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炮儿》终于把真正的中国街面人物搬上银幕。在我们80、90的印象中街面的黑道人物大致就是《古惑仔》系列中的陈浩南、山鸡们,显然「古惑仔」们是属于年轻人旺盛荷尔蒙的产物,(《古惑仔》原系暴力漫画改编)他有著明显的失真,更像是都市传说的人物。《老炮儿》相比之下,更为写实,尽管片中仍然能看到中国特色的「魔幻主义」桥段,但片中的「老炮儿们」确实真真正正的街面人物。或者可以这么说,《教父》讲西西里黑手党的沉浮,《老炮儿》说的京师九城顽主混混们的墓志铭。

老炮儿六爷(冯小刚饰)的前传应该出自此处,也可以确定六爷的出身应该就是顽主,红卫兵当年称顽主们为「小偷」、「流氓」、「还乡团」。其实顽主们和小偷们完全不同,顽主们是「佛爷」(街面黑话,专指小偷、扒手)的保护伞和管理者,顽主们靠自己的街面上的「佛爷」供养,另一方面,顽主们节制「佛爷」的行动,例如苦主在街面上丢了救命钱,就找这个街面的顽主,顽主立刻叫来肇事者,吐出苦主的救命钱,还贴钱给扒手,两边了事。影片《老炮儿》开片就是六爷教训一个不懂规矩的佛爷,寄回证件。但另一方面,「佛爷」要跳槽必须要问过顽主,顽主从来看不起佛爷,但又不得不保护他们;佛爷蹲号子,仗义点的顽主还得帮忙「搂著点」家里。

片中的六爷,没有大金链子,没有墨镜,没有西服,没有大把大把的钞票,没有前凸后翘的大美女(我收回,许晴已经足以满足我任何想像了!)。

六爷什么样子?胡同小卖店老板,每天早上披著一件皮衣按时出门遛鸟,没钱,卡里存款仅有两千。没有车,只有一辆有些年头的自行车代步。——和无数中老年人一样,甚至还是属于生活勉强能自力更生的那种。

六爷嘴里一直丢不了的就俩字——规矩。通俗点就是「京城范儿」,老北京人讲究,说话做事讲分寸。六爷两次撅人手指,两次都是因为对方说话嘴里不干净。这也是讲究,既没有一言不合把人砍死,也没忍气吞声,小惩大诫,这就是老北京的待人接物。

北京的混混(顽主)在街面上要混出样来,就靠俩字儿——理和义,就是规矩。暴力,应该是黑道的底线而不是第一选择——《教父》的柯里昂如何成为受人敬仰的教父,因为他能平事儿。花了钱、上了谈判桌搞不定的事,才让手下掏出「芝加哥打字机」一通乱扫。动不动,拔刀见血,这还真是小孩子干的事情!规矩,一个稳定的街面需要的是规矩而不是暴力——佛爷好好做扒手,别闯空门;顽主打架斗殴「见棍不见刀」,能不见铁器就不见铁器,可以打残打伤但是绝不出人命,街面打架逃回家,不许追入家门,不许对家人动手,这就是规矩。

这些规矩从混混开始传给顽主,顽主传给他们的对头红卫兵(京津混混明清兴于,绝于五十年代的清扫运动,顽主和红卫兵们兴于六十年代绝于七十年代初)。街面的规矩就是街面的,官家管不著,也管不了。街面的大商铺,财主乡绅们出钱请镖师们护镖,镖师们开镖局,顺便管理街面的混混、地痞流氓,总理街面事务。混混们再节制街头的「风、马(麻)、雁、雀」四大门,「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八小门(以上皆为春点黑话,指的都是在街面上混生活的各行各业、三教九流)。晚清京津的混混基本没了脏话,装得跟账房先生似的,半文化人半商人的作派,穿长衫,半拉著前襟,小混混才骂脏话,脏话多的是脚行车夫,干活累,喜欢骂。顽主有些没有混混的口德,因为他们多是在新时代落魄的小手工艺者的后代,父辈心理不平衡,喜欢骂,从小学的。混混们捞偏门也是讲盗亦有道,全然不会去破坏社会的平稳发展。

礼仪之邦说的就是这个凡是讲规矩,有讲究,不是见面磕头(中华无跪礼,以后可以再谈)。

这些个现在已经全然看不到的规矩,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革新中被剔除:工业革命,火车进入中国,镖师不见了;新军建立,警察制度出现,街面被警察接管,混混沦为「扰乱社会治安分子」。几千年来中国稳定的乡绅基层土崩瓦解,上层力量终于辐射每一个街面百姓,我们进入了社会学意义上的「现代社会」。

然而现代社会意味著文明?小飞等「三环十二少」全然是一伙无法无天的「暴走族」,他看著《小李飞刀》,向往著行侠仗义的江湖生活,他们的江湖是什么?毫无顾忌的绑人,敲竹杠,飙车,但同样,面对真正的刀光剑影,他们是软弱的,妥协的,无能的。他们的江湖更接近《古惑仔》那种荷尔蒙旺盛,幼稚,冲动的江湖——那仅仅是个儿童的幼稚社会,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佛洛依德和荣格都已经证明了),成人识得双赢。现代社会的街面已经不仅仅是街面的事情,权力和金钱已经埋入「小老百姓」的生活中,「龚叔」们可以不顾任何规矩,直接介入街面,直接打人抄家,太史公在「汉朝商品经济萌芽阶段」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居然搁在二十一世纪依旧是一条铁律?在「龚叔」们眼里,规矩就是一个屁。讲理?讲义?还是讲生意吧!

可笑不?在一个现代社会里,最讲规矩的人居然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群,是这个社会的「弃儿们」!老炮们儿,就是这群年过半百的老人家们,怀揣著与世界格格不入的规矩,游走一个个胡同、街头巷尾,行他们的道,行他们的义。这群老弃儿们骨子里就是太史公《游侠列传》的一个「侠」字,见不义之人,不平之事,就是要挺身而出,殒身不恤。纵观中国历史,哪怕你说我在为封建社会洗地,我也要说,我们的现代化过程中不但打破了旧的社会关系,也破坏了旧的社会道德,中国的社会方方面面都在走向「痞化」。所谓的新道德尚且还在娘胎里,我们的就道德花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时间,不知我们还要多少年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道德?哲学和法学的发展告诉我的是,没有法律尽管是万万不能的,但法律不是万能的!神关照不到的地方只能由人来代替,何况Themis(正义、司法女神)是瞎的。

六爷能平街面上的事,却平不了的是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家人。儿子晓波的叛逆让他头疼,整部电影的发轫仅仅就是他们父子关系的一个缩影——「儿子去哪里?」,六爷作为父亲在晓波儿时的缺席,在晓波的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叛,彼此都认为对方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父子成为最亲密的仇人。一场风波中,突然父子发现,眼前的混蛋和自己太像了,他们都是彼此唯一的亲人。差点我都要以为这是一部家庭片!

这不是一部家庭电影,与其说是一部黑帮电影(这是电影的一层),不如说是一部情怀电影。


我比较喜欢冯小刚的《老炮儿》,这是一部充满了老北京气质和风味的作品,而这种「臭牛逼,穷讲究,叫花子摆出大爷派头」的气质,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可能并不讨喜。但是那种「身居陋巷不低头」的平民高贵,那种「有没有本事也要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那种「大老爷们先上先扛先死先埋女人你给我站后面」的直男癌式虚荣,以及「人都要讲规矩,错了就要认」的朴素逻辑,尽管让人不舒服,但看著的确可亲,可爱,将人的优点和缺点融为一炉,焕发出一种独特的光彩。

很多人觉得《老炮儿》三观不正,这个我不反驳,但是影视作品拍出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要求大家一定要这样去做,如果是这样的话,《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不是教大家都自甘堕落?电影里主角的性格和行事方式,不一定就是导演歌颂和赞扬的,电影从来都不是思想品德教育片。导演只是描述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人物,并以此为手段来展现他对社会的思考,对人性的挖掘。

当然不排除张艺谋的《影》也是一部相对优秀的电影,但是二者取其一,我选《老炮儿》。


如果你现在回答一个问题:著名中国导演有谁?我才大部分的人心里依旧是那三位: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

有人会说这是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初的排名吧。但是就算到了现在,相信大部分人心里仍旧把张艺谋排在前三。

2002年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亿元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进军好莱坞的起点。《英雄》的导演就是张艺谋。

2016年《长城》,总的来说,不是烂片,而是个标准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特效确实没的说。而情节,毕竟是好莱坞说的算的,也不能喷老谋子如何如何。

2018的《影》算是张艺谋的归来之作。把墨彩运用到了极致,中国的古典音乐也是极致。而这样做的第一人就是张艺谋。

所以,张艺谋还是有东西的。


一部好的电影关键是要选好优秀的艺人,来突出电影和角色的完美结合,给每个观众有一种追续的渴望和真实的感觉,而最不应该拉一些所谓的明星呀著名的导演呀,一看影片介绍,谁导演,哪些演员演的,心里面就会想到,真正好的剧本又被假导演和假演员糟踏了,到看完了都没有一点走进心里的感觉。真正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不是只要会导会演就是好导演好演员啦?我认为人品比水平更重要,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优秀的人品配上好的剧本才能会有好的电影。而不是请一帮疯子,流氓,赌徒,毒君子,罪犯来演一部好电影,那就没意义了。


两个都看过,不喜欢冯小刚,喜欢张艺谋。


电影《老炮儿》的导演是管虎,冯小刚只是《老炮儿》的主演,虽然冯小刚因税务问题遭到全国人民唾弃,但是《老炮儿》这部电影无论从艺术上还是商业上,都要优于张艺某的《影》,国师的水平有目共睹,水墨画风确实好看,但国师早已过了巅峰期,因此我喜欢看关乎的《影》,特别是将来北京那种老炮儿文化完美的展现出来


都是垃圾。简直就是精神垃圾。老炮儿中和许晴的露屁股镜头,真是恶心全国。张艺谋应如此的阴暗,不伦不类,让人心情沉闷,自以为多过多么高明,空洞虚无。彰显的主题就是暴力和阴谋,有和正能量有一点点正能量吗?


冯小刚的老炮有一段很黄,而且太黄。


不喜欢没意思


冯小刚《老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