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俄羅斯不想大力發展經濟,而是現在這個局面下,發展不起來。

蘇聯原來的經濟體制是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一盤棋,地區分工比較明確,每個地方都是蘇聯這架大車上的一個螺絲釘,相互之間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超過一般中國人所說的計劃經濟。和蘇聯相比,中國幾乎每個省都有相對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在蘇聯是不存在的。

所以,蘇聯解體之後,每個原來的加盟共和國都是沒有能力單獨發展的,即便是工業基礎最好的烏克蘭,也不具備這個能力。尤其是在蘇聯解體之後,前蘇聯國家基本上都經歷了高速的私有化過程,而且,私有化之後很快就被蜂擁而來的西方國家的企業併購了,沒有保留下來什麼。

前蘇聯相互依賴的工業體系在蘇聯解體之後因爲有了關稅的成本,不再無償調配,每個國家的經濟都經歷了很長時期的衰退。條件好一點的,工業基礎比較好的,還可以喫老本,依靠向西方國家出售前蘇聯留下的工業基礎來維持,比如烏克蘭的造船、航空,就都是蘇聯留下的。有些國家則經歷了急劇的工業衰退,整個工業體系基本上瓦解。

俄羅斯實際上也經歷了這個過程,原有的工業體系在1990年代基本上瓦解,物資短缺,一些原來處在偏遠地區的工業廠礦城市也在此之後急速衰退,後來基本上成了被廢棄的無人區。一直到2000年後,世界經濟迎來了新一輪高速增長期,俄羅斯才靠着出賣資源,有了一段時間經濟增長數據比較好看的時期,也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那幾年。俄羅斯也藉此成爲金磚國家,成爲西方國家眼中的新興市場。

但好景不長,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國家經濟急劇衰退,對俄羅斯的資源需求大幅下降,賣資源也無法維持經濟了,俄羅斯的經濟形勢就馬上惡化了,露出了原來的底色。到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俄羅斯和西歐強國在克里米亞半島問題上嚴重對峙,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起經濟封鎖,至今仍未解除。在這種局面下,俄羅斯以前的經濟本來就已經很脆弱了,現在就更加難以爲繼了。

當然,也不是說俄羅斯經濟毫無希望。實際上,在2000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這段時間裏,俄羅斯依靠着資源出口,經濟增長形勢是不錯的,如果這個時期俄羅斯能夠抓住機遇重建工業體系,俄羅斯的經濟形勢還是有希望復甦的。但俄羅斯並沒有把由此獲得的外匯用於重建工業體系,而是用於消費和維持軍事實力,錯過了這個機遇期。

當然,這也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私有化過程太快,導致出現了大量的經濟寡頭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的原因相關,這些人在控制了由原來的國有企業私有化而來的企業之後,把所獲得的利潤不斷向歐美國家轉移,並沒有用於在俄羅斯國內進行投資和工業建設。普京雖然曾對這些寡頭進行過打擊,但並沒有完全改變這個局面。

就歐洲而言,其實德國是願意與俄羅斯和解,在經濟上能夠更多的相互支持的,但無奈德國正如普京所說的那樣,只是一個有限主權國家,在美國仍然不肯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封鎖之前,德國也愛莫能助。加上歐洲本身的經濟形勢也並不好,尤其是西歐國家,經濟增長都十分乏力,社會矛盾也在加劇,俄羅斯就更加沒有什麼前景了。

所以,現在的俄羅斯只要能夠維持經濟不崩潰,能夠湊合着運轉,已經算是很不錯了,重振經濟是完全談不上的,沒有資本也沒有這個能力。雖然這些年俄羅斯也提出過一些經濟振興計劃,但最後都淪爲一紙空文,並未付諸實施。造一艘航母尚且需要要給強大的中央計劃委員會,更何況重振俄羅斯的經濟呢?

最後再看一些俄羅斯被廢棄了的工業區吧。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