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是什麼樣的植物?

一,白蘞的基本情況:

白蘞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神農本草》。它的別名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為鵝抱蛋;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為貓兒卵;在《名醫別錄》中記載為五爪藤;還有箭豬腰等等。為葡萄科蛇葡萄屬植物。在我國東北、華北及南方部分省區有分佈,常生長在山坡地埂、灌叢草地。

它的外形特點:木質藤本,枝條圓柱形,有縱棱。卷鬚不分叉或頂端有短叉,隔三節以上與葉對生。葉為掌狀三到五小葉,小葉片羽狀深裂或不分裂,表面綠色,背面淺綠色。

聚傘花序長在花序柄頂端,通常與葉對生,花瓣五個,雄蕊五個。五六月開花。果實圓球形,直徑一公分左右,成熟後帶白色,七到九月果實成熟。

二,白蘞的用途:

第一,白蘞的塊狀根和全草藥用,主要含有腺苷、尿苷、阿魏酸、原兒茶酸、沒食子酸、咖啡酸、谷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質,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第二,它的適應性強,藤莖纏繞,葉茂密,是很好的棚架垂直綠化植物。

第三,它的塊根含有豐富的澱粉,可以釀酒用。


關注我【淺談植物】,更多關於植物方面的問題,歡迎一起交流學習。


一、白蘞的分類及產地

白蘞是葡萄科蛇葡萄屬的一種木質藤本植物,主要分佈於我國東北地區(吉林、遼寧)、華南地區(廣東、廣西)、華東地區(江西、浙江、江蘇)、華中地區(河南、湖南、湖北)、華北地區(山西、河北)、四川、陝西等地。


二、白蘞的植物形態

枝幹光滑具縱棱紋;掌狀葉具三至五片枚小葉,小葉深裂或葉緣具深齒不裂;葉柄不超過五公分,落葉掉落早;花序呈聚傘狀,梗頂端集生,具花瓣五枚、雄蕊五個;果實呈球形狀,成熟的果實稍顯白色,具種子一至三粒;五六月份開會,七至九月果實成熟。


三,白蘞的價值作用

一是白蘞含有很多有效成分,具有較高的藥理作用;二是全草均可入葯,可消癰散結、斂瘡生肌等;三是其根含有大量糖類,是釀酒原料。


上述僅供參考(圖片來源於網路)


性涼;味苦甘辛;歸心、肝、脾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結,生肌,止痛,治癰腫,疔瘡,瘰癧,燙傷,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

禁忌

胃虛寒及無實火者忌服。

白蘞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根,每年春、秋季採挖,除去莖及細鬚根,洗凈後多縱切成兩瓣、四瓣或斜片,曬乾即可入葯。可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白蘞,又名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分佈於華北、東北、華東、中南及陝西、寧夏、四川等地。

白蘞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弘景曰:白蘞「生衡山山谷,近道處處有之,作屯生」。蘇恭曰:白蘞「根似天門冬,一株下有十許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藥」。《蜀本草》載:「蔓生、枝端有五葉,所在有之」。蘇頒曰:「今江淮及荊、襄、懷、孟、商、齊諸州(今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山東、陝西一帶)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莖……。根如雞卵而長,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

白蘞的圖片


不知道,不認識這種植物。


謝邀。這個暫時不知道。


謝友邀請!你好,白蘞又名白根、崑崙、山地瓜、地老鼠、見腫消、鵝抱蛋等等;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能入葯。

白蘞木質藤本,莖多分枝,帶淡紫色,散生點狀皮孔,卷鬚與葉對生。掌狀複葉互生,一部分羽狀分裂,一部分羽狀缺刻,邊緣疏生粗鋸齒,葉軸有寬翅,裂片基部有關節,兩面無毛。聚傘花序與葉對生,序梗細長而纏繞,花淡黃色,花盤杯狀,邊緣稍分裂。漿果球形或腎形,熟時藍色或白色,有針孔狀凹點,生長於荒山的灌木叢中。

白蘞藥用介紹

白蘞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主治瘡瘍腫毒,瘰癧,燙傷,濕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提示: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忌服。以上白蘞的介紹就聊這些,希望你能滿意。謝謝!2019.04.23.


抱歉

真不懂這個


謝邀!白蘞它是一種中藥材,它生長分佈在我囯的山東江蘇安微陜西四川寧夏等省之地。它的療效;活血化瘀,解毒止痛。它主治:燙傷、血痢、扭傷等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