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當代的「大漢族主義」

作者:怡園主人 來源:漢族網(http://www.hxwm.net)

民族問題,在中國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

俄羅斯人從不承認拔都和他的金帳汗國是俄羅斯性質,西亞也沒有誰承認伊兒汗國是他們的本家,儘管合贊汗時期伊兒汗國皈依了伊斯蘭教。原因很簡單,因為蒙古人對於他們來說是外國人。

元清兩代之所以不是中國正統朝代,同樣因為這兩個朝代的創立者以及統治階層都不是中國人。任何不存偏見的人都會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中華文化就是漢文化,這是由漢民族及其前身華夏族創造,幾千年來一脈相承,這種文化的傳承決定了漢族國家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正統地位。《唐律疏議》中說:「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華。」正因為這種正統地位和文化上的優越感,才使中國人雖歷經磨難,但從未尚失對自身文化的崇拜和信仰,即使滅亡了中國的異族也不得不對中華文明頂禮膜拜,中國也成為世界上唯一文化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對於漢族國家的正統地位,歷史上的異族也是認同的。前秦大將苻融在勸阻苻堅伐晉時,就轉述已故丞相王猛關於東晉是正朔,不可為圖的觀點。《松漠記聞》捲上記載:「大遼道宗朝,有漢人講《論語》,……至『夷狄之有君』,疾讀不敢講,則又曰:『上世獯鬻、獫狁,盪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卒令講之。」

宋元時代,宋是中國,元是外國,明清時代,明是中國,清是外國,這與民國時代,中華民國是中國,日本帝國是外國是一樣的。再過一萬年,日本有可能與中國和為一家,但不能因此就說公元一九三七年時,中國和日本就是一家。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可為什麼硬要用今天五十六個民族的中華民族概念去解釋古代中國民族,用今天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或者「1840年中國版圖」來限定歷史上中國的國土範圍?明確元清非中華性質,恰恰是歷史真實的反映,而不是什麼「大漢族主義」,而否認這一點,則是歷史實用主義的表現,是偽中華觀。魯迅也認為這兩個朝代是中國的亡國史,難到他也是「大漢族主義者」,也是「軟蛋一個」?滿末同盟會喊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在今天看來是喊錯了?

任何人都有民族自豪感,都會熱愛自己的民族,都不會允許別人對自己的民族進行侮蔑和無端攻擊,這就是民族感情,作為漢族人也是一樣的。而現的情況是:對除漢族以外的中國各民族,說話必須十分小心,而對漢族則可以「暢所欲言」,比如上面提到的那篇奇文,如果把其中的「大漢族」換成別的什麼族,恐怕早就被刪貼了,作者也會被關「封閉」。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鐵血網上,也不只是在虛擬世界,現實中,這樣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實際上,目前存在一些強調漢族利益,主張強化漢族民族意識的思潮,恰恰是對長期以來忽視甚至壓抑漢族民族意識的反彈,是對狹隘少數民族主義泛濫的回擊,而不是什麼「大漢族主義」。

一、中國當今主流歷史觀之荒謬至極,把反人類大屠殺頭子鐵木真、努兒哈赤奉為「民族英雄」,把民族矛盾尖銳的蒙元時代說成是對中國的統一,把康熙、雍正、乾隆這樣的暴君裝飾成「英主明君」,把文獄盛行,萬馬齊暗的「康雍乾」時代被歌頌為「盛世」,把范文程、洪承疇這樣早就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大漢奸,吹捧為「順應歷史潮流、促進民族團結」的典範!而嶽飛、文天祥、史可法等人卻被一貶再貶。這些情況的出現,不但是對漢族民族感情的傷害,是對中華千古道德觀和歷史觀的徹底顛覆,任何一個對民族對國家有責任感的人都不會無動於衷。

二、從中國歷史進程看,凡華夏族和漢族朝代,或是創章建制、垂法後世,或文化發達、經濟繁榮。中華文明最光輝燦爛的篇章無不是在商、周、秦、漢、晉、隋、唐、宋、明時代創造,當然,這並不是說這些朝代沒有缺點。而五胡、蒙元、滿清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消極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清末呈現「瓜分豆剖」之勢。滿清為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到了「量中華之物力,結予國之歡心」的地步,已經毫不掩飾自已的賣國求榮,如果這個政權持續下去,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而現在竟有人把號召推翻這個腐朽政權的革命黨人打成「大漢族主義者」!真是荒唐至極。

三、幾千年的中國民族史,無不是沿著其他民族融入漢族的道路發展,然而當今中國,各種優惠政策的實行,造成了重少民而輕漢族的現象。許多漢族千方百計的變成少數民族,這對主體民族的民族認同和凝聚力的衝擊是深遠而消極的,有人說這些漢族改成少數民族,但他們還是認同漢族的,可是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呢?「香蕉人」還少嗎?近些年的「穿青人」、「鐵改餘」、「開封猶太人」等等,無不讓人感到漢族是個吸引力如此之差的民族!與漢族民族意識淡薄,凝聚力渙散相比,某些狹隘少數民族主義大行其道,一些人大肆胡吹所謂的本民族血統如何高貴,歷史文化如何久遠燦爛並且完全有別於中華文明,對於其血統的雜亂,文化的落後,歷史上的過錯罪行,更是不容觸及。前些時候,一個「蒙古人」不是在鐵血歷史版上公然聲稱:誰敢侮辱成吉思汗就捅誰嗎!就連川島芳子也被某些網站公然招魂!

四、新中國建國後,實行了一系列前蘇聯式的民族政策,識別出了幾十個「少數民族」,給予少數民族以各種優惠,少數民族從人口數量到政治經濟地位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比如藏族人口,從剛解放時的一百萬人,上升到今天的六百萬,一些少數民族的總體文化層次高於漢族,大量少數民族擔任各級領導。各少數民族的發展壯大,除自身努力外,漢族的幫助、支持甚至是民族利益的犧牲起到了關鍵作用。以計劃生育為例,這是個幾乎完全針對漢族的政策,今天,漢族人口雖總體龐大,但年齡結構失衡,一旦大量老齡化人口死亡,中國歷史上形成的民族結構將被打破,這必然引發一系列難以預測的問題。

五、漢族歷史文化有被虛無化的傾向。從某種角度上講,今天的漢族已經沒有了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因為已經被「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概念所代替,而且,「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又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並非漢族一家所有。但是,在此同時,我們還一再強調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獨立性。這種民族歷史文化觀上的混亂,使一些漢族人士不得不為保護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而大聲疾呼並有所行動。

六、反對子虛烏有的「大漢族主義」造成的反感。凡大民族主義,無不是建立在強大民族對弱勢民族的壓迫與剝削之上,比如「大俄羅斯主義」、以及曾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蒙元「人分四等」,滿清的「首崇滿洲」。也就是說大民族主義要有具體制度和實際行為。現在那些以反對「大漢族主義」為能事的人,沒能舉出一個現實中的例子,說明當代中國存在「大漢族主義」,更不要說舉出「大漢族主義」的歷史、理論、代表人物和具體行動,反之,對於那些真正的狹隘少數民族主義,這些人且視而不見,從無微辭。這不但讓人聞之生厭,也會讓人感到其心可誅。

七、前蘇聯、前南斯拉夫散體使一些漢族人士產生危機感,因為中國現行民族政策的理論與實踐,同這兩個國家師出同門。這兩個前社會主義國家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主體民族的過分削弱及對其他民族的過度扶持,中國歷史上,也不乏姑息養奸,飼虎為患的先例。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漢族生產危機感是很正常的,也是主體民族責任感的體現,儘管有些過分言論,但與「大漢族主義」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應該說,當前一些漢族人士面對錯誤的主流歷史觀,以及現行民族政策帶來的諸多問題所表現的不滿和擔憂,是應該被理解和適當接受的。可是,這種本來十分微弱的聲音卻被冠以「大漢族主義」而大加撻伐,真不知這樣的人是何居心?不正視,不理解正常的民族情緒,動輒揮起反對「大漢族主義」的大棒,只會事得其反。

在這裡,筆者並不隱瞞自已的民族觀,那就是站在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立場上,而不是名義上的「中華民族」立場上,這也許就是某些人所說的"漢本位"吧,不過筆者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大民族主義,因為,漢族的地位是在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形成中的,確定漢族主體地位是中國穩定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各民族團結共進的基礎,任何反對或削弱漢族主體地位的行為都將對中華民族造成根本性傷害。也不知過上多少年後,當漢族人口在中國的比例下降到90%以後,當漢族的認同感被降到0點後,穩定是否還能夠繼續維持。我們考慮問題不是應該以長遠考慮嗎?也不知是我的短視,還是什麼。關於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我也不知說什麼好,我們不要過分的推崇他而忽略漢民族這個主體,不要為了短暫的安全利益而失去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在我們國家,一個民族人口超過了5000萬,如果他們想獨立,我們應該怎麼辦纔好呢?分裂幾乎不可避免,穩定也是奢望。既然在我們國家很多民族與漢族完全一樣,為什麼就不選擇融合呢,而選擇劃分民族呢,這不是本末倒置嗎?希望過上幾十年中國就十幾個民族了,再過上百年就剩下幾個民族了,這樣才能保持久安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