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华荣

2018年2月3日,「销声匿迹」四年之久的《还珠格格》又在湖南卫视「重见天日」,收视率位列同时段卫视榜首。网友纷纷调侃:「真不愧是镇台神剧」。

琼瑶喜欢做一个「创造故事的人」,她所写的故事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赚尽三代读者的爱与泪,毋庸讳言,「琼瑶是华语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琼瑶文学功底扎实,文笔流畅优美,文心细腻别致。这些是她的天赋,更是受家风熏陶的结果。

琼瑶出身于衡阳一个名门望族

琼瑶本名陈喆,乳名凤凰,家谱上的名字叫陈诗喆,是「诗字辈」。她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县三湖镇(原属渣江镇)一个官宦世家。

她的高祖父陈大源(1829——1900),曾任湘军水师江西湖口炮船厂总办,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彭玉麟的部下,后来由彭玉麟奏任江西九江知州、四品官,赏戴花翎;曾祖父陈启稠(1851——1905),奉直大夫,候选通判,五品官,名列士籍。

祖父陈墨西(1869.1——1960.5),名贞瑞,号潜斋老人,民国元老、辛亥革命先驱、教育家。民国时,与黄铖等人一起领导秦州起义,与孙中山、黄兴、谭延闿、周震鳞、鲁涤平等相交甚密,先后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咨议,北伐军总政治部顾问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被黄克诚推荐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省文史馆馆员、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并当选湖南省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

父亲陈致平,著名历史学家,著有《中华通史》等书籍。

琼瑶家族根源地在今衡阳县渣江镇毓秀村

凡国必有史,家必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档案,是每个家族成员在家族中的「身份证」,是寻根问祖的凭证。

陈氏家训

陈氏家训中写道:「纪念祖先,团结宗亲;……护存谱谍,保贵书藉……」心系血缘,团结宗亲,撰修家谱是纪念祖先的最好方式。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世居永州蓝山的原国民革命军中将司令陈士虎将军等宗亲不忘家训,倡修《陈氏通谱》,得到了伯环公在蓝山、临武、衡阳、宁远、忻城、道县等地后裔的大力支持,当时的一些民国政要纷纷题词祝贺。琼瑶的祖父陈墨西担任陈氏通谱蓝山广溪总局总篡,母亲袁行恕女士任执事,主要负责家族人员的信息收集,文字抄写工作。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谱牒亦文章之一,」陈墨西如是说。陈墨西除了负责《陈氏通谱》的编篡工作,还撰写了《蓝山陈氏衡阳渣江毓秀村支谱序》等文章,缅怀祖功祖德,激励后昆。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琼瑶家族的根源地在哪里呢?陈墨西在《迁衡世祖应聘公传》一文中提到:「陈朝知、字应聘,祖居郴州临武,明末振威将军,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殁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明崇祯年间曾任浙江杭州总兵、福建汀州总兵;清顺治末,陈朝知从浙江杭州隐居今衡阳县渣江镇毓秀村。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称帝,以侯爵礼遇请陈朝知出山,陈朝知断然拒绝,『吾岂能与此等反复无常之小人为伍』……」

陈氏朝知祖堂

衡阳琼瑶家族的始祖陈朝知定居今衡阳县渣江镇毓秀村之后,人丁不旺,至今只有三百来人,但贤能辈出,事业显达,一直被誉为「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晚清时,有陈大源、陈代浙等十人以军功保至花翎知州、游击等职,名列县志。民国时,有民国元老、辛亥革命先驱陈墨西,国民革命军少将陈贞辉、陈圭。新中国成立后,有历史学家、教授陈致平,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琼瑶。

琼瑶父亲陈致平捐资五修陈氏支谱

修订家谱的传统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临武迁衡琼瑶家族,曾五修家谱,其中清同治年间与郴州临武同族合过一次谱;民国三十年(1941年)与蓝山、临武等地陈氏同族合过一次谱,因屡历变革,家谱荡然无存。

立史而国盛,修谱则家兴。1999年,琼瑶家族家居故里的陈稹、丰祥等宗亲倡议五修陈氏支谱。由于经费拮据,陈稹给远在台湾的堂哥,也就是琼瑶的父亲陈致平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给予支持。

琼瑶、平鑫涛夫妇与堂叔陈稹等人合影

陈致平是台湾著名的历史学家、教授,自然知道「谱谍身之本也」;再者,陈致平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根」的人,他生于南京、长于北京,之后颠沛流离,辗转成都、衡阳、桂林、贵州、重庆、上海等地,1949年去了台湾。1993年春天,陈致平回北京旧地重游,返台后写了一首长诗《燕京行》:「六十年前家何在?曾在银锭桥边住。北海什刹琼岛荫,常时都是流连处。新巢初筑双燕子,飞去飞来朝朝暮。朝暮瞬间白发新,最悲再到五龙亭。五龙亭上满游屐,谁识衰翁断肠情。」拳拳赤子心、浓浓思乡情跃然纸上。

陈致平接到堂弟陈稹的信后,很快就寄来了一万元台币(除去齿录费),还寄来了父亲陈墨西的玉照,撰写了自己的自传和《先父墨西公传》等文献资料。

「赖有君谟,为传家谱。」陈墨西是临武迁衡琼瑶家族的翘楚,其与儿子、儿媳团结宗亲、承前启后,负责、参与、支持家谱的撰修工作,在家族内和当地传为佳话。正因为有了陈墨西这样的标杆作用,临武迁衡琼瑶家族准备与蓝山、临武等地同族再次合谱,让家族的血脉得以延续、瓜瓞延绵;让祖上的家训和家教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家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特约作者陈华荣:笔名左文韬,衡阳市人,作家、文史爱好者,琼瑶的同族宗亲)

[责编:朱晓华]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