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A教育網訊】爲了拓展和延伸專業碩士學位學生學習和實踐領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於2007年創設了MBA/MPAcc校外導師項目。校外導師項目通過整合校內、校外資源爲學員提供實踐學習機會,拓展職業發展途徑,提升職業素養,拓寬就業渠道,經過11年的積澱和發展,已成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專業學位項目的一大特色。近日,記者有幸採訪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MBA校外導師路民平,並圍繞貿大校外導師的職責和教學理念進行了探討。

社會責任?母校情懷?投資人路民平與貿大有着奇妙的緣分,他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EMBA31班學員,也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MBA校外導師,當路民平由貿大EMBA學員到校外導師的身份轉換時,就註定了他與貿大將攜手走向更遠的未來。

協同搭建教育平臺 量身制定指導方案

“這個良好的教育平臺由學校、校外導師和學生共同搭建,學校爲導師和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環境,導師將知識和思想傳授給學生,學生纔能夠從中獲取優秀的教育資源。”已經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擔任三屆校外導師的路民平總結了貿大校外導師對於MBA學生的培養方式。“校外導師們能夠爲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社會資源,同時,源源不斷的學生資源和社會資源將共同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校外導師不僅可以利用自身多年的資源積累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MBA學生提供就業機會,還可以通過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職業規劃。“在職業發展指導過程中,我們會與學生進行交談,瞭解他們的優勢和劣勢並教會他們應該如何去屏蔽劣勢,發揮優勢,幫助他們在職業發展上實現更大的突破。”

注重學生思維模式培養 教學相長助實踐

“學生在企業參訪過程中可以與企業領導、CEO進行深入交流,瞭解一個企業背後的商業邏輯,我們會要求學生們在企業活動後寫一份參訪總結,這樣有利於導師瞭解學生們的接受情況。”通過瞭解企業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學生們在瞭解企業過程中與課堂上的教學理論產生理論與實踐的呼應。

正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所謂“少年強則國強”,路老師認爲讓中國更加強大的途徑是出現更多優秀的企業家來帶動社會經濟和國民經濟發展。最近,路老師指導貿大MBA學子參加“首屆京津冀MBA尖峯時刻創業企劃大賽”並獲得二等獎。本次參賽經歷不僅幫助學生們將知識與實戰相結合,更加提高了貿大MBA學生的企業管理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路老師表示,“讓學生少走彎路是我們一直秉持的理念,通過實踐更能讓學生理解正確的商業邏輯,對他們日後創業有幫助。”本次大賽在幫助學生們少走彎路的基礎上更加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磨練樂觀進取的精神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路老師出席對外經貿大學第一屆“MBA行業精英交流會”暨分享論壇

順勢時代背景 培養更多創新創業人才

“MBA與創業密不可分,現在信息行業擴張、知識扁平化,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導致企業快速成長,創業週期變短,所以我更加鼓勵貿大學生去創業。”談到自己的創業經歷,路老師不禁感嘆時代對於創業的差異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MBA學生不僅具有開朗的性格和專業知識積累等先天的創業優勢,還有校外導師們對於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言簡意賅的理論總結進行助力。爲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創新創業,學校會爲學生們安排進行五項主要的企業實踐項目。路老師說,“在選擇這五家企業時我們會注重幾個特質:第一是上市公司,第二是獨角獸、高科技企業,第三是典型傳統企業,第四是初創型企業,第五是初創發展中的企業,每一個企業都具有鮮明的標籤。”

“在設定商業模式時,建議學生制定一個商業計劃書並做出預算,把商業模式、未來市場的銷售和開拓情況做出理性的辨別,而創業導師和資深的企業人士是其創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採訪尾聲,路老師給貿大MBA學子未來創業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在搭建創業團隊時要做到資源的匹配和人才的互補,切忌“單槍匹馬”,要“抱團取暖”;

第二,一定要“捆綁大樹”,不一定站在巨人肩膀上,但是至少做到與巨人攜手前行;

第三,在“資金籌措和應用”方面要建立在“合理、高效、節約”的前提下纔能有效推動企業的發展。

原創_路民平

採編_中國MBA教育網

整理_趙麗、韓琦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