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記者 沈佳苗

  「一星期前,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董事會剛剛批准『十三五』規劃。」上汽集團(600104,股吧)總工程師程驚雷在2016中國汽車論壇上如是說。

  程驚雷表示,上汽在「十二五」期間抓住了汽車行業的發展機遇。在過去5年間,上汽整車銷量從300萬的等級規模發展至接近600萬的水平。

  「在過去5年中,上汽在自主品牌的乘用車和商用車方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發、採購和生產銷售體系。同時,上汽在過去5年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穩步推進國際經營戰略。」程驚雷指出。

  程驚雷表示,從市場演變角度來看,汽車產業將整體進入微增長態勢。自主品牌將會進入到整體發力期。

  「關於上汽的『十三五』發展規劃,我們的中長期目標已經公開,即要成為全球布局,跨國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世界著名級的公司。戰略定位是從主要依賴製造業的傳統企業轉向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汽車產品和服務的綜合供應商。」程驚雷說。

  而關於上汽的「十三五」的戰略方向,程驚雷表示,關鍵是三個重點和三個突破。重點之一是上汽自己的品牌和創新能力的建設問題。重點之二是上汽現在的合資整車經營體系,如何在開放的環境當中繼續使它能夠發展地更加有效率和有競爭力。重點之三是如何建立和業務相關的信息和數據平台。

  「至於三個突破,第一是國際業務布局和知識體系的建立問題。第二是建立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用戶服務業務。第三是創新發展的產業主導的金融業。」程驚雷說。

  關於上汽自主品牌與創新方面,程驚雷給出了解釋。「關鍵是需要上汽在深耕紅海細分市場時,同時積極地開闢藍海細分市場,在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應用、智能汽車和智能製造方面快速地嘗試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上汽在2015年11月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了150億元資金,用於加大新能源、智能製造以及汽車電商和金融等領域的研發投入。

  而關於上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程驚雷則表示,目前整個上汽有800人的研發團隊在從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過去上汽投入在新能源業務開發達60億元人民幣。在未來5年中,上汽可能總體投入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投放30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60萬。

  「關於上汽互聯網汽車的發展,上汽榮威RX5已經在北京國際汽車車展展出。而在發展互聯網汽車的過程中,關鍵問題是如何建立新思維、新生態、新標準和新產品。」程驚雷說。

  「此外,互聯網汽車需要強大的零部件體系支撐,而上汽擁有一個全國最大的零部件體系,這將進一步提升上汽國際化和中心化戰略。」程驚雷表示。

  另外,程驚雷指出,上汽集團已經開始全面部署建立開放性的信息和數據平台,希望能夠通過數據業務工作的開展,把業務數據化。在未來5年中,如何能夠真正地進入到數字業務化的工作,將成為上汽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平台和載體。 「此外,建立強大的前瞻技術研究團隊和體系也將非常關鍵。而關於這方面的工作,上汽和國內、國際很多機構和大學、包括一些創新公司都在不斷地交流。」程驚雷說。

  「至於金融業務方面,這實際上有兩個維度。第一是金融業務如何圍繞用戶為中心。第二是金融業務如何圍繞著重新架構汽車產業鏈來塑造。」程驚雷說。

  程驚雷表示,在未來的5年當中,上汽的發展會荊棘重生,也會走很多彎路,但是相信在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的道路上,只要上汽認準這個方向,則可以百折不撓的向前進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長安汽車欲讓自主品牌銷量翻一番

  法治周末記者 馬金順

  「長安汽車(000625,股吧),不專門做5年規劃,我們做的是10年的願景規劃。因為我們認為,對於汽車產業來說,一個5年規劃是不可能完全包含的。比如一個基地的布局、長期的前瞻技術的投入,不是5年所能夠解決的,所以一定要放眼10年,我們要以10年的願景來統領5年的規劃。」長安汽車總裁助理、戰略規劃部部長謝世康在4月26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16年中國汽車論壇上說。

  根據長安汽車集團的規劃,到2020年,實現銷量440萬輛,其中長安自主品牌將達到233萬輛,自主品牌能夠進入全球的前12位;到2025年希望自主品牌做到340萬至400萬左右,如果目標得以達成,長安自主品牌基本上可以進入全球前十。

  「長安自主品牌進入全球前十,是長安整個集團未來10年的一個大的目標和願景。所以我們提出要努力向世界一流汽車企業這樣的目標去邁進。」謝世康說。

  在長安汽車的十三五規劃中,最引人注意的,則是長安自主品牌到2020將達到233萬輛,而公開數據顯示,長安汽車2015年自主品牌的銷量僅僅是111.33萬輛。

  那麼,長安汽車為何如此有信心5年內就能讓自主品牌翻一番?

  謝世康解釋說:「過去10年,長安汽車一直在進行大的投入,在做自主創新。去年長安汽車自主乘用車產銷突破了一百萬,在行業中居於領先者地位。更重要的是長安汽車的研發,過去10年中,連續8年長安汽車的自主研發能力在中國汽車行業中位居第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5年乘用車市場上,長安汽車位於第五名,僅次合資品牌南北大眾和通用,成為名副其實自主品牌的領導者。

  另外,在產品布局上,近幾年,SUV市場迅速發展,讓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獲取了先機,佔據優勢,在SUV市場上,從數量上自主品牌絕對領先了合資品牌。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在2015年中國SUV市場前十款車型中,合資品牌只有三款,其餘七款都是自主品牌。並且,長安汽車SUV銷量佔到40%,轎車41%和MPV為19%,相對長城發展較為均衡。

  在此次的北京國際車展上,長安汽車大型旗艦SUV——CS95首次亮相,大型SUV對外發布,加上之前的CS75、CS35,長安汽車形成了SUV領域的全覆蓋。

  另外,在新能源方面,據謝世康介紹,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會佔到長安汽車總體目標的10%左右,2025年達到20%左右。

  針對新能源汽車,長安汽車早前發布了518戰略目標,即「5」是指2020年之前,使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電動汽車的百公里提速時間控制在5秒鐘以內;「1」是使插電式電動汽車的每百公里綜合油耗控制在1升以內;「8」是指純電動產品單位質量每噸百公里耗電為8度。

  在「炫耀」成績的同時,長安汽車也意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長安汽車副總裁袁明學坦承,長安汽車的產業鏈不完整、長安汽車在汽車金融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長安汽車在研發、製造、產品質量、銷售體系方面與一流的國際企業還存在很大差距,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還處於摸索階段等。

  在謝世康看來,新的時代或者說新的階段呈現出五個特點,一是新的速度,未來5到10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增長速度和全球汽車產業幾乎相同;二是消費者的「五化」,即品牌化、品質化、時尚化、個性化、社交化;三是產品技術的「五化」,即智能化、體驗化、電器化、經驗化、平台化;四是企業的併購合作會加快,五是汽車企業都在進行戰略轉型,汽車產業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不過,長安汽車會積極、主動地去迎接新時代。」謝世康說。

  東風汽車經營規模企圖跨越560萬台階

  法治周末記者 沈佳苗

  「我們公司『十三五』的目標是經營規模力爭跨越560萬台階。增速要跑贏大勢,自主品牌事業的綜合實力要明顯地提升,經營效益也要顯著地改善。」東風汽車(600006,股吧)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戰略規劃部部長寥振波在2016中國汽車論壇上談及東風「十三五」規劃時表示。

  而在本屆汽車論壇開幕前一天,在2016北京國際車展上,東風攜旗下東風乘用車、東風商用車等14家整車企業參展。其中,參展車輛121台、動力總成13款,其中首發車型24台,新能源車9台。

  而在介紹東風十三五規劃之前,寥振波表示,「十二五」發展是東風的重要時期,在這5年,東風汽車銷量踏上380萬台台階,自主乘用車行業排名從第七跨越到第三位。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東風整體銷量同比增長1.84%。綜合市場佔有率提升0.65%,年銷售收入達到4877.91億元。在整個「十二五」期間,東風累計銷售汽車1734.7萬輛。

  儘管目前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開始呈現微增長的態勢,但寥振波認為,我國汽車市場預計仍將持續保持相對較好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東風預測國內的市場會由3000萬台增長到3200萬台,年增速會保持在4%到5.4%的區間內。」

  "十三五』期間東風公司發展的定位是致力於成為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優質汽車產品和服務的卓越企業。」寥振波表示。其核心含義是指,面對汽車行業的全新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科技不斷突破以及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的宏觀特點,東風將主動進行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戰略升級。

  寥振波指出,在東風「十三五」的目標中,東風產品海外銷售量佔中國品牌海外銷售數量的比重,要趨於領先水平。業務布局、資源配置以及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國際化方面,應該明顯地提升。

  "十三五』期間東風還將面臨著產業變革為汽車工業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東風關於新能源汽車業務,東風銷量要在30萬輛以上。力爭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5%至18%的水平,基本與公司在整體行業的地位相符合。」寥振波說。

  為此,寥振波介紹,東風公司將採取五項重要戰略措施,尋求在10個領域的突破發展,完善4個方面的戰略支撐體系來確保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採取的5項措施,具體包括優化產品結構、強化業務的整合與協同、加速新業務的發展,推動優勢資源的利用,打造集團層面的新競爭力。

  另外,東風將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拓展視野。在業務布局上,事業結構的生態圈建設上將形成新突破。在汽車經營領域,東風在汽車金融業務布局以及規模上將會尋求突破,進一步發展產融結合的大金融業務。

  在自主研發能力方面,據寥振波介紹,東風將加速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至東風「十三五」末期(2020年),研發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此東風將圍繞綠能戰略和智能戰略,建設基礎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的能力。另外,東風需要強化平台車型、關鍵技術的開發能力和完善研發體系的協同創新能力。

  「在營銷能力方面,東風將在營銷模式、網路布局和營銷體系能力上,尋求突破。在國際化方面,結合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要在海外基地建設以及國際化體系建設上取得突破,積極通過海外併購獲得所需要的核心資源和能力,提升東風在自主乘用車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東風自主乘用車全球化的發展。」寥振波表示。

  寥振波指出,在智能互聯網能力方面,東風將在智能製造,智能汽車領域以及布局上,尋求突破。圍繞安全技術和信息技術,分階段地開展東風智能互聯網汽車的研究,時時逐步地推進在製造領域的智能化,建設智能化的示範工廠,構建東風的智能網聯生態圈體系。

  寥振波表示,東風將不斷的完善體制體系、集團管控、人才體系以及企業文化這四個方面的戰略支撐體系,來確保「十三五」目標的完成。

  北汽集團欲躋身行業第一陣營

  法治周末記者 馬金順

  「北京車展是一個國際化的大舞台,作為北京市最重要的國有企業、中國汽車行業的骨幹企業之一和世界500強企業,必須在這個舞台上展示北汽的實力與未來發展的潛力。我們將此次北京車展視為北汽與世界的一場對話,與未來的一場對話。」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北京國際車展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如是說。

  據了解,本屆車展是北汽集團史上自主品牌規模最大、展出新產品最多的一次。北汽集團參展展品包括27輛整車,涵蓋了傳統動力汽車、新能源汽車、超級跑車跑、概念車、體驗車、改裝車、無人駕駛汽車等,以及動力總成系統、輕量化技術、智能化系統和通用航空領域的最新成果。

  除了汽車整車的強大陣容外,北汽集團還公布了自己的「十三五」戰略規劃,按照北汽集團的規劃,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汽車450萬輛;營業收入6000億元;躋身中國汽車行業第一陣營;全球汽車行業前十二名;全球企業和全球品牌的雙百強」的發展目標。向著這個目標,北汽發力打造未來之車,爭奪未來市場主動權。

  「坦誠地講,『十三五』規劃是我們這些做規劃的,做那麼多年規劃最難的一次。無論是經濟形勢、技術革新形勢還是商業模式的變化,都非常複雜。」北汽集團規劃部部長於立國在4月26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16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

  早在2010年,北汽集團公布了自己的「十二五」計劃,按照當時的規劃,到2015年,實現整車產銷量在300萬輛以上,力爭進入世界汽車行業排名前15位,躋身世界500強。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從公開數據來看,2015年北汽集團的實際銷量為248.9萬輛,從銷量上來看,北汽集團並沒有達到當初的規劃預期。

  不過,在於立國看來,北汽集團過去的5年,甚至是10年,北汽集團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10年。從2010年到2015年,銷量從149萬輛增長到了249萬輛,銷售收入也基本上翻了一番,利潤也從108億元到了去年的接近200億元(為196億元)。

  根據北汽集團的規劃,未來5年,產銷規模從249萬輛增長到4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50萬輛;海外市場,從目前的10萬輛增長到60萬輛;營業收入,從目前的3350億元到6000億元。

  那麼,北汽集團打算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

  「未來,創新將作為集團最重要的戰略,不管是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還是服務貿易和金融產業的佔比,都會有一個大幅的提升。」於立國表示。

  北汽集團正在構建融匯全球智慧的創新體系,今年2月,繼在美國矽谷、德國亞琛、美國底特律成立研發中心之後,北汽集團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正式成立了第四家海外研發中心,巴塞羅那研發中心將主要承擔北汽新能源高性能運動車型的設計和研發。

  據於立國介紹,從產品的布局上來看,北汽集團以往的目的是鋪滿整個市場,而現在則是從一個集群的布局到一個精品的布局來發展,即一個從普及到升級的過程。「未來的幾年,北汽集團將集中4000人的研發團隊,主要力保7款車,而不是再去布局每一個細分市場。」於立國說。

  「在『十一五』『十二五』,我們定義新產品的時候,還能夠尋找到藍海的機會,但是未來面臨激烈的競爭,好像非常難以找到藍海的市場。」於立國坦言。

  不過,北汽集團在新品定義方面也做了一些新的嘗試。據於立國介紹,北汽集團構建了一個大數據平台,選擇了大約兩千萬個用戶,通過對這些用戶進行分析,了解他們不同的消費者習慣、不同的消費理念,從而對新品的定義產生一些新的價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