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國債市第一批從業者,在中國債市摸爬滾打20餘載,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債市風雲人物輕輕扇動了下蝴蝶翅膀,竟會牽動着與南京相隔千里之外的正部級高官劉士餘的命運。


沉寂四個月,證監會前主席劉士餘的命運發生了三次翻轉。


2019年1月26日,中國供銷集團大樓舉行總社幹部大會,媒體記錄下了劉士餘平安卸任證監會主席後,神態自然、輕鬆微笑的畫面。碰巧的是,就在劉士餘卸任20多天後,戴娟等三人案發,緊接着劉士餘被調查的傳言四起,四個月後,劉士餘主動投案。 


證監會前主席劉士餘表情輕鬆(圖右二爲劉士餘)

東窗事發後,有分析指出,劉士餘投案的一個重要緣由,是其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其家鄉江蘇多家地方城商行、農商行實現IPO,引發了市場質疑及複雜利益牽扯。


戴娟,債市“老將”、債市一姐、南京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總經理。作爲中國債市第一批從業者,在中國債市摸爬滾打20餘載,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債市風雲人物輕輕扇動了下蝴蝶翅膀,竟會牽動着與南京相隔千里之外的正部級高官劉士餘的命運。


南京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總經理戴娟


戴娟失聯之後


2019年2月19日,一則有關南京銀行多人因債市案件被查的消息在市場中流傳。更爲重磅的是,身居南京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總經理戴娟被曝失聯。


在南京銀行方面發佈公告中顯示,總經理戴娟、副總經理董文昭、副總經理李雁,三人均因個人原因,不能正常履職,側面印證了傳言的真實性,但之後又以“戴娟等人並非上市公司高管,目前還達不到信息披露的標準”爲由,暫未披露更深層原因。

南京銀行公告

據財新報道,2月15日戴娟被南京市紀委帶走協助調查,便一直處於失聯中。


然而,此前對於爲何“協助調查”,南京市紀委給到的答覆是戴娟等人的個人行爲,涉及的是很多年前的事情,與南京銀行本行業務並無瓜葛。


而南京銀行在輿論風暴後,在內部下達了“封口令”,嚴令涉及戴娟事宜,任何人不得接受媒體採訪,更讓此番真相撲朔迷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帶走戴娟三人進行調查的並非公安機關,而是南京市紀委。


自2013年以來,債市就掀起反腐風暴。以“丙類戶”爲核心而存在的複雜利益鏈,成爲重災區;2016年,市場驟變之下,債市反腐大火燒到了銀行間債市的中票、短融一級半市場的利益輸送,工行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王華、恆豐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李曉強、國信證券孫明霞等多位大佬級人物先後入獄。


而債市也恰恰是南京銀行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向,自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以來,南京銀行金融市場團隊始終活躍在市場第一梯隊。2002年,南京銀行債券現貨買賣交易量位居市場首位,成交量超過四家大型銀行的總和,戴娟作爲債市運籌帷幄的操盤手,顯然扮演了重要角色。


“債市一姐”的江湖浮沉


1997年,剛剛畢業的戴娟梳着馬尾前往南京銀行應聘,彼時,南京銀行剛剛成立一年有餘。即便當時沒有職業規劃,不知債市爲何物,選擇南京銀行也可能只是巧合,但初入職場的戴娟,踏上這艘快速航行的“金融大船”,迅速成長。


22年後,戴娟從一個銀行新人歷任資金運營中心總經理、金融市場部總經理、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成爲了南京銀行不折不扣的“債市一姐”。作爲首批銀行間市場的債券交易者,她的資歷與知名度,均居市場前列,南京銀行的債券資產也從1998年的不足億元,增加到百億、萬億規模。


有人叫戴總,有人叫娟姐。這是豐厚個人回報之外,江湖給予的認可。


依照江蘇一位固收業內人士的說法,戴娟一直是現任南京銀行行長束行農愛將,兩人上下級關係長達十幾年之久。束行農是債券行業的第一批交易員,更是市場公認的老大,當年,束行農帶領一批女交易員打拼天下的壯舉,至今仍是中國債市的佳話。


因此,南京銀行這座“債市黃埔軍校”,輸送大批拔尖的債市專業人才,往往司空見慣,打造將才的能力也可見一斑。《財經》報道稱,戴娟2009年就任南京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彼時還隸屬金融市場部)總經理,董文昭與李雁都曾是其下屬。 


“債市女將”戴娟、董文昭

戴娟在過去數次接受公開採訪中,給媒體留下的印象都是:冷靜、不愛笑、只談事。2012年,在南京銀行幹了15年的戴娟在專業期刊上發了一篇文章《博觀而約取 後積而薄發——南京銀行債市15週年感悟》,文中對南京銀行表示了感謝。


戴娟字裏行間的情感顯露無遺,她寫道:從1997年最早的資金科到2001年的資金交易部,再到2002年南京銀行債券現貨買賣交易量拿下市場第一,再到後來,成爲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業務經營部門改革的先行者。


彼時,寫下這段驕傲文字的戴娟見證了南京銀行的巔峯時刻,而如今,身陷囹圄的她也賠上了自己全部的職業藍圖。


今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大金融反腐,明確指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證監會前主席劉士餘

債市反腐每一次重拳出擊引發的討論都經久不息,一大原因在於負面反饋積累帶來的連鎖效應,短期內不會輕易消除。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告訴《新民週刊》,類似事件側面反映了後續資本市場監管需要強化,尤其是事實認定的透明度、適用法律的說理性,需劃定規則,以減少爭議。


以中央推出的註冊制、科創板等改革爲例,其本質均是向資本市場釋放更多資源配置的決定權,市場化、法治化是對證監會權力的雙重削減,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腐敗得以發生的溫牀。


二十多年間,債市誕生了多位如戴娟這樣的人物,但監管與規則的敬畏不是擺設,一旦底線失守,監管的鐵面,自然毫不留情。



新民週刊 董小姐/文

編 輯 | 樑羣 龔紫珺


星標☆小新了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