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盤突出,正確叫法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個多發病、常見病,它主要因椎間盤勞損變性、纖維環破裂或髓核脫出等,刺激或壓迫脊神經、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癥狀群的總稱。

臨床表現

腰痛

95%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有此癥狀。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卧位減輕,站立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卧床位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下肢放射痛 80%患者出現此症,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後出現。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可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呈跛行狀態;重者需卧床休息,喜歡屈腰、屈髖、屈膝位。 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

下肢麻木多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為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至。間歇性坡形的產生機理及臨床表現與腰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於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學癥狀。 馬尾神經癥狀

主要見於中央型髓核脫出症,臨床上較少見。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女性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痿。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 病因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原因,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主是腰椎退行性改變;外因則有外傷,勞損或過勞,受寒受濕等。   一、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

椎間盤缺乏血液供給,修復能量較弱,日常生活中椎間盤受到各方面的擠壓,牽拉和扭轉作用,易使椎間盤髓核、纖維環、軟骨板逐漸老化,導致纖維環易於破裂,而致椎間盤突出。

  二、長期震動

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長期處於坐位及顛簸狀態時,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過大,可導致椎間盤退變和突出。同時震動亦影響椎間盤營養,對微血管的影響均可加速椎間盤突出。

  三、過度負荷

當腰部負荷過重,長期從事彎腰工作,如:媒礦工人或建築工人,需長期彎腰取重物,腰椎間盤負重超過100千帕/平方厘米以上時,即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

  四、外傷

由於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間盤前厚後薄,當患者在腰部損傷、跌傷、閃腰等時,椎間盤髓核向後移動,而致椎間盤向後突出。

  五、腰穿

早在1935年就有發現腰穿後椎間隙變窄及椎間盤突出的報道。  六、其它

  1、年齡: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20-40歲佔64.46%,40歲以下的佔34.92%,平均年齡為40.8歲。  2、身高:超過正常平均高度的男女。  3、遺傳:這也是病因學的考慮方面。  4、妊娠:妊娠期間整個韌帶系統處於鬆弛狀態,後縱韌帶在鬆弛退變的基礎上易患椎間盤膨出,多次妊娠發病率增高。  5、吸煙:吸煙對血流的改變多有報道。  6、糖尿病:常致動脈硬化加劇,易引起血循環障礙。一個地方貼幾個膏藥看患者的面積大小,面積大的可以多貼幾個。

1、腰椎骨骼,面積大的可以多貼幾個 2、我們家得出的經驗穴位 3、環跳穴 4、委中穴 5、承山穴(肌肉萎縮的一定要貼)

腰椎盤突出的患者,不論腰椎是否難過,1號處一定要貼膏藥,那裡是病根。一個患者一次貼3-10個膏藥都屬於正常現象。

膏藥貼敷10次為一個療程,3天換一次膏藥,皮膚不好的患者,可以中途休息1-2天。嚴重的患者需要兩個療程,不過,膏藥的個數慢慢會減少,哪裡好了哪裡就不用貼膏藥了。

大多數患者在治療的時候都是一次比一次好,少數患者會感覺到比以前還要難過,這是因為膏藥活血化瘀的時候,血液流通過快,在互相撞擊,一下子適用不了。這些都是好轉反應,應繼續貼敷。

貼敷膏藥手指壓進去疼痛度消失了,說明不用貼敷了。一般貼敷好後,建議繼續鞏固幾貼。

膏藥3-4小時特別熱,屬於正常現象!

溫馨提示:個別患者在使用膏藥期間,會有輕度的皮膚瘙癢,或者皮膚會有少量皮疹或小水皰,這是正常反應,不必擔心;但是極個別患者因先天過敏性體質,會出現較強的瘙癢或較多的皮疹或小水皰,須立即停葯。

來源:http://www.hgxxb.com/products_view.asp?id=31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