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的羣雄爭霸,紛紛擾擾,無非是各路英雄想要稱霸天下,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壯志,坐到最高的位置上享受衆人的臣服和朝拜。權勢極具誘惑力是毋庸置疑的,每個人都想要得到更高更好的權利和地位,萬人之上的感覺確實美妙,但你也要有那個能力讓衆人對你心悅誠服。古代的天下換了一個又一個的帝王,在他們的統治下,天下或是太平或是爭亂,在中國沒有統一的時候,天下被分爲好幾個部分,各部分都有着自己的統治者,劉邦就是其中一個。

  劉邦的一生可謂是一部傳奇故事,但是相比較於他做出的政績,世人津津樂道的更多的是他的兩個女人——呂雉和戚夫人。呂雉是劉邦的原配妻子,嫁給劉邦的時候,呂雉的社會地位比劉邦高太多了,所以劉邦有一番成績,很大的一部分得益於呂雉家庭的地位和財力。呂雉對於劉邦的幫助使得他不敢對呂后下手,更何況呂后的政治思想更是出衆的。

  但是戚夫人就不一樣了,戚夫人出身並不顯貴,她只是家奴生的孩子,但是因爲容貌豔麗而被人獻給劉邦,當時的戚夫人才15歲。由於戚夫人長得漂亮,再加上她跳舞極佳,又能鼓瑟,可謂是善歌善舞,這樣的美女劉邦怎麼可能不喜歡,因此戚夫人進宮之後就得到了盛寵,不過劉邦對她過分的喜愛也成了她的催命符。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到了什麼程度呢?史書上有一句話叫“日夜啼哭”,當初劉邦立了劉盈做太子,戚夫人自己也有兒子,所以想讓劉邦改立。

  戚夫人最擅長的就是“小女人”的姿態,他覺得她的柔情俘獲了劉邦,自然也能讓劉邦立自己的孩子爲太子,戚夫人天天抱着劉如意在劉邦的面前,日日夜夜的吹着枕邊風,最後劉邦竟然還真的有了答應戚夫人的想法,這纔有了戚夫人向呂后挑釁的結局。但是她確實低估了呂后在朝堂上的勢力和手段,另一方面也確實高估了劉邦對於自己的寵愛。

  換一句話說,劉邦作爲一代君王,怎麼可能拎不清輕重緩急?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呂雉爲了化解這次危機,聽從張良的建議,把商山四皓找來給劉盈站臺,劉邦一看,認爲劉盈羽翼豐滿,於是就決定不換太子了。其實,商山四皓來給劉盈站臺,劉盈怎麼就羽翼豐滿了呢?劉盈依然沒有改變他“仁弱”的性格啊,劉邦不滿意的其實就是劉盈的仁弱嗎?爲這次危機就此結束,本質上還是因爲劉邦對於戚夫人並不是真正的愛。

  看似劉邦對戚夫人專寵,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畢竟劉邦非常清楚呂后的手段,可是他並沒有做出什麼來保護戚夫人,反而讓她陷入了危險的境地,這樣的寵愛也僅僅是寵愛,並不是真愛。都說君王無情,劉邦也是如此,他在愛情和江山面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江山,換一方面來說,劉邦愛的只是自己和江山,而戚夫人和呂后對比起來,顯然呂后對於江山的貢獻最大。

  劉邦在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之時,也有考慮過自己死後的事情,他安排周昌做宰相,一方面是輔佐劉盈,另一方面只是象徵性的保護戚夫人母子。周昌曾在劉邦決定易儲之時極力反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周昌對於呂后是有恩的,而劉盈的性格是善良的,周昌做宰相也是能夠幫助劉盈一起“對抗”呂后,一面他對劉如意下毒手,但是直到最後,兩人也難擋呂后,戚夫人母子慘死。

  劉邦當初不會爲呂雉母子考慮,現在也不會費盡心思爲戚夫人母子籌謀,他心裏最愛的那個人,其實還是自己罷了,但凡不觸碰他的利益,他的生死,似乎什麼都是可以犧牲的。甚至劉邦根本就不想管戚夫人的死活,因爲如果他做了那樣的約定,那麼戚夫人就成了一個特權人物,將會對劉盈的統治造成威脅,所以他甚至巴不得他死後呂后除掉戚夫人。

  劉邦的最愛是戚夫人?他精明一世,爲何沒有預先給戚夫人留後路?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參考資料:《史記》

  文|瑾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