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丨迦漵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SFTS,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由一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SFTSV所引起的新發傳染病,具有起病急驟、死亡率高

(可高達30%)

、分布廣泛等特點,在我國造成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SFTSV感染和致死的關鍵特徵是病毒的持續複製和血小板的嚴重減少,然而SFTSV的潛在致病機制仍然不明。因此臨床上僅能對該病患者進行普遍性的病毒感染支持性治療,並無特異性有效治療方法。

病毒感染會引起機體代謝異常,對SFTS患者代謝異常及其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將有助於發現STFS臨床治療的新思路

9月20日,

清華大學藥學院

胡澤平

課題組與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曹務春/劉瑋

課題組合作,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雜誌發表了題為

Arginine Deficiency Involved in Thrombocytopenia and Immunosuppression in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

首次以代

謝組學方法,揭示SFTSV感染導致精氨酸代謝紊亂,進而發現血小板數量下降及T淋巴細胞功能失調均與精氨酸代謝異常有關

;臨床實驗證明補充精氨酸可幫助病人更快恢復。該研究不僅揭示了SFTS的潛在致病機理,而且為SFTS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熱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思路。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嘗試從代謝與免疫的角度去理解該病的分子機制,為該病的特異性和精準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首先運用代謝組學研究手段分析了242例臨床病例,發現感染SFTSV的病例代謝發生了顯著變化。隨後

對差異代謝物的通路富集分析顯示精氨酸代謝通路的改變最為顯著,精氨酸在SFTSV感染的病例顯著下調

。過去的研究表明精氨酸代謝在免疫和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精氨酸是精氨酸酶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底物,而其代謝產物是T細胞功能的重要調節因子;另一方面,精氨酸經一氧化氮合成酶產生的一氧化氮調節血小板的功能與活化。

基於此,隨後的潛在機制研究結果發現,

精氨酸下調的同時血小板內一氧化氮

(Plt-NO)

含量下降,血小板數量減少但激活程度增加,從而導致血小板-單核細胞複合物

(PMC)

、血小板過度激活與凋亡

。這些結果提示

低精氨酸血症是導致凝血障礙的潛在機制

。另外,過去的研究證明髓源性抑制細胞

(MDSC)

參與調控精氨酸代謝,並抑制T淋巴細胞免疫。該研究中,病人T淋巴細胞亞群CD3-ζ鏈表達量顯著下調;外周血中的粒系MDSC

(gMDSC)

顯著增殖,增殖的gMDSC細胞內精氨酸酶含量高表達;同時,病人血清中的精氨酸酶也呈現出高表達。精氨酸酶活性和精氨酸缺失和病毒載量呈現相關關係,這些結果提示

精氨酸代謝異常也是導致T細胞功能障礙、病毒持續複製的潛在機制

。對臨床病例血清中的氨基酸含量分析發現SFTSV感染病例中精氨酸、瓜氨酸水平下調,鳥氨酸水平上調;整體精氨酸生物活性度

(GABR)

降低,而GABR可以作為預測病死率的生物標誌物。在隨後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中發現,

補充精氨酸能夠促進Plt-NO生物合成增加;血小板激活程度減低且數量恢復速度加快;T細胞CD3-ζ鏈表達量上調;SFTSV病毒清除加速

該研究首次報道了SFTSV感染後導致精氨酸代謝發生異常,並揭示了其導致血小板減少和T細胞免疫功能抑制的潛在致病機制。這為SFTS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熱的特異性和精準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思路。

據悉,清華大學

藥學院胡澤平研究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劉瑋研究員和曹務春研究員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BioArt,一心

關注生命科學,只為

分享更多有種、有趣、有料的信息。

關注請長按上方二維碼。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ID:

fullbellies

 或郵箱:

[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