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處

據說這是蘇軾的詩。

調侃好友陳慥(zao四聲,字季常)怕老婆的秩事。

見於南宋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

陳慥,字季常,公弼之子,居於黃州之岐亭,自稱「龍舟先生」,又曰「方山子」。喜蓄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云: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什麼意思呢?

龍丘居士好可憐啊,談天說地徹夜不眠。忽聽老婆如獅吼,嚇得手杖落地心發顫!

詩名叫做《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作於公元1085年,收錄於《東坡七集》。2 陳季常與蘇軾

蘇軾貶任黃州時,正處人生低谷,陳季常百般慰問,兩人一起談詩論道,志趣相投。

為此,蘇軾還寫了《方山子傳》,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裏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遯於光、黃間,曰歧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蘇軾還是很賞識方山子的,隱士,懷纔不遇,淡泊寧靜,頗有點知己的味道。

最有趣的,陳季常是有名的懼內模範。

洪邁《容齋隨筆·卷三·陳季常》就記載了他的怕老婆秩事。

陳季常好客,又喜蓄聲伎,家裡常歌舞不斷,妻子柳氏,人稱柳月娥,非常厲害又愛嫉妒。有時與賓客談得正嗨時,柳氏卻摔鍋打竈地罵起來,弄得陳慥和賓客十分難堪。但陳季常很怕老婆,又不能拿老婆怎麼樣。

蘇軾以詩調侃,實為褒讚。

陳季常,有謙謙君子之風範,是不是真的怕打而懼內,就不得而知了,但他尊重,寵愛妻子無疑,纔有這樣的佳話。3 「河東獅吼」典故

現在已經是個成語了。

常用來比喻女子十分強悍,說話嗓門大,蠻橫無理。

河東,古郡名,因黃河由北向南流經山西省的西南境,黃河以東地,稱河東。

柳氏為河東大姓,比如河東「柳下惠坐懷不亂」,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與「獅吼」相近的便是「母老虎」了。

為何不是「虎吼」呢?

與佛學有關。

傳說釋迦牟尼佛初生之時:「分手指天地,作獅子吼聲。」因而在佛教中獅子是神獸,地位崇高。

因此,「獅子吼」是佛教詞,指的是「如來正聲」,比喻有權威有聲勢。

陳季常好佛道,以此稱謂其妻,其意不言自明瞭。

在蘇軾看來,陳季常是灑脫淡泊謙遜真君子,能忍讓能大度,人夫中楷模了。

蘇軾的詼諧,睿智,達觀,也非常人能比。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地心茫然。"這是蘇東坡寫給他的好朋友陳慥的詩。

陳慥,字季常,東坡曾與其父共事,兩人曾因意見不和而互相攻擊,沒想到後來卻和他的兒子成了最好的朋友。據說陳妻柳氏嗓門很大,陳有懼內之嫌,東坡便作詩戲弄季常。"獅子吼"在佛經中指如來正聲,東坡此詩亦不過是玩笑之語,並無惡意,更不是說柳氏就是位跋扈霸道之人。而且據後人考證,陳季常家庭生活幸福,自在舒服還頗有艷福。

但是不管怎樣,東坡的一句詩,讓柳氏留名青史,也讓"河東獅吼"成了一個成語流傳幹古,而陳季常懼內的名號,是怎麼也洗刷不掉的了。


河東獅吼確實出自蘇軾之手,見他寫的《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一詩。

為什麼不是虎吼?虎不吼,虎只嘯,有虎嘯龍吟之說。

另外虎是獨居動物,不存在兩虎之間有矛盾,故不說虎吼。而獅子是羣居動物,一公幾母帶幼崽,像一個家庭一樣,所以有母獅猴公獅一說。

還有就是河東本無老虎,所以不說河東虎吼。

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