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也是被美國人給坑了。他要是知道後來安理會五常有四個投贊成票,美國組織百萬大軍來揍他的這個後果,他是絕沒有膽量吞併科威特的。

傻大木吞併科威特的主觀因素就不說了,四個字概括就是——不打不行。

下面重點說說客觀因素。

伊拉克在入侵科威特之前,薩達姆曾經試探性的問過美國的態度。美國一開始覺得薩達姆瘋了,就沒太在意。後來緩過勁來,發現這事沒那麼簡單,就在摸清了薩達姆的底牌後,決定坑死他。

當時,美國一方面通過駐伊拉克大使讓薩達姆安心,美國駐伊大使格拉斯皮在與薩達姆的談話中聲稱「我們對阿拉伯內部紛爭不持立場,例如你們和科威特的邊界爭議」。這給薩達姆造成了一種美國不會罩著科威特,你放心去打的錯覺;

另一方面,美國的智囊團開始研究各種對策,決定以揍伊拉克為契機,使美國成為中東地區的唯一霸主。

在這件事件之前,中東地區作為石油的重要產地和連接歐亞非大陸的重要通道,一直都是美蘇爭奪世界霸權的重要地區。蘇聯仗著地利優勢(離得近),對中東的控制程度遠超美國。

但由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蘇聯因為經濟問題採取戰略收縮政策後,在中東地區留了一個很大的空間。很多國家,包括伊拉克和美國,都想趁機插一腳。

只不過,美國由於越戰失利的原因,害怕再次掉坑裡了,就沒敢輕舉妄動。

而薩達姆由於實力原因,一直也沒有像樣的霸權計劃,總是走一步看一步。

他的種種行徑,美國一開始也沒在意。畢竟伊拉克的水平是啥樣,美國心裡清楚。只要薩達姆別動美國的蛋糕,美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但是,薩達姆想填補蘇聯的這個空缺,恰恰就是動了美帝打算喫的蛋糕。這對於美國而言,是不能退縮的。

這就好比說,美國暫時還不餓,中東那塊蛋糕它暫時還不想喫。但是它暫時不想喫,不代表別的國家就能先插叉子。誰要是先動叉子,就是在挑釁美國的霸主地位。

所以,回到薩達姆吞併科威特之前的國際態勢來說。美國見到薩達姆要動蛋糕了,它就決心趁機拿下中東。

戰前通過外交途經忽悠薩達姆,這是美國的一招障眼法。目的就是為了讓薩達姆放心的去打科威特。然後,美國再動用輿論的力量把薩達姆塑造成惡魔,號召全世界各國一起去揍他。

從美軍在海灣戰爭戰前準備的那麼多裝屍袋來看,老布希總統當時是下了決心的。而反觀薩達姆呢?戰未開,戰略上就已經輸得是一塌糊塗。

伊拉克大軍雲集伊科邊境,進也不能,退也不能,傻大木尷尬的要死。這個時候,白宮方面還怕戰爭打不起來,就在火上又澆了一把油。

1990年7月31日,美國國務院近東事務副國務卿在國會聽取會作證時說:「美國沒有防禦科威特的承諾。同時,如果伊拉克攻擊科威特,美國也沒有保護它的意圖。」

注意了,這不僅僅是美國官方的態度。事實上在當時,美國民眾對中東地區的態度也是不感興趣。不少美國民眾認為,中東的事情讓中東人自己搞掂就好了,沒必要犧牲美國人的寶貴生命。

於是,薩達姆再三確認了美國的態度後,便在兩天後,也就是1990年8月2日,發動了侵略科威特的戰爭。

而當薩達姆行動後,美國立刻翻臉。美國媒體通過科威特娜依麗小護士哭訴的謊言,掀起國內民眾保衛科威特的熊熊熱情,海灣戰爭由此爆發。

這裡再說一下這個娜依麗。

1990年10月10日,科威特年僅15歲的護士娜依麗在CNN提供的「來自巴格達的實況轉播」節目中,聲淚俱下痛訴伊拉克人滅絕人性。

她說——「伊拉克士兵不是人啊!他們入侵科威特城時,衝進我所在產科病房,把還在保育箱裏的早產嬰兒抱出來,統統都扔到地板上,任由那些可憐的孩子凍死。然後,把我們的保育器運回伊拉克。」

主持人問到:「有多少個?」

娜依麗答道:「我看到的就有15個。」

然後,CNN緊接著在報道中披露,說科威特一共有312個嬰兒被伊拉克如此滅口!

當天,有關「育嬰箱慘案」的報道在全球700多家電視臺播出。這一重磅新聞隨後在美國播出了整整三個月。老布希總統害怕挑不起美國人的怒火,就一連六次在媒體面前就「娜依麗的哭訴」發表電視講話。

據事後的調查稱,有5300多萬美國人觀看過報道後,支持對伊動武。

然而,海灣戰爭結束後,神轉折來了。由於風口浪尖過了,美國對娜依麗的身份保密工作放鬆了警惕。結果有媒體人就發現,那個在美國電視機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娜依麗護士」,竟然是科威特駐美大使薩迪·納塞爾的女兒……

而她所謂的控訴,完全就是徹頭徹尾的炮製新聞。據事後調查,有人為此支付了至少1800萬美元好處費。

但是,舊聞被扒出來,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伊拉克被打垮,科威特、沙特、卡達等都變成了美國的盟友。美國已經得到了它想要的結果。所以說,薩達姆是不是掉進了美國的坑?

總的來說,傻大木之蠢,不在於發動科威特戰爭。2003年小布希不顧全世界反對,不顧美國民意的反對,像當年傻大木一樣悍然發動非法的伊拉克戰爭,這就表明當今的國際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對與錯。

他的愚蠢在於,在沒有實力的前提下,居然想挑戰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想跟美國在中東地區平起平坐。這種過分高估自己,低估對手的膽量與決心,以及低估對手的智商和野心。完全就是廁所裏點燈——找死。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時該國並沒有被誰保護,而且軍事實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是薩達姆幾天搞定它的主要原因!當時的波斯灣存在伊朗和美國勢力的激烈對抗,而科威特本身就在這個漩渦之外。美國在薩達姆佔領科威特後不得不駐軍沙特,以防止伊拉克軍隊進一步南下波斯灣。國際上普遍以為薩達姆吞併科威特以後要進一步南下,建立阿拉伯帝國取代原本吞併伊朗西部土地的帝國藍圖,美國國內甚至傳出反對駐軍沙特的聲音,因為這會讓美國陷入另一場越南戰爭。

在80年代好不容易擺脫越南戰爭的美國,十分害怕再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因此駐軍沙特都讓很多反對派不滿!也正是如此薩達姆斷定不會有勢力阻攔自己吞併科威特。為了使自己的行為更加合法化,薩達姆打出了以色列和敘利亞的牌,他認為以色列佔據了巴勒斯坦絕大部分土地,同時佔有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不肯退還;敘利亞對黎巴嫩也實行間接控制,它們可以吞併別人的領土自己也可以。

這種理由其實就是強詞奪理,薩達姆忘記了弱國無外交的硬道理,在當時的世界上不存在能夠對以色列指手畫腳的國家,薩達姆沒有以色列那種堅實的後盾。以色列憑藉一己之力多次催垮了敘利亞、埃及和約旦的聯軍,但是伊拉克連教士統治的伊朗都搞不定,他憑什麼向美以構架的中東秩序發起挑戰呢?最終多國部隊向佔領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發起進攻,以摧枯拉朽之勢將伊軍趕出科威特。


因為當年的伊拉克軍事力量強大,長期以中東霸主和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自居,而科威特不同,只是偏居一隅的小國弱國,根本不是伊拉克的對手,薩達姆想的是,只要迅速吞併科威特,造成既定事實,美國也只能承認。

戰前的伊拉克總兵力達到77個師、共120萬人。佔領科威特之後,加強了科威特戰區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2個師, 約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

伊拉克軍隊從數量上來看,是一支強大的力量,想當年納粹德國入侵蘇聯的坦克也就3000多輛,4000多輛坦克,薩達姆有足夠的信心守住已經佔領的科威特。

薩達姆唯一擔心的只有美國,但是美國遠在萬水千山之外,儘管在中東的沙特等國有軍事基地,但是短時間內調集幾十萬大軍是不太現實的,而沒有美國軍隊擔任主力,其他的中東國家,伊拉克誰都不怕。

雖然聯合國在伊拉克佔領科威特之後,一致通過決議,要對伊拉克進行制裁,而且同意聯合國的會員國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

即便如此,薩達姆仍然不願意吐出已經咬在嘴裡的肥肉,堅決不撤軍。

美國的強大運兵能力得到體現:42天內美軍在海灣地區的總兵力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其他多國總兵力為7萬人。合計50萬大軍。

美國最終和盟友集結的總兵力為69萬人,坦克3700輛,其中美國2000輛,裝甲車5600輛;作戰飛機1740架,包括了美國F-117A隱形戰鬥機59架,B-52轟炸機40架,戰艦247艘,航空母艦9艘。

戰爭結果為伊拉克傷亡10餘萬人,聯軍損失4000多人,美軍僅僅陣亡148人,非戰鬥死亡138人,聯軍完勝。

出兵打擊伊拉克的國家

戰爭結束之後,伊拉克只好從科威特撤軍。

科威特紀念老布希

12月1日,老布希去世後,科威特人自發進行紀念布希,因為正是布希的決策,派軍隊進攻伊拉克,最終才保住了科威特的獨立地位。


因為薩達姆認為,美國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科威特向自己開戰;

大家不要忘了,在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戰爭之前,美國和伊拉克可以說是盟友的關係。

在此之前的兩伊戰爭中,美國可是堅定的站在伊拉克這邊,不但支持薩達姆出兵與伊朗死扛,還給予了薩達姆大量的支持。因此,當時的薩達姆很自信的認為,自己與美國的關係還是比較鐵的,美國不會為了小小的科威特就對自己動手。

其次,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也是「勢在必行」的;

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讓伊朗和伊拉克都遭受巨大的損失,實際上這場戰爭沒有贏家,兩國都是輸家。但相對來說,此戰對綜合國力相對更弱的伊拉克傷害更大。

兩伊戰爭不僅消耗了伊拉克大量的國家財政收入,還欠下科威特大量的債務。而戰後的伊拉克國內經濟極度蕭條,不僅無力償還科威特的債務,而且還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來繼續維持戰爭所留下的龐大軍隊。

因此,薩達姆只好把矛頭轉向「富到漏油」的科威特。一來,科威特歷史上曾經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所以薩達姆也算是有入侵的理由;二來,打下了科威特不僅不用還錢,還可以獲得大量的石油資源和財富,更能擴大自身再波斯灣的海岸線優勢。所以,薩達姆不惜冒險入侵科威特。

最後,薩達姆對自己的軍事力量有著「謎之自信」,認為可以快刀斬亂麻。

其實,薩達姆當時也是自認為有和美國叫板的資本的,畢竟兩伊戰爭後給伊拉克留下一支達百萬之巨而且戰鬥經驗豐富的軍事力量,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因此,薩達姆認為如果自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科威特,不給美國留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就能迫使美國妥協。

可惜,他太過低估美國介入中東問題的決心,更是嚴重低估了美軍信息化作戰的可怕力量。在海灣戰爭中,貌似強大的伊軍,在美軍信息化作戰體系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僅僅40多天的功夫,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伊拉克軍隊就被完全擊潰......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本文作者:小賤賤


伊拉克敢打科威特,是有很多種因素的。薩達姆也是基於當時眾多的的國際國內局勢,才考慮攻打科威特的。只不過,薩達姆最大的失誤是誤判了國際形勢。

薩達姆和伊朗爆發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而最終的結果,伊拉克根本就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反而彼此損耗非常嚴重。

為了轉移戰爭造成的創傷,伊拉克於是決定吞併科威特。伊拉克吞併科威特,表面的問題是伊拉克不想歸還科威特的債務。但是實際上,伊拉克還有更大的野心。

當時,在蘇聯的幫助下,伊拉克一躍而成為阿拉伯國家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號稱世界第四強國。而恰巧當時,由於埃及的衰落,阿拉伯「盟主」出現空缺。因此,薩達姆想藉此整合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建立統一的阿拉伯聯盟,重現阿拉伯帝國的榮光。而入侵科威特,只是薩達姆目標的第一步。

但是,薩達姆過於相信了自己的實力。以當時的伊拉克而言,打敗阿拉伯各國問題還不大,但是要和世界主要強國抗衡,伊拉克還是非常欠缺實力的。此外,伊拉克隊當時對國際格局的估計也嚴重不足,尤其錯誤估計了蘇聯和美國的態度。

伊拉克當時是蘇聯的主要盟友之一。正常的情況之下,蘇聯會保護伊拉克的利益。但是,當時已經處於冷戰的末期,蘇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局,不僅國內持續動蕩,國際上東歐劇變等問題也讓蘇聯焦頭爛額。薩達姆自然不會意識到,此時的蘇聯,已經瀕臨解體的關頭,又如何會抽身幫助伊拉克?

而在對美國的評估上,薩達姆也錯誤低估了美國的態度。雖然自越南戰爭以來,美國基本上沒有再對海外用兵,且伊拉克的近鄰--伊朗的巴列維王朝滅亡的時候,美國也沒有出兵相助。如果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美國自然也不會進行干涉的。至於美國在中東的巨大利益,顯然也是被薩達姆忽略了。

因此,薩達姆才會義無反顧地出兵科威特。而由於以上因素,薩達姆的失敗其實他在出兵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


在海灣戰爭前,誰都不知道美國有多強大,更別提自信的薩達姆了,然而一場海灣戰爭過後,各國都嚇尿了,都在考慮如果對手是美國,該如何自保,對,就是自保,唯有自身的強大才行,於是各國都在進行一場隱形的軍備追趕賽。

但也有例外,沒錯,又是薩達姆,認為海灣戰爭的失敗,是因為不在主場和沒有準備,於是2013年又刷新了各國對現代戰爭的認知。所以我們要感謝薩達姆,兩場戰爭讓我們認識了,現代戰爭的威力和強大的美國。這麼多年過去,美國可謂是風光無限,在國際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就因為兩場戰爭的緣故,從沒有一個國家敢主動招惹美國,都在乞求美國別把目光對著自己。

如今十幾年過去,想知道美國又強大了多少?就看這次的伊朗了。


1、歷史原因,在歷史上科威特曾經是伊拉克的領土,但是被大英帝國強行佔領了,後來被獨立出去了。

2、經濟糾紛,兩伊戰爭以後,伊拉克欠了幾百億美元的外債,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科威特的,薩達姆說我幫你擋住了那幫什葉派的進攻,科威特應該給我免了,可是科威特認為戰爭結束了,不想免。

3、石油糾紛,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產油大國,科威特在國際上大量便宜賣石油,導致油價很低,伊拉克想讓科威特少買點,科威特沒叼。

4、實力差距,兩伊戰爭以後伊拉克軍事實力強大,科威特是個小國,兩個軍事實力差距明顯。

5、財富誘惑,科威特當時富得流油,海外有幾百億的外匯,人均收入世界排名前列,軍事實力不強,就跟一個小孩拿著金元寶在大街上走路一樣,被人惦記了。

6,錯誤的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佔領科威特以後,以為會跟聯合國軍打一場二戰的坦克大會戰,實際上當時已經高科技時代了。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被野心沖昏了頭,冒險賭博。

當時薩達姆剛剛接受了兩伊戰爭的挫敗,國內經濟一落千丈。

然而,薩達姆卻有一支高達百萬的強大軍隊,在阿拉伯世界無人能敵。

以當時沙特等國的實力,聯合起來也不是薩達姆的對手。

薩達姆認為,只要佔領科威特,不但能夠得到巨大的石油資源,解決國內經濟危機。還可以通過一場大勝,解決國內民眾的巨大不滿。

同時,吞併科威特以後,沙特面對巨大威脅,一般就會屈服。

那麼,薩達姆就成為阿拉伯世界絕對的領袖,也就是他心中所謂的阿拉伯帝國的國王。

當然,薩達姆明白美軍實力強大,一旦進攻伊拉克是打不過的。

但薩達姆認為美軍在越南失敗以後,未必敢於介入和大國的戰爭。同時,一百萬伊拉克大軍如果打一二個勝仗,消滅一二萬美軍,也會迫使美軍談判撤退。

這麼判斷,體現了薩達姆的傲慢自大和無知。

他根本不瞭解現代戰爭中空軍的意義,也不瞭解美軍現代化到了什麼地步。

海灣戰爭爆發前中國試圖阻止:錢其琛外長說服薩達姆失敗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六百八十九期】(軍事系列第307講)

薩沙很久之前,就看過《三進巴格達》一書。今天又翻了一遍,深有感慨。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盡全力去協調,希望薩達姆能夠從科威特撤軍,免除戰爭的災難。結果呢?聽薩沙說一說吧。

在今天,因部分媒體的片面宣揚,被伊拉克人民認為認為獨夫民賊的薩達姆,竟然成為了英雄。

對伊拉克的過去和現在,薩沙都非常瞭解。

此時,薩沙也不多說,我們就來看看《三進巴格達》一書。

書的開始,就是海灣戰爭爆發之前。

當時美國已經定下了發動進攻的時間,仍然希望薩達姆主動從科威特撤軍,這樣就可以避免戰爭。

當時,中國在中東沒有太多的利益,只是和伊拉克有一些經貿關係(主要是基建以及軍火貿易)。

然而,站在中國領導人的高度,美國一旦發動對伊拉克的攻擊,後者絕對不是對手,必遭大敗。

這也不難理解!

面對武器落後、戰術低劣甚至用人海戰的伊朗,伊拉克尚且一度招架不住。

而美國豈非伊朗可以相提並論的,傻子也知道戰爭誰勝誰負。

那麼,中東的局勢就會有很大改變。

當時蘇聯已經瀕臨解體,美國這樣在中東的擴張,對於中國未必是好事。

站在負責任大國的立場,中國派出錢其琛外長作為特使,趕赴中東尤其是伊拉克,希望薩達姆能夠懸崖勒馬。

結果如何,我們看看書中是怎麼說的。

錢其琛外長面見薩達姆,是什麼場面?

毫無成果!

之前,錢其琛和外長阿齊茲的會晤,已經大體摸到了薩達姆的底牌。

阿齊茲沒有太多權力,翻來覆去只有1個意思,伊拉克不會撤軍。

然而,在得知伊拉克拒絕撤軍後美國一定會進攻時,參加會晤的伊拉克軍官表現出焦躁不安。

看來,這些軍人還是相對務實的,知道這種仗沒法打。

反而,阿齊茲卻固執己見,其實他也是傳達薩達姆的意圖。

對此,錢其琛外長和隨行的中國官員都感到不可思議。

不要說伊拉克,即便當時的中國甚至蘇聯,也不具備正面對抗美軍的實力。

用錢其琛幾天前面見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時,後者開門見山的一句話:局勢十分危險,如果美國要實施武力,薩達姆沒有還手之力。

果然,隨後同薩達姆的正式見面,也讓中國方面深深失望。

書中這麼寫道:薩達姆身穿復興黨黨服,身高一米八五的樣子,很魁梧。他的腰間別有手槍,足蹬短靴,身體微胖,但沒有肚腩(據說他下令官兵減肥,超重者去職)。握手很有力,蓄一字胡,濃密鬍鬚,嘴角好像有點歪。聽說他曾經中風,患過面癱。我們見到他時,他大概是五十五歲。

薩達姆的座椅很考究,鑲有金邊,類似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宮廷靠椅。待低級官員退出後,薩達姆開始說話。薩達姆給我的初步印象,不似傳說的一副張牙舞爪凶煞嘴臉,但顯然極度自尊自大、剛愎自用。他座椅的後面豎立鑲有金穗的伊拉克國旗,中間白色地方,綉有「真主至上」字樣。錢外長同薩達姆的會談,大約2個小時,中間曾有片刻休息。那時,看到薩達姆把手槍取下,放到桌旁。

薩達姆用緩慢的語調說:對話是交換意見的最好方式,是達成一致的最好方式。他介紹了5月到8月伊科兩國之間發生的問題。他說科威特想要摧毀伊拉克經濟。歷史上看,科威特本是伊領土的一部分,就如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伊歷屆領導人從來沒有,以法律形式承認過伊科邊界。兩伊戰後,科蠶食伊領土,偷竊伊石油資源。現在,科利用美國對伊施加壓力,原因在於,伊一直呼籲以色列必須從其佔領的巴勒斯坦和其他被佔領土撤出去。再有,美企圖全面絕對地控制中東石油,說什麼伊是中東強國,不應該阻止美國控制中東石油。早在「8.2」之前,美就說要用軍事手段打擊伊拉克。

對於薩達姆的說法,錢其琛外長立即指出:香港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因不平等條約被迫租借給英國,97年就會收回。然而,科威特是國際公認的獨立國家,同香港根本不是一回事。

顯然,錢其琛外長是在說明:伊拉克佔領科威特在國際社會看來就是侵略主權國,犯了眾怒。

薩達姆又滔滔不絕的說了很多話,大體是希望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同他們入侵科威特關聯。

如果以色列不從巴勒斯坦撤軍,伊拉克就不從科威特撤軍。

說了一段以後,薩達姆突然頓住,轉換了話題,問道:美國是否真的要打仗?

錢其琛外長立即表明:美國已經集結大量軍力,戰爭迫在眉睫。美國絕非空言恐嚇,伊拉克會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在之前和阿齊茲外長的會談中,中方為了強調局勢嚴重性,甚至說出了:美國總統說,要把伊拉克炸回石器時代。

薩達姆聽了錢外長的話,說道:「8月2日事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我們於8日宣佈伊同科統一,這樣可以提高伊人民和軍隊的士氣。薩最後說,在沒有得到美軍撤出的事先保證,伊任何明確表態,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伊拉克的表態,必須同美國撤軍,解除對伊制裁等所有問題聯繫起來。為實現這一目的,應該對話、交談,包括海灣危機的一系列問題。

說到這兒,薩達姆忽然站起身來,擅自中止會晤。

錢外長立即起身同薩握手告別。會談到此結束。

薩達姆的態度很明確,伊拉克不會從科威特撤退,也不怕美國武力進攻。

後來錢外長對下屬說:薩達姆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根本聽不任何人的勸告。這是他自我毀滅,誰也救不了他。

隨後發生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美國一鎚子砸爛了伊拉克的百萬大軍,也讓全世界大喫一驚。

美國自己曾做出了準備傷亡數千甚至上萬的代價,然而最終傷亡不到1000人,就殲滅了伊拉克10多萬大軍,還打垮了幾十萬。

戰爭結束時,三分之二的伊拉克軍隊已經沒有戰鬥力。戰爭給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達2000億美元。

最終,伊拉克軍隊還是狼狽逃出科威特,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什麼好處也沒撈到。

之後的薩達姆雖然宣佈停戰投降,卻為了保持權力,堅持在美國制裁下死撐,不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大家要搞清楚,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689號決議,飛毛腿導彈也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範疇。而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爆發時,薩達姆發生多枚飛毛腿,說明他確實保留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最終就是,3000萬伊拉克人因為這個狂妄的獨裁者,經受了長達十多年的痛苦,每人每月只有8公斤麵粉的配給。

而薩達姆自己也沒有好下場,兒子被打死,自己也上了絞架。

其實,稍有政治頭腦的人都知道,伊拉克佔領科威特,美國必然出兵。這一點,薩達姆不可能不知道。

只是,薩達姆獨裁時間久了,狂妄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竟然認為美國人也奈何不了他。

可見,獨裁者是多麼的恐怖,被部下拍馬屁加上自我催眠,真的認為自己是半神了。

薩達姆的行為對他自己是悲劇,對國家更是悲劇。

薩達姆被絞死後,直到二三年前伊拉克才剿滅了伊斯蘭國,實現了國內的和平。

而伊拉克經濟也開始騰飛,石油產量已經超過薩達姆鼎盛時期。

附註:如果誰有興趣知道伊拉克今天的社會和經濟現狀,薩沙就再寫一篇給大家開開眼界。

然而,這一切都是花費了幾十年和無數性命才換來的。

而3000萬伊拉克人民的莫大痛苦,僅僅是因為一個中風面癱的老頭子,妄想做阿拉伯世界的國王而已。

對於伊拉克這個國家來說,薩達姆這個獨裁者真是命中一劫啊!

【薩沙講史堂第六百八十九期】(軍事系列第307講)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分享一下薩達姆當時的心理。

薩達姆首先發起了兩伊戰爭,而打壓伊朗符合美國利益,因此美國是支持薩達姆的,至少不反對,但是兩伊戰爭打了八年,伊拉克不但沒有打敗伊朗,反而讓伊朗軍隊佔了上風,戰火燒到了伊拉克境內,八年的戰爭讓兩國都損失慘重。薩達姆因此認為,你美國支持我打伊朗,我費了這麼大力氣,花了這麼多錢,所以你美國就欠我人情。於是薩達姆天真的以為,如果伊拉克吞併科威特,美國雖然不願意,但是為了還自己「人情」,應該也會默認既成事實吧。

基於這樣的一種考慮,薩達姆開始打科威特的主意,之所以閃電佔領科威特,就是想趁美國還沒反應過來就造成既成事實,讓美國默認結果。

同時,薩達姆吞併科威特還有個原因,就是兩伊戰爭讓伊拉克損耗巨大,而薩達姆又野心勃勃想要一統中東地區,所以薩達姆急需要用錢來重新武裝軍隊,增強實力,而科威特又是個軍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整天就會「下金蛋」的老母雞,這對薩達姆的誘惑很大,於是在誤判國際形勢的情況下,薩達姆悍然出兵,最終給自己的國家,也給自己引來了禍水。


當時,正是八年兩伊戰爭結朿後不久,薩達姆自認為自己為美國立下了汗馬大功。在中東除以色列外,就他與美國親。因此,他在夢想稱霸中東,可以更加得美國主子的寵。

於是,他第一個選擇了科威特。因為他覺得伊拉克在美國心目中比科威特重要的多,一為爭寵,消滅一個寵,少一個爭寵的。二為消債賴債。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欠了科威特巨額債務,當時應該是還債時期,這讓一個忘乎所以的人很不舒服。三為擴疆奪土。四是地區霸權的開端。

但是,他根本未看懂美國的策略,人家除了以色列外,其他都是浮雲。其他的寵物一般都要彼此獨立,彼此制約,切忌稱霸或過分強大,更忌忘乎所以。

這就是薩達姆該滅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一些人還是客觀冷靜的評價薩達姆,別凈搞先入為主的傻評價。薩達姆算什麼反美英雄?他在世時,為反美做了什麼象樣的事?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薩達姆伊拉克,讓美國一百小時(也就是四天)打的鳥獸散,算是反美嗎?!

薩達姆的英豪只體現在替美國打伊朗八年,體現在暴力對付自己的國人,創造一系列大屠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