲盃的國家,另一個則是東盟人口最大的印尼。該屆亞洲盃上,越南隊力壓卡塔爾和阿聯酋歷史性地小組出線,泰國隊僅因爲淨勝球劣勢排在澳大利亞隊之後被淘汰,印尼隊比韓國少1個積分。以舉辦賽事爲重要契機,這些東南亞球隊花了10年的時間,將自己的國字號提升到亞洲二三流,並且對亞洲足球格局的未來虎視眈眈。

  圖說:2018年1月,江蘇常州,越南隊殺入U23亞洲盃決賽,越南國內萬人空巷。

  足球固然沒有生命,卻有生命週期,德國隊從2004年歐錦賽的低谷到2016年的世界盃奪冠,也是花了12年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東南亞踢得是真的足球。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2002年進軍世界盃、2004年的舉辦亞洲盃並獲得亞軍,居然成爲了中國國家隊在足球職業化25年以來的頂峯。這個高光時刻,不但沒有讓中國國字號進一步將自己的地位脫二流入一流,反而每況愈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男足賽事,很可能是本世紀前30年內國字號參加的最後的國際大賽本賽,居然以輸球輸人(喫紅牌)告終。

  21世紀的前10年中,3個可以激發中國足球的窗口錯失,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聯賽暫停升降級的執行,假球黑哨橫行,“實德系”堂而皇之地貫穿聯賽……在這個階段中,時任足協掌門人閻世鐸與謝亞龍都曾拜訪過日本足球之父川淵三郎,名爲“討教”,最終都以“中國足球的特色”爲名做着荒唐的事情,以至於川淵三郎總結——“那麼多的考察都白來了,你們總在找藉口。”

  圖說:1994年中國啓動職業化聯賽改革,歷任足協掌門只有第一任王俊生具備足球專業背景,算得上內行。其餘都是外行管內行,其中謝亞龍、南勇兩任足協掌門在打假掃黑風暴中落馬。

  其實真正的“藉口”,一代代足球官僚們最清楚不過,只是他們心裏苦,那話不大好說,就是——足球官僚的任期(5年左右)和漫長的足球週期(最快也要10-12年)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逼得一代代“掌門人”非得拔苗助長割韭菜,因爲和科學規律作對,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而這個爛果子需要我們所有人一代代地來和着眼淚嚥下去。中國足協的“五年計劃”,只會催生出僞足球。既然如此,還去世界盃、歐洲盃考察那些真正的十年磨一劍的足球,這本身不是很可笑?

  在中國各個領域都在“復興”的偉大時代,足球的沒落真令人痛心。但越是落後,越要以科學的發展觀來對待,以客觀規律做引導,少做那些可笑的事情。一兩次不以世界盃爲目標又怎麼了?最近三十年,英格蘭缺席過、法國缺席過、荷蘭缺席過、意大利也缺席過……但人家心裏再着急,也是十年十年地磨出一代英才,絲毫不敢趕工。而我們,可不可以花十年時間從關注U9、U11、U13開始,給未來種下一點點可能性?

  中國素有腳踏實地、不恥下問的傳統美德,還請現任中國足協的管理者們不要學習那些失敗的前任,請切實地去東南亞考察,去問他們一下——從末流到未來的亞洲二流,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然後,把心得體會以及策略方案在國家隊的官方社交平臺上公佈,好不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