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不在我们家的家谱上,有点失落……


找你家谱,让每一个人都能被记载!

孙中山的家谱周易的视频 · 779 播放

代代传承

清晰简洁

快捷操作

找你家谱,让每一个人都能被记载!


当下的家谱遇到一些困难,但中国人对血脉亲情的重视千百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我们的家谱已经有400多年,我也在家谱上(去年族人找到我),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有遗憾。

一、人口流动导致的族人失散。我家从父辈开始从南方迁移到了北方,如果今后再续谱,恐怕没有人能找到我的孩子及其后代;

二、女性不能入谱。我只有一个女儿,按规定不能入谱,就算入谱了,她的孩子也不能入谱,她们都是我的血脉,传统的家谱丢弃了女性后代是不可以接受的;

三、保存问题。过去我们有宗祠,家谱就保管在宗祠里,现在除了宗祠以外,周边的房子都变成了商品楼,成了小区。回迁的住户几乎没有我的族人,剩下的宗祠谁来维护,以后的家谱将存放在哪里;

四、传统的续写机制无法延续。由于群居的生活已经不复存在,家族不再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将来谁来牵头完成家谱的续写?

家谱被毁是多数人遇到的问题,历史上元朝对家谱的破坏也是灾难性的,但我们的祖先重新建立了家谱,这是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也提醒了我们,祖谱能找还需要找,创建新家谱才是当务之急。泼点冷水,先人无法追溯遗失的祖谱,我们现在的追谱多数都是徒劳的。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曾经的家谱难以维系,而对血脉的依恋又让后人们一代一代去找家谱,如果不能找到一个新的家谱续写规则,家谱只能变成了碎片化的血脉记录,而我们的后人将不停地去做这种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无用功。把这理解为是一种悲哀也不为过。

我们的设想是,确定一个新规则,建立新家谱!

1、把集中统计的模式分解到个人,每个人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比如,每个人只需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记录下来,这样的话,工作量变得非常少,记录变得非常准确(如果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找不到,外人就更找不到了),这是靠家族中最亲近的血脉关系来确保家谱的延续,是最可靠的。

2、女性入谱,创建母系家谱。当女性和男性拥有同样家谱的时候,血脉记录完整了,重男轻女的问题也解决了。

3、数字化,传统的记录信息太少,既然有了图片和视频,数字化保管的信息量更多。

4、云存储。云存储是理论上保存数据最可靠,时间最长的方式(理论上可以无限久远)。

这是一种区块链理念建立的家谱,工作量小,版本唯一(随意撰写的互联网家谱危害有多大,以后我们将单独讨论),不会错,不会丢,续写有保障。还有一点是前面不曾提到的,那就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不单单是无需组织人力物力进行集中统计,更有保管的去中心化,任何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企业(包括阿里、百度)都无法保证你的家谱「永久」保存,虽然云存储可以无限久远。当区块链的建谱形式得到认可后,所有的家谱便集中到一起,建立了信任机制的云家谱将以全新的体制进行保管,比如家谱基金会。

这种形式的家谱加入的人越多,越可靠,当然,它的起点也可以很低,只需几个家族的加入,就基本上可以保证它的延续和保管。目前数千人,十几个家族已经迁至其中,这个家谱新模式已经得到了认可和保证。也使我悬著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血脉相连 这个app已经开放使用,有兴趣的人不妨关注,我的回答或许不符合题主的想法,希望能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于这个话题,我正在做的「言家」APP就派上用场了,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也就是以后家谱信息其实都要数字化,而除了数字化家谱意外,数字化家族的信息也是家谱的一部分,因为都是数字化信息,那么查阅这个人相关的信息肯定也都是数字化,「言家」的使命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一生数字化,虽然现在有微信这么强大的平台记录生活点滴,但随著用户好友的混乱,很多家人的照片是不能在朋友圈展示的,所以「言家」除了有家谱,族谱的功能,还加入了社交属性,目前还没有加入聊天功能,但未来肯定是可以在「言家」里面聊天的,而且除了可以看到自己的家族信息,还能看到配偶的家族信息,因为你要知道,两口子结婚之后就是一家人,但祖辈的规矩是,外亲的子女是不能如家谱的,但「言家」APP找到了解决方案,可以加入配偶的家谱中,可以看到配偶家谱的家谱树,可以查看配偶家族的动态信息,这些都是目前国内首创的,也可以说是「言家」APP独创的理念,目前这款APP由我一个人开发和维护,做这个软体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使命,希望打造比较好的家谱族谱软体。目前的APP功能如下,我大概放几张图,也把我最近两天开发的语音功能放上去,希望大家尝试玩一玩:

https://apps.apple.com/cn/app/%E8%A8%80%E5%AE%B6/id1488700683 (二维码自动识别)

好了,大家可以下载看一看啊


我至今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我们家的家谱

上家谱的话,可能不同的宗族是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的。

我外公家那边上家谱就要学历在本科以上。

所以说不在家谱也没什么遗憾呀

可能是目前还没有考虑到你?


我外公的家谱上有我的名,爸爸的家谱上有我的名,姥姥的家谱上据说也有我的名,不过我姥姥的家谱我没见过,不在我这。

我爸那个比较逗,因为我妈是少数民族,所以给我起了个少数民族名字,平常家里叫的都是小名,大名只有同学在叫,以至于我爸也搞不清楚我那个大名是怎么说怎么写的。所以,我爸家的家谱上写的是我的小名。

哦对了,我有汉名,可是和大名一样,家里头没人叫,跟人介绍时也不用,所以这个名字是没人知道的。


不在,只是因为我是 女孩子,虽然我是独生女,还是不记我名字,还美曰其名这是传统。。。。

偏个题,坐标江西某地级市市区,其实我对家谱没有什么执念,毕竟是00后。关键是你还是个婴儿的时候,你的长辈们就把你视为了家外人,就认为你没有男孩重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从小家里亲戚就喜欢说,要是你有个弟弟,你哪里有那么享福,想想也是。我舅有两个孩子,姐弟也只差一岁,小的时候我表弟吵架的时候就经常怼我表妹:这个家以后是我一个人的。如果有大人在,大人还会帮腔让我表弟别和他姐争,说她姐反正以后都会嫁出去。我伯父为了生儿子连生两女儿,两女儿从小就留守。大女儿读高中时,一星期让她爸拿20零用钱不给,后面成绩不好,说想去学特长,家里也不给钱,反而给还在读小学的小儿子报补习班。家里还有个亲戚因为怀不上孕,借钱做了几年的试管婴儿终于成功了,是个可爱的女孩。但周围人没有任何祝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的意思,而是在安慰「虽然是个女孩,但总比没有好」。那个亲戚现在又开始借钱,打算再来一次拼个男孩。

从小就感受到了对女孩的恶意,去哪里都有人劝我爸妈再生一个,不然会怎么样怎么样,我只想怼死他们:我们家是欠了你们吗,至于这么诅咒我们吗?也不知道生一堆连高中都考不上的家伙有什么可自豪的。

0202年了,家谱还不能与时俱进,那我就只能把它视为封建糟粕了。在重男轻女的人看来,儿子首先是传宗接代的香火,为父母养老送终的工具,然后才是人。女儿首先是父母的招商银行,生病时照顾父母的免费劳动力,然后才是人。 在重男轻女的思维下,父权社会下,我们都不是人。

我祈祷,若干年后,我不会成为我现在最讨厌的人,我相信我不会。


以家谱、宗祠为代表的宗族文化,在北方呈衰败之势,南方保留的相对较好。虽然说北方人一些家族最近也在组织修家谱,但是没有老家谱、族人参与度不高,这也是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说如果你是北方人,不在家谱上,那就非常正常,因为相当大部分人,都不在家谱上。如果你是南方人也是不在家谱上,也不要著急,首先确定一下,你们家族有没有人组织过修家谱,然后在确定是不是漏修,最后在确定是不是祖上因为某些原因被开除出祖籍。每走一步都有相对应的政策。


说起来还挺搞笑的,当年我出生的时候那边要求我随辈否则不给上家谱,立字辈的,我妈觉得女孩子用太不好取名了,而且现代人了上不上家谱也无所谓,就坚持己见没让我随字辈。

一开始他们还很固执,真只写了随字辈的我堂弟,也是很巧我家除了我这个亲堂弟再一个男孩都没有,女孩们除了一直在农村比较传统的一个小爷爷的俩孙女外也没一个随辈的。15年重新修谱给我爸打电话问我名字了,等修好了我妈翻了一下,把我还有其他没加字辈的女孩都加进去了,甚至连我姑表姐的名字也写在我姑后面,可能怕就我堂弟一个在上面的不好看哈哈,打脸啪啪的。

不过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城市里,我觉得进不进家谱无所谓,第四代之后基本就不来往了,虽说我还想以后生一个孩子随我姓,但是让他入我家谱就没必要了,我爸是长子长孙,万一把谱传给我那就头大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