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充斥暴力和爭吵 10歲少女內心只有怒氣

 

此起彼落的爭吵聲,再來是踹門、互相咆哮,這樣的情景在小魚家中可說是常態。但吵架的主人翁卻不是父母,而是常年與兒女感情失和的父親與年紀最大的大姊。兩人常常在起爭執之後,就輪流打113(婦幼保護專線),互控彼此家暴。

 

自從在幼稚園時期,母親罹癌病逝之後,沒了慈母的家就埋下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父親、姊姊動不動就互相咒罵,讓她性格變得異常極端,不是悶著一整天不說話、就是不斷尖叫恫嚇任何靠近她的人,小魚像極了一個長滿針的刺蝟,刺向所有想要關心她的人。

 

走過母親離開的喪母之痛,小魚開始出現情緒障礙、學習障礙情形,但卻沒有人可以關心或協助她,只能跟著姊姊一起出氣怒罵父親「死老頭」,唯有這樣才能證明她跟姊姊的關係親近,站在同一陣線。但家中日積月累的負面情緒,成了父女無法同住一屋簷下的導火線。

 

由於頻頻衝突,親戚看不下去,主動通報長期協助兒童青少年成長的協會—社團法人桃園市愛鄰舍協會,請求介入協助讓這對姊妹能到短期中途之家,讓親子關係能夠冷靜下來。

 

但年僅9歲的小魚,儘管搬離開了家裡,仍不改極端性格,持續對著想要試圖理解她、關心她的輔導員吼叫、漠視不理。近乎二進二出中途之家,仍看不出小魚的改變,直到升上國中後的她和家中大姊頻起肢體爭執,時常下課四處遊蕩、離家出走的情形,讓班上導師再度通報愛鄰舍協會,請求輔導員與社工的協助。

 

關心像是種下一顆種子 當年的叛逆女童漸改變

 

然而性格尖銳的小魚,前前後後換了將近3個輔導員,直到最後一次住進中途之家,當年武裝防衛、長滿刺的叛逆小女童,開始有所轉變,小魚變得願意與人交流、講述自己的心事;本來不願意探望早已腦中風、臥病在牀的父親的她,也漸漸頻繁進出醫院,陪著當年她拚命咒罵「死老頭」的父親四處走走、散步。

 

協會內的社工與輔導員無不驚豔她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小魚才坦言:「當初你們給的關心對我是壓力」,她表示,自已從沒想過會有人想要來關心跟聆聽她;再加上,她也沒想到,家中的姐姐跟她關係日漸惡劣,對於小魚來說,除了親人以外,她再也沒有人可以依靠。

 

原本像是烏雲密佈的她,漸漸被前後三位輔導員用心與耐心給照亮了開來。連國中數學老師都感受到小魚的轉變,直言當初放棄學數學的她,突然有一日下課到臺前主動詢問老師:「老師,數學要怎麼樣才能進步?」

 

某次,愛鄰舍協會長期耕耘的課後陪讀班活動要讓學長姊來帶小朋友,小魚耳聞有個孩子也跟她一樣有情緒障礙問題,甚至會激動到抓傷人,小魚竟主動向協會表示—她想要認領這位孩子,她坦率地說:「因為我有過經驗,我知道她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從需要被關照,到自己有能力付出關心,三位輔導員與協會志工像是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一顆種子,直到幾年後,這顆種子才慢慢漸長成了一棵樹,一棵讓她內心逐漸茁壯的大樹。

長期看著小魚成長的桃園市愛鄰舍協會總幹事林麗珍,忍不禁感動地說:「真的很開心能看到小魚的進步跟成長。」

 

不願看見中輟生、問題家庭兒童走歪路 這個協會虧損仍拚命找活路

 

「之前比較辛苦啦,(協會)曾一度接到900多個小朋友,開19個班,現在已經慢慢調整到我們可以負擔的狀態」,笑笑說著這段話的,是已在桃園市愛鄰舍協會服務多年的總幹事林麗珍。

 

成立十六年,服務超過7、8千位孩童的桃園市愛鄰舍協會,起初是因為牧師林雄堅想協助中輟生、問題家庭兒童,於是開設起「課後陪讀班」、「夜間照顧」與「短期中途之家」的服務。

 

由於協會的收入都僅靠外界捐款,時常入不敷出,逐年出現虧損狀況,嚴重時,部分員工甚至領半薪,管理職薪資也僅僅2萬出頭,但協會的所有人仍是拚命找活路。像是開始設立「巷弄長照站」,將服務範疇擴大至銀髮族羣,搭上長照2.0的順風車,申請到政府經費讓協會可持續營運,更是讓這羣課輔孩童學會如何與爺爺奶奶相處。

 

這羣沒有拿取報酬的志工、與普遍低薪資的協會人員,或許持續付出沒辦法獲得很大的實質報酬,但對他們來說,能看見像小魚一樣的孩童轉變,是對他們付出最大的肯定。

 

詳細訊息請見社團法人桃園市愛鄰舍協會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tylyna.or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