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

此書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闢的農學著作。是一部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普通的茶事升格為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和普及。

該書創作於公元780年,即唐代。作者陸羽,後人稱頌為「茶聖」。今湖北天門人。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7000餘字。

2018年11月17日


茶之有書,始於陸羽《茶經》。《茶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茶書。

它描述了關於茶的歷史、茶的品種、製茶和飲茶的方法、器具,以及飲茶的傳統知識。《茶經》的問世,使人們對茶葉文化,茶葉生產,茶具和品飲藝術,開始重視和日益講究起來。生煮羹飲的飲茶方式逐漸改以茶葉粉末煮茶的煎茶法。 陸羽的《茶經》,是唐代和唐以前有關茶葉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是陸羽躬身實踐,篤行不倦,取得茶葉生產和製作的第一手資料,又遍稽羣書,廣採博收茶家採制經驗的結晶。《茶經》一問世,即為歷代人所寶愛,盛讚他為茶業的開創之功。


《茶經》公元780年,橫空出世以來改寫了茶在陸羽《茶經》之前只是普通存在的物品。是全世界的第一部茶葉專著。

全書以上、中、下三卷呈現,通過十章7000多字的描述,闡述瞭如何製茶,如何選用茶具,如何恰到好處的沖泡茶葉的技巧。

《茶經》的出現大大的提升了茶文化的社會地位,進一步地推動了社會飲茶風尚的演化過程。為後世的茶文化開創了史無前例的典範,為後世的茶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國茶文化的文化寶藏。

因此,陸羽也被後世人尊為「茶聖」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茶文化鼻祖。


茶經對世界茶文化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但由於其茶道精神僅侷限於道德層面,而對茶本身缺乏哲學意義的思考,比如對茶的定義不確切(南方之嘉木,啜苦咽甘)因而並不能完全適用於當代,必須予以完善才能發揚光大中國茶文化,如一味將其奉為不可更改的至尊,只會阻礙茶文化的進步。而至今中國的茶文化大家還是口口聲聲南方之嘉木,甚至還要讓學生去背誦茶經,完全就是喫老祖宗飯而不知進取,真是可笑復可悲。


茶道出於易道陰陽數據。陸羽出自佛門弟子,化緣大江南北,只是看茶說茶,食茶談茶,聽茶寫茶。留下表面文章。對種植耕管,採摘製作沒有依據。茶事之奇,須知易道,並數十年實踐,方可在巧合中得到內涵!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