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還有17天,對於大多數即將踏上考場的同學來說,現在正是要進行最後衝刺的時刻。但往往越是到關鍵時刻,人們越是容易出產生迷茫的心態,在巨大的心理壓力可課業壓力之下,難免會有同學產生這樣的困惑:我現在這樣拼命的努力,究竟有什麼意義?


如果要解決心理上的迷茫,不妨聽聽過來人是怎麼說的。


讀書的意義不止於高考

@瘋狂的XX:


高考不拼,大學就得拼,大學不拼,出來就得拼。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是我高考偷懶到了普通一本的真實感受。


別人拼一年,用分數換來的985名校資源,你在普通一本即使是全專業top1也沒有。


高考失敗當然不意味着人生失敗,但是當你想走上人生巔峯時你就會發現你要比那些高考成功的人多付出十倍努力,因爲他們的起點比你高得多。



@張X峯: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的確,高考不是我們人生的終點,但卻是改變我們人生的關鍵點,我們拼命努力的意義並不在於高考,而在於通過高考,賦予我們未來的人生以一個選擇的機會。


如果你還在懷疑高考對普通人的一生究竟有沒有那麼大的影響,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面這份數據。

學歷與薪資直接掛鉤


鼓吹“讀書無用論”的聲音,自古以來都不曾斷絕,不過事實真是這樣嗎?


數據來源於東方財富網


根據2018年各行業平均薪酬統計可以看出,薪資排名第一的金融業,與排在最末尾的農、林、牧、漁業相比,年平均收入差距將近4倍!更爲重要的是,可以看出各行業對於從業者的學歷要求與薪資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收入越高的行業,技術含量相對越高,對學歷的要求也越高。


而聚焦到平均薪酬最高的金融業來看,在金融業五個細分行業從業人員數量佔比來看,本科生及碩士生佔據着絕對多數



在證券和期貨行業,本科生人數分別佔比56.5%58.7%,而公募行業顯然對於從業者學歷要求更高一些:碩士學歷佔比56.2%,本科生數量佔比37.8%。總體來看,三個行業的高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下同)從業者分別達到77.1%72.3%97.7%



而對於有着大量基層網點、大堂櫃員的銀行,以及大量一線推銷員的保險,它們的高學歷員工佔比分別也達到57.7%、53.9%


由此也不難理解,爲什麼近年來經管專業的熱度居高不下,而各類高校綜合排名中並不拔尖的“兩財一貿”,分數線卻年年走高!


相信看到這裏,很多人心理上的迷茫已經被解除,但也有一些同學在最後衝刺階段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現在既不是迷茫,也不是煩躁,而是單純的學不進去。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心理飽和現象在作祟


人如果長期處理一種性質的任務,就會逐漸累積厭煩情緒,而當這種情緒達到峯值,再加上“任務即將終結”的心理暗示,則會集中爆發出“極度厭煩,希望立刻終止任務”的情緒,也就是心理承受能力達到極限,心理學上稱之爲“心理飽和”。


考生們在即將他踏上高考考場的最後衝刺階段,出現學習效率下降,耐性減弱,注意力難以集中,都是心理飽和現象的典型反映。


心理飽和現象因人而異,有些人反映並不明顯,也有些人反映特別強烈,如果不能及時緩解和克服這種現象,那對於處於最後衝刺階段的考生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那麼如何有效的緩解這種現象呢?大家不妨參考這幾條建議:


1
變化複習形式

長期重複同一種形式的工作或學習更容易累積疲勞感,這時不妨變化一下複習的形式,複習理科科目時可以減少刷題,嘗試迴歸基本概念的背誦記憶;複習文科科目時可以嘗試減少死記硬背,而多去通過具體題目來檢測自己對於知識點能否活學活用。


2
減少學習時間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那麼在同樣的時間內複習,效率就是最重要的。如果適當的休息和放鬆能夠提高複習效率,那又何樂而不爲呢?減少長時間、疲勞的學習,抽出一點點時間去散步和放鬆,畢竟保持愉悅的心情是克服心理飽和的最有效方法。


3
調整複習策略

各省市《考試說明》對於高考題目難度構成都有詳細解析,基本上中低檔難度題目佔比在60%-70%左右,所以在衝刺階段針對這類題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不僅能保證最大限度拿分,更可以通過解決題目來不斷的增強信息,對於“過難”“過偏”的題目量力而爲,減少心理飽和作用加劇。


4
優化學習環境

新鮮的空氣、適宜的室溫、整潔的環境、整齊有序的書桌,對於處在高度緊張狀態的考生來說,整潔、有序的環境不僅利於思考,更能紓解壓力,避免厭煩心理產生。


家長助力不可少

高考雖然是考生自己參加,但在衝刺階段,家長對於孩子的助力絕不可少。很多家長希望自己能更多的幫助孩子,但苦於不知道該在何處使力。


升學君認爲,家長想知道怎麼才能幫到孩子,首先就要明白孩子的“問題”出現在哪裏:


1
沒考好怎麼辦

絕大多數的考生都會擔心這個問題,“考不好也沒關係”和“考不好將來就完了”這兩種回答是很常見的,但也是最不適宜的,前者會讓孩子心理“泄氣”,導致一些孩子“破罐破摔”,而後者則會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反而易引發臨場發揮失常。


所以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和孩子共同認真的面對這個問題,理性的分析各種情況,並給予孩子“盡力爭取,勇敢面對結果”的鼓勵。


2
反正我不行

有些考生日常成績不理想,到了最後階段就更容易放棄,“反正我不行”是他們常說的話。對於家長來說,越是到最後的階段,越不能放棄,正面鼓勵和客觀理性的分析,往往能讓這類學生在最後爆發“小宇宙”。


3
一切如常更好

對於多數考生來說,越到後期,高考所帶來的心理壓力越大,而這種時候,一些家長希望給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提供更好的資源,但這樣反而會讓他們的精神更加緊張。因此,一些考生會在衝刺階段出現失眠、腸胃失調、感冒發燒的狀況。


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在飲食起居方面儘量與之前相類似,不僅能避免突然改變,給孩子帶來的生理上的不適,也能在心理方面向孩子傳達“一切如常”的信號,幫助孩子放鬆心態。


升學君有話說

世界給予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所謂成功,決定因素不在於天賦,而是在於堅持。


在沒有到達黎明之前,誰都不知道前方有什麼。成長的路上誰都會有暫時的迷茫,但解除迷茫的唯一方法就是認準方向,奮鬥到底。不迷茫,不妥協,不放棄,再累也要勇於挑戰自己,只有堅持,才能配得上你的理想。


面對即將上場的時刻,心無雜念,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不要好高騖遠,不需要做出無比的奮鬥狀態給父母看,給同學看,尊重自己內心對學習的感覺,竭盡所能,盡己所能,只爲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祝每個奮鬥不息的考生,最終都能收穫你們最值得擁有的人生。



版權聲明:本文由名校升學圈團隊創作,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



高考:“高考移民”又上熱搜,這個“鍋”誰來背?

解讀:2019年五大財經院校自主招生初審解讀,超82%入圍者無“學科競賽省一”!

解讀:2019年自主招生初審詳解,“非省一”考生是如何上車的?

解讀:自招/綜評考生提前上車機會來了!名校夏令營報考解讀!

重磅:遼寧、江蘇等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公佈,均爲3+1+2模式!

深度:自主招生今年最大烏龍?這所高校把預選賽獎項當作省一!

報名:關於舉辦2019年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北京賽區競賽的通知!

解讀:史上最嚴自主招生顯餘威,第一所“絕收”高校或已誕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