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美學大師朱光潛認為;

美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它在心與物的關係上面;

但這種關係並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像的,在物為刺激,在心為感受;

它是心借物的形象來表現情趣。

......

大師的經典名言俯拾皆是,常讀常新,不僅發人深省,還給人以美好的享受!

-

-

* 慢慢走,欣賞啊!

-

* 有些人天資頗高而成就則平凡,他們好比有大本錢而沒有做出大生意;

也有些人天資並不特異而成就則斐然可觀,他們好比拿小本錢而做大生意。

這中間的差別就在努力與不努力了。

-

* 志氣太大,理想過多,事實迎不上頭來,結果自然是失望煩悶;志氣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結果就必至於墮落。

-

* 消遣就是娛樂,無可消遣當然就是苦悶。世間喜歡消遣的人,無論他們的嗜好如何不同,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有強旺生命力。

-

* 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勝於理智的生活。

-

*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纔可以做入世的事業。

現世只是一個密密無縫的利害網,一般人不能跳脫這個圈套,所以轉來轉去,仍是被利害兩個大字繫住。

-

-

* 實用的態度以善為最高目的;

科學的態度以真為最高目的;

美感的態度以美為最高目的。

-

* 就「用」字的狹義說,美是最沒有用處的,然則我們又何必來講美呢?

人性本來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備纔可以算是完全的人:

人性中本有飲食慾,渴而無所飲,飢而無所食,固然是一種缺乏;

人性中本有求知慾而沒有科學的活動,本有美的嗜好而沒有美感的活動,也未始不是一種缺乏。

-

*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種饑渴精神上的饑渴。

你遇到一個沒有精神上的饑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斷定他的心靈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狀態。

-

* 持實用的態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慾念或嫌惡。

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

總而言之,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

* 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於實際要求的滿足。

口渴時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飢時要喫飯,喫了飯也就得到快感。

-

* 一般人迫於實際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認得太真,不能站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人生世相,於是這豐富華嚴的世界,除了可效用於飲食男女的營求之外,便無其他意義。

-

*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不是藝術的;

正猶如同是一種頑石,這個人能把它雕成一座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器」,分別全在性分與修養。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

* 人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情趣豐富的,對於許多事物都覺得有趣味,而且到處尋求享受這種趣味。

一種是情趣乾枯的,對於許多事物都覺得沒有趣味,也不去尋求趣味,只終日拚命和蠅蛆在一塊爭溫飽。

後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藝術家。

-

*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

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

這是一件多麼可惋惜的事啊!

-

(圖片及史料源自網路)


朱光潛之所以被稱為美學大師,原因有如下幾點:

1.他構建了中國現代美學研究的基本框架,他的諸多著述尤其是《西方美學史》,成為了建國以後美學研究體系建構的基石,甚至到如今的美學史教材依然逃離不脫朱先生《西方美學史》關於美學發展流略的基本設定。

2.在建國後的美學論爭和馬列思想的影響下,他建立了美是主客觀統一的基本立場,也成為國內美學研究的主流立場。

3.朱光潛的大師風度並不是體現在高頭講章,他的著述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如《談美》,《談美書簡》,既有理論的縱深,又有行雲流水的蕭散姿致。這是在對於理論的嫻熟把握的基礎之上升華而來的,所謂「能入又能出」,做到如此的學者無幾人。

4.他不追逐時流,對於不同意見既不盲目抵觸,也不輕易否定自己,比如對於馬列著作,他是認真學習俄文,閱讀原著,而提出自己的見地。

4.他的學問觀點關注人文,關注社會整體審美修養的提升,他的著作總是有著一種引人向上的積極達觀。

5.他對於後來學者的影響更是毋庸贅言,不管多少時新學人縱橫文壇,他永遠是經久而不衰,時刻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年輕時,好高騖遠。喜歡啃大部頭。朱光潛的東西多大部頭。如今已經記不住是他翻譯的呢還是他著作的。記得一個外國人的名字:克羅齊。書中反覆出現。其他的都還給先生了。其實,美學問題,讀宗白華的小冊子和朱光潛的大部頭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