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關於這個問題,《茶經五之煮》中的山泉水,從茶經的表述來看,我認為是含有一定礦物質的水,但這個含量是不高的,也就是說,不是硬水。從現代對於泡茶的水的要求來說,硬水泡出來的茶味較差,不是好水。

而借本問題,我想談下關於陸羽《茶經》中的水的表述和我對於水選擇的理解。

《茶經五之煮》中對於水有詳細論述,原文如下: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水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

陸羽深知水對於茶的重要性,在《六羨歌》中,他表達了對故鄉西江水的眷戀,「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茶葉是飲料,共品質好壞必須通過用水沖泡燒煮才能來品嘗,因此水之於茶,關係非常的密切。水對茶的影響,最為代表的是明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因此煮茶用水,陸羽視為水為茶之九難之一,在茶經中,對水提出了概括性的結論: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對於山水,他認為從巖洞上的石鐘乳滴下的,在石池經過砂石過濾而且漾溢慢流出來的泉水為最好的。而瀑布之泉不好。江水則要取遠一點的地方,而井水則要選平時取水多的井。

上善若水,水在道德經中的地位很高,老子認為水處下而不爭,其品性幾於道。而盧仝的七碗茶詩,表現了茶與道家的這種精神上的相連,作為幾於道的水,自然在一杯好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這僅因為水種類較多,差別較大,更重要的是尋得好水而啟發茶性,以求得道的追求有關。明代許次紓的《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因此我國古代研究水的專著就比較多,如唐代有張又新的《煎茶水記》、宋代有歐陽修的《大明水記》和葉清臣的《核爆煮茶小品》,明代有徐獻忠的《水品》等。除此這外,大部分茶書中也都有對水的論述,如宋趙佶的《大觀茶論》、宋代唐庚的《鬥茶記》、宋代蔡襄的《茶錄》、明代張源的《茶錄》、明代許次紓的《茶疏》等,這些書往往記錄了一些各地名泉,最重要表達了對煮茶用水的一些觀點,比如:一是水要甘、潔,以防止損茶味,強調水以清輕甘潔為美;其次說水要活要清,認為水不問江井,貴之要活,山頂泉清而輕,石中泉清而甘,真源無味,真水無香等,三是說水要注意貯存方法,如養水,須置石子於甕(明代熊明遇《羅岕茶記》)。

另一方面,在古代,陸羽開創了以水源為代表的優次之分,並且對後來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歐陽修在品嘗了浮槎山水(浮槎山宋代在廬州境內,廬州相當今安徽合肥市及六安、霍山、廬江、巢縣等地)之後,說了下面這段話:「餘嘗讀《茶經》,愛陸羽善言水……及得浮槎山水,然後益知羽為知水者。浮槎山與龍池山皆廬州界中,較其水味不及浮槎遠甚,而又新所記以龍池為第十,浮槎不錄,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則不然,其說曰:山水上,江次之,井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雖簡,而於論水盡矣。」

《煎茶水記》說陸羽曾經把天下水味品第為二十等,但我國茶區地方很大,高山名山多,因此好水也是很多的,歐陽修認為一個要品盡天下好水幾乎不可能,陸羽雖然把天下水味分為二十等,但還是遺漏了很多,但在茶經中以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這種上中下的分法,並且指出山水中以乳泉、石池漫流者為上的說法,卻給後人提供了一個鑒別好水的方法和重要的標準,就具有十分的智慧。


謝邀請:

陸羽是湖北襄陽人,他寫了一部《茶經》,而被後人尊為茶聖。他在《茶經》中關於泡茶用水寫道:…其水,山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為後。…其中山水就是指山中的泉水,那個時代,沒有現代的過濾技術,純天然,當然是礦物質水。其實討論這個問題,沒有多大意義,因為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礦物質這種概念。只是現代人用科學方法檢測出泉水中含礦物質,並且對人體是有益的!證明陸羽老先生"茶聖"之名不虛也!以上所答為個人意見,若有謬誤,望師友指正。


首先,茶經中是這樣寫的。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水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

陸羽認為山水也有很多種,最好是乳泉石池漫流的水,太湍急的不行,死水也不行。

山泉水之所以更好,是因為雖然有礦物質,但含量較低,經過山體過濾,澄澈清洌,烹茶更好喝。山泉水應該屬於天然礦物質水,和現在的人工添加的礦物質水完全不同。

江水不如山水,礦物質和微生物含量更高,不穩定,也不如山水乾淨。井水則是完全屬於地下水了,大部分硬度太高了,大部分會苦或鹹,極少數才能勉強泡茶。硬度太高的水會對身體不好,不建議用來泡茶。


感謝邀請!

陸羽在《茶經》中曾記:其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

山泉水和礦物質水是不一樣的,古人喜歡的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山上植被繁茂,從山岩斷層細流彙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經過沙石過濾的泉水,水質清潔晶瑩,含氯、鐵等化合物極少,用這種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極大的發揮。

但是現代污染嚴重,用山泉水泡茶顯然是不合實際的,礦物質水現在比較常見的是市面上的礦泉水,不少礦泉水含有較多的鈣、鎂、鈉等金屬離子,是永久性硬水,這樣的礦泉水就不適合泡茶。如選擇合適的軟水類礦泉水,則能與茶味相得益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雲茶匯


算是礦泉水吧,礦物質水是人工合成的


茶經上所指的山泉水水源是來自人煙稀少的高山泉眼的天然水,無污染,富含人體豐富的微量元素,泡出的茶水口感綿柔、細膩、清甜。長期飲食對人體很有好處。而礦物質水是在純凈水基礎上添加礦物質類食品添加劑或礦物提取液後製成的飲用水。兩者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我覺得現在的礦物質水和以前的有很大的差別。以前環境好,泡茶用山上流下來的活水最好,礦物質豐富。現在環境污染嚴重,沒有經過處理的水,你們敢喝嗎?陸羽所指的水,應該是活水吧,不單只礦物質水,因為只有現在的商家為了打廣告才分得那麼細吧!


山泉水肯定是含有各種微量元素的礦物質水,在古代還不可能有提取純凈水的技術水平,不論是山泉水、江河水、湖井水、雨雪水等,都應該只是含有各種雜質及微量礦物質的水,無非是水產生的生態環境的差異而導致水質的清澈混濁不同而已。


是礦物質水。

但礦物質太多的硬水也不適合泡茶。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見識茶業」,原創茶知識文章,選茶切身體會。


茶經將水分為三等,泉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首先泉水是從地底湧出或者人工開發的地下礦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礦物質水是以自來水為基礎,添加礦物質製成的。由於沒有固定規範要求,添加的礦物質種類繁多,也比較混亂。故而,山泉水和礦物質水是有區別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