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充斥暴力和争吵 10岁少女内心只有怒气

 

此起彼落的争吵声,再来是踹门、互相咆哮,这样的情景在小鱼家中可说是常态。但吵架的主人翁却不是父母,而是常年与儿女感情失和的父亲与年纪最大的大姊。两人常常在起争执之后,就轮流打113(妇幼保护专线),互控彼此家暴。

 

自从在幼稚园时期,母亲罹癌病逝之后,没了慈母的家就埋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父亲、姊姊动不动就互相咒骂,让她性格变得异常极端,不是闷著一整天不说话、就是不断尖叫恫吓任何靠近她的人,小鱼像极了一个长满针的刺猬,刺向所有想要关心她的人。

 

走过母亲离开的丧母之痛,小鱼开始出现情绪障碍、学习障碍情形,但却没有人可以关心或协助她,只能跟著姊姊一起出气怒骂父亲「死老头」,唯有这样才能证明她跟姊姊的关系亲近,站在同一阵线。但家中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成了父女无法同住一屋簷下的导火线。

 

由于频频冲突,亲戚看不下去,主动通报长期协助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协会—社团法人桃园市爱邻舍协会,请求介入协助让这对姊妹能到短期中途之家,让亲子关系能够冷静下来。

 

但年仅9岁的小鱼,尽管搬离开了家里,仍不改极端性格,持续对著想要试图理解她、关心她的辅导员吼叫、漠视不理。近乎二进二出中途之家,仍看不出小鱼的改变,直到升上国中后的她和家中大姊频起肢体争执,时常下课四处游荡、离家出走的情形,让班上导师再度通报爱邻舍协会,请求辅导员与社工的协助。

 

关心像是种下一颗种子 当年的叛逆女童渐改变

 

然而性格尖锐的小鱼,前前后后换了将近3个辅导员,直到最后一次住进中途之家,当年武装防卫、长满刺的叛逆小女童,开始有所转变,小鱼变得愿意与人交流、讲述自己的心事;本来不愿意探望早已脑中风、卧病在床的父亲的她,也渐渐频繁进出医院,陪著当年她拚命咒骂「死老头」的父亲四处走走、散步。

 

协会内的社工与辅导员无不惊艳她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小鱼才坦言:「当初你们给的关心对我是压力」,她表示,自已从没想过会有人想要来关心跟聆听她;再加上,她也没想到,家中的姐姐跟她关系日渐恶劣,对于小鱼来说,除了亲人以外,她再也没有人可以依靠。

 

原本像是乌云密布的她,渐渐被前后三位辅导员用心与耐心给照亮了开来。连国中数学老师都感受到小鱼的转变,直言当初放弃学数学的她,突然有一日下课到台前主动询问老师:「老师,数学要怎么样才能进步?」

 

某次,爱邻舍协会长期耕耘的课后陪读班活动要让学长姊来带小朋友,小鱼耳闻有个孩子也跟她一样有情绪障碍问题,甚至会激动到抓伤人,小鱼竟主动向协会表示—她想要认领这位孩子,她坦率地说:「因为我有过经验,我知道她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从需要被关照,到自己有能力付出关心,三位辅导员与协会志工像是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种子,直到几年后,这颗种子才慢慢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让她内心逐渐茁壮的大树。

长期看著小鱼成长的桃园市爱邻舍协会总干事林丽珍,忍不禁感动地说:「真的很开心能看到小鱼的进步跟成长。」

 

不愿看见中辍生、问题家庭儿童走歪路 这个协会亏损仍拚命找活路

 

「之前比较辛苦啦,(协会)曾一度接到900多个小朋友,开19个班,现在已经慢慢调整到我们可以负担的状态」,笑笑说著这段话的,是已在桃园市爱邻舍协会服务多年的总干事林丽珍。

 

成立十六年,服务超过7、8千位孩童的桃园市爱邻舍协会,起初是因为牧师林雄坚想协助中辍生、问题家庭儿童,于是开设起「课后陪读班」、「夜间照顾」与「短期中途之家」的服务。

 

由于协会的收入都仅靠外界捐款,时常入不敷出,逐年出现亏损状况,严重时,部分员工甚至领半薪,管理职薪资也仅仅2万出头,但协会的所有人仍是拚命找活路。像是开始设立「巷弄长照站」,将服务范畴扩大至银发族群,搭上长照2.0的顺风车,申请到政府经费让协会可持续营运,更是让这群课辅孩童学会如何与爷爷奶奶相处。

 

这群没有拿取报酬的志工、与普遍低薪资的协会人员,或许持续付出没办法获得很大的实质报酬,但对他们来说,能看见像小鱼一样的孩童转变,是对他们付出最大的肯定。

 

详细讯息请见社团法人桃园市爱邻舍协会网站:https://www.facebook.com/tylyna.or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