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發病率逐年增加,放射性碘(RAI)已經成為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既往大量臨牀研究發現,放射性碘治療成年人分化型甲狀腺癌可增加第二原發惡性腫瘤(SPM)的發生風險。由於此類腫瘤在兒童及青少年人羣中發病率較低,放射性碘治療兒童、青少年分化型甲狀腺癌後 SPM 發生風險尚不明晰。

來自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 Marti 博士等收集了 3850 例於 1973-2008 年診斷為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兒童以及青少年患者(年齡 <25 歲),平均隨訪 15.5 年,旨在分析放射性碘治療對該類人羣第二原發惡性腫瘤發生風險的影響。

研究發現

1.分化型甲狀腺癌在 5-9 歲人羣發病率為 0.1/100000;10-14 歲人羣發病率為 0.4/100000;15-19 歲人羣發病率為 1.6/100000;20-24 歲人羣發病率為 3.8/100000。

2.接受放射性碘治療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逐年上升,從 1973 年的 4% 上升到 2008 年的 62%。

3.總生存率和特定疾病生存率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療組或未接受放射性碘治療組無明顯差異。

4.與未接受放射性碘治療組相比,放射性碘治療可增加第二原發腫瘤的發生風險。與放射性碘相關的第二原發腫瘤主要有三種,依次是唾液腺癌、白血病、腎臟腫瘤。

5.與成年人放射性碘治療患者相比,兒童以及青少年第二原發腫瘤再發風險無明顯差異。

臨牀啟示

1. 放射碘治療有導致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繼發腫瘤的風險。

2. 成年人放射性碘治療後繼發惡性腫瘤發生風險可增加 20%-30%,主要為唾液腺瘤、白血病;與成年人放射性碘治療患者相比,兒童以及青少年繼發惡性腫瘤的風險無明顯差異。

3. 分化較好的青少年濾泡狀甲狀腺癌患者放射性碘治療獲益明顯。

4. ATA 指南推薦放射性碘治療適用於甲狀腺癌體積較大或者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

5. 青年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療,應充分考慮到患者以及腫瘤本身的特點,密切關注繼發腫瘤的可能性。如果患者合併遠處轉移、腫瘤體積較大或者合併廣泛淋巴結轉移,放射性碘治療的獲益或許高於繼發惡性腫瘤的風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