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M1571  

中资进入香港炒楼,香港房价近年已飙破每坪370万台币(均价),是现在台北市房价80万元的4.7倍,香港愤怒抗议中国人大量进入香港,瓜分香港的社会福利,港人怒吼正在狂升当中。

淡江大学产经系教授庄孟翰说,台湾现阶段已是「钱多为患」,政府若不能有效把关,将迫使台湾香港化,房价狂飙、资源被瓜分,M型化更严重。

以下是专访主要内容︰

问:香港房价狂飙与台湾房价的差距到什么地步?

答︰香港房地产发展,可区分成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1997-2003年,1997年是香港回归中国的高峰点,房价是每平方公尺14万港币,接著在回归后,一路下滑到2003年6月底的CEPA签订前的6万港币,等于是惨跌。

在2003年签订CEPA之后,中资快速进入香港,中国人到香港炒楼,房价又快速急涨,到2011年12月的1平方公尺29.3万港币等于378.13万台币一坪,同一时间台湾台北房价均价是80.3万元/坪,两者相差4.7倍。

中国黑钱狂炒港房市

问:香港房价被炒作的原因为何?

答:香港房价急涨原因,主要是「国际资金」与「中国庞大游资移动」,而中国庞大游资的部分,有相当比例是境外黑钱或是行贿等黑钱的移动及洗钱,导致社会的问题一再发生。

最近香港人已经发出怒吼,要求对中国人民到香港的一切福利设限,但对于这一点,中国政府并没有具体的回应,因这个问题对中国政府而言太小了,且中国的观点是,同在一个中国底下,没有设限的必要,香港特首又是北京派任,等于香港人的怒吼是得不到解答;马政府近期政策正一步步试图对中国人来台及资金来台部分,采取放宽的政策,这使得香港已经爆发的社会问题、资源被瓜分问题,可能在台湾重演。

扩大中资来台是危机

问:马政府打算引进中资,扩大对台投资,包括公共建设,对台湾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答:台湾现在已经是钱多为患了,还要扩大引进中资,甚至连公共工程都打算开放中资投标,涵盖到传统产业等,是个危机,尤其是台湾在公共建设投资上,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看不出来为何要开放中资投资?

国际资金在2009年遗赠税率减到10%后,快速进入台湾,现在「钱多为患」;根据统计2002年底到2011年止,台湾外来资金成长了11兆,这是很大的数字,已有危机的存在;事实上,这9年多来,台湾GDP成长33%,但房价却成长118%,房价比GDP成长倍数多3倍,显示两者落差很大;政府政策应该要好好拿捏。

中资进入台湾投资,目前只有两个大管道,一是股市,二是房地产。现在政府连公共建设都想让中资投资,包括捷运兴建、高速公路休息站等,这都是本地台资企业抢翻天的区块,台湾企业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为何要开放?

但还是有死角,中资透过公司法在台购办公厅舍及员工宿舍是合法的,形成漏洞。

ECFA没让台湾讨到好处

问:马政府以ECFA来强化未来利多,对台湾人民是好吗?

答:政府打著ECFA之名提出中国让利说,但在选后,官员已经明确说明,没有「让利」,事实上是签订ECFA没有讨到多少好处,而台湾与中国之间经济往来,即使台湾政府不开放,中国政府也会从WTO会员国或是外贸协会等国际组织来侵入台湾,重点只是慢一点,慢一点就从中来找解决方案。

政府若不好好解决,门一开,钱就进来了,西藏及新疆都是透过钱及交通运输来侵入;台湾政府即使挡不住,也要努力地挡,「钱多为患」啊!

不要忘了,第二任很难做,在选票的支持下,敢公然反对的票数达到六百多万,最让知识份子不齿的部分是,在选前竟然敢隐瞒经济景气蓝灯讯号,选后才更正,公然破坏政府的公信力,而公信力是政府赖以存在的重要关键。

可透过税制双轨解决问题

问:你认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答:政府可透过税制双轨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采取资金来源不同,来课征不同的税率,以房地产实价课税这一件事,海外资金(含中资)在台购买房地产,透过实价登录、合约控管、契约控管等制度,课以资金利得的税率,而台湾一般民众买房,则是按现行税制税率来处理,让外来资金多课一点税来减少资金进入台湾。

阻绝中资来台避免M型化

问:那不是阻绝外资进入台湾吗?

答:这正是主要的目的,自CEPA之后,香港房价急剧涨势,但一般中产阶级的香港民众却越来越买不起房子,M型社会快速被拉大,台湾一直有人想要有ECFA的翻版,但中国是1%人口支配著43.7%的财富,美国是5%人口享用60%财富,台湾呢?一直不明确,事实上这个不明确也有另外一番的危机,就是资讯不透明,而衍生出政策失焦,马政府新内阁如同「研究内阁」,就是看不到底下层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M型越来越大;最大问题就是,钱进来是要解决经济问题,但衍生的社会问题却不解决。

奢侈税只是政客语言

问:政府也有奢侈税等措施,怎么会说没做?

答:总统选前说要对富人多课税,但选后说富人已经缴很多税了,简直是前后颠倒。

以奢侈税为例,政府若真有心想要课征,可以锁定区域、锁定大楼、从契税去找,再从身分证连出去,透过地政的系统就可以查到名下财产交易情况,如果是短期买卖,就可以课征财产交易所得,也可以透过土地房屋向银行贷款的金额,查到买卖价格,甚至是现有规定,到银行领款汇款五十万元以上就要填写汇款人的姓名等。

如果政府真要做事,多的是管道可以追查,而不是现在打擦边球或打假球,说一些模棱两可的政客语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