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軍應學中國 可簽新《六四協定》

圖為俄羅斯20380型護衛艦「靈敏」號前甲板裝備的垂直導彈發射裝置。作為一款輕型護衛艦,20380型護衛艦過剩的武備不僅不能為其帶來想像中的戰力提升,還會增加成本阻礙大規模建造,相比之下同為輕型護衛艦的中國056則堪稱該領域的典範,無論是技術還是理念均值得俄羅斯學習。(資料圖)

鳳凰軍事 談兵論戰 6月9日

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3日報道,俄副總理羅戈津日前表示,由於烏克蘭中斷供應燃氣輪機,按現有計劃,俄羅斯在2018年完成燃氣輪機國產化之前將無法開工建造大型戰艦。而隔一天的6月4日則是中蘇《六四協定》簽署62週年。昔日通過《六四協定》處於草創階段的中國海軍初步具備了「空潛快」作戰能力,而在62年後的當代,面對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困局,俄羅斯作為昔日的老師實際上可以從中國這個學生身上尋找到最好的出路,儘管成形的可能性極小,但從中國的海軍技術系統引進無疑是目前俄羅斯海軍走出困局的最佳也是唯一道路。

立足近海的新《六四協定》

與1953年的《六四協定》類似,新《六四協定》同樣包括動力裝置與成套裝備兩類,其中動力裝置包括國產化的法國「皮爾斯蒂克」(SEMT Pielstick)16PA6V280STC柴油機(056、04A動力)、德國MTU-20 V956 TB92柴油機(052B、C、D動力)和從烏克蘭引進並完全國產化的GT-25000型燃氣輪機(052B、C、D動力)。在成套裝備領域則包括FN-3000系列防空導彈、730近防炮、紅旗16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056型、054型護衛艦。這些裝備中,要麼不屬於一線裝備,要麼俄羅斯需要較長時間掌握,從國家、裝備安全的角度上講不存在太大問題,而從實際性能來講,這些裝備相當有益於俄羅斯儘快更新現役海軍艦艇,建成現代化的近海作戰海軍。

在蘇聯時代,俄羅斯境內就沒有大規模的艦用燃氣輪機研發與生產單位,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本世紀初俄羅斯在聖彼得堡建立船艦汽渦輪主機科研中心,開始發展M-75系列燃氣渦輪,第一種型號為M-75RU,單機功率7000馬力,在2006年11月通過國家級測試,適用於2000噸級以下的艦艇;第2種型號則為M-75FRU,單機功率提升為14000馬力,在2008年10月24日通過國家驗收作業,未來改良後作為20380型護衛艦的高速主機,而從羅戈金6月3日的表態來看,這兩款俄羅斯國產燃氣輪機的開山之作的發展進度顯然嚴重落後。對此,從中國引進的兩款柴油機與一款燃氣輪機意味著,俄羅斯將學習中國經驗,在056與054這類4000噸左右及以下的艦艇上採用柴油動力裝置,燃氣輪機作為技術積累,國產化後裝備國產大中型驅逐艦,甚至是更大型的兩棲攻擊艦或中小型航母。這種發展模式無疑更適合目前燃氣輪機技術基礎非常薄弱的俄羅斯。

在中國第二批從俄羅斯引進的「現代」級驅逐艦上,中國首次獲得了「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這種系統強大的火力也曾為人所津津樂道,但這實際上是俄羅斯在艦艇近程反導防空彈藥發展滯後情況下採取的無奈之舉,更加先進的形式無疑是類似美製「拉姆」與中國FN-3000系列的新型輕型導彈。730炮與紅旗16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實際上是讓俄羅斯接觸到立足俄式裝備體系,大量吸收西方先進技術的優秀成果,而這正是此時俄羅斯最需要的。至於056與054的成套技術輸出,對於俄羅斯的意義在於,接觸目前世界上建造速度最快、裝備數量最多、使用效果最好的輕型與中型護衛艦,即使最終不進行整體建造而是將戰艦上的成功技術移植到俄現有戰艦方案之上,也相當有益於俄羅斯海軍現役戰艦的快速更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