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本文由騰訊新聞聯和美好年代通訊聯合出品,美好年代通訊系騰訊新聞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音樂家在歐洲幾乎就是窮人的代名詞。

尤其是以創作聞名的音樂家。

古典時代和今天不同,今天樂壇上都是創作型歌手喫香,比如火星哥、黴黴、黃老闆,這些當今音樂圈風雲人物都是創作型歌手。

但是在當時,越是在音樂上有創作才能,成爲窮鬼的可能性越大。

主要是因爲當時所謂的“流行音樂”在歐洲幾乎就是“上不得檯面”的代名詞,這些歌曲可以在下里巴人的小酒館演唱,甚至貴族們和上流社會的紳士們在私下也可以哼兩句,但是是絕對不能出現在上流社會公開社交場合的。

在這種場合只流行歌劇和交響樂。

也就是說在當時,所謂的創作型人才指的可不是寫一首歌這麼簡單,而是要寫完整的一整本曲目的歌劇或者交響樂。

這不但是腦力活,更是體力活。

而更要命的是把曲譜寫出來只是萬裏長徵第一步,因爲還需要請樂隊把自己曲子演奏出來,這些都是要花費許多金錢的。

舒伯特就是因爲窮的請不起樂隊演奏自己的交響曲,所以他基本上一輩子沒有聽過自己創作的交響曲演出。

明白了這一點,我相信大家就能明白爲什麼偉大的巴赫甘願一輩子頂着一個“僕人”的身份被魏瑪侯爵“豢養”了。

因爲雖然僕人的身份對於巴赫是侮辱,但是這個身份可以給巴赫帶來豐厚的薪水和穩定的生活。

同時也可以理解了貝多芬爲什麼如此偉大。

雖然貝多芬財迷到只認錢,自己親自收取演出門票錢,但是貝多芬多次拒絕德意志大貴族對他的“豢養”Offer。

他寧願不體面的親自收門票錢,也不願意屈膝做誰的奴才。

貝多芬

而明白了十八——十九世紀音樂家們的生活現狀,我們就可以更平心靜氣的理解爲什麼莫扎特的父親在莫扎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到處宣揚莫扎特的天才。

這雖然是炒作,但是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理解莫扎特父親炒作的良苦用心。

實在是在當時,做一個音樂家不是一個掙錢的買賣。

在這裏我可以舉一個莫扎特的例子說明當時歐洲上流社會與普通人之間巨大的收入鴻溝。

莫扎特的父親在1783年去維也納看完莫扎特,然後就被莫扎特潦倒的生活給震驚了,許多關於莫扎特傳記和電影都以此把這個時期的莫扎特描繪成一副窮困潦倒的模樣。

但事實上由於莫扎特父親在莫扎特很小的時候就給莫扎特打造了“天才音樂家”這個人設,所以莫扎特在當時非常有名,收入比很多同期的音樂家都要高,甚至根據後世學者統計,莫扎特很長一段時間裏還屬於維也納收入前10%的居民。

之所以莫扎特父親覺得莫扎特在維也納生活的潦倒,是因爲作爲德意志宮廷樂師的莫扎特的父親,長期接觸的都是德意志地區的高等級貴族,因此,在莫扎特父親看來,莫扎特的生活就顯得潦倒了。

不過說到炒作,莫扎特的父親還算不得什麼,在當時,音樂圈真正的炒作第一高手是李斯特情婦達古夫人派來幫助李斯特演出的僕役貝隆尼。

今天的人在談到李斯特的時候,都會談到李斯特那令人喫驚的現場:

“在李斯特的音樂煽動下,人們忘記優雅和儀態站在椅子上聽他演奏。他們像戀愛中的人一樣如癡如醉,女人們更是抓扯李斯特的頭髮,瘋搶他拋下的玫瑰,撿起他抽過的雪茄煙蒂,把它藏在因激動而起伏的胸間,尖叫、昏厥、抓狂……”

但事實上之所以能有如此瘋狂的現場效果,很大程度上源自貝隆尼事先的策劃。

李斯特

每當李斯特准備去一個城市巡演之前,貝隆尼就形色匆匆地上路了,給當地媒體曝料:說李斯特在上個城市的音樂會是如何如何狂熱,某個女愛慕者如何將李斯特喝過的咖啡渣裝在小瓶裏系在肚臍前,有多少鮮花被扔在了李斯特腳下,多少女士昏厥……當李斯特乘坐他的六匹白馬拉的套車抵達時,城市早已陷入癲狂之中,音樂會門票一售而空。

“傑出的同謀和僱來的鼓掌部隊。”肖邦的朋友、德國詩人海涅一針見血地指出“李斯特現象”的種種人爲痕跡。

但是當時海涅只是以爲貝隆尼是李斯特的家犬,但是不知道幕後起主導性作用的是貝隆尼。

換句話說,李斯特很可能曾經被自己的“僕人”擺佈了。

可以說貝隆尼是炒作音樂家的經紀人的鼻祖。

也就是因爲貝隆尼的成功,使得“炒作”這種行爲在十九世紀音樂圈裏從個例變成了普遍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