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年以来有少数西方智库和媒体发布一些论调抹黑「一带一路」,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今年国际社会——包括一些西方智库——对于「一带一路」的认识已非常客观,因为他们不可能忽略我们取得的这么大的成绩。

这些年来我在对外交往的时候明显感觉到,随著「一带一路」的向外推进,随著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地,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理解越来越深。

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向我们表示,「一带一路」是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学,是强调陆海联动发展的经济学,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互动的经济学,是探索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创新的经济学,也是推动后发国家合作发展的经济学,同时也是强调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相互促进的经济社会学。我觉得他们对「一带一路」功能作用的认识已经和「一带一路」合作的初衷越来越相匹配了。

特别是我去年在奈及利亚调研的时候,奈及利亚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陪我去见他们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要。不用我讲,他给他们的领导讲「一带一路」是什么,讲得比我们还到位。我想这也是我们「一带一路」智库交流和民心相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一定意义上,「一带一路」其实是对世界经济地位的重构,因为「一带一路」无问西东,不分南北。比如,「一带一路」为很多内陆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很多陆锁国因此变成了陆联国,像寮国、埃塞、尚比亚这些国家,「一带一路」于他们而言相当于一个出海口;而很多国家也通过跨境电商,把他们的特产——特别是农产品——销售到全世界,最近看到媒体报道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接下来我就「一带一路」如何高质量发展谈五点:

第一,要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

我们要在「绿色」「创新」「可持续」这些关键词上下功夫,要把我们的新科技成果应用到「一带一路」上,打造好创新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和智慧丝绸之路。

我们除了继续推动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桥、修路、建港口,搞「三通一平」之外,要根据合作伙伴的发展需要,把我们先进的通讯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等新科技、新理念用到他们的「一带一路」上,帮助他们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在有些国家虽然路桥发展了,但是信息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如在尚比亚,Wi-Fi还没有全覆盖,信息这一块我们可以帮助他们。

第二,要在「共同」二字上下功夫。

要发动多元主体参与进来,建设好我们的丝绸之路。早些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国企的能力是够的,人才也够,他们走出去是很正常的、符合逻辑的。但是随著「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民营企业也有很多需求,国外很多民营资本也想参与进来——为什么他们讲信息透明和开放?其实他们就是想参与进来。

我们要共同研讨,在哪些领域可以参与进来。

下一步可以让更多有志于「一带一路」的私营企业、私人资本通过推动伙伴关系,找到用武之地。包括我们讲的金融风险,「一带一路」需要很多实际投入,光靠中国一家是不够的,要探索PPP机制、银团贷款、与投资国共建投资公司、引进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第三方合作等等共同投入,共担风险。我觉得现在商业性的股权投资基金,包括保险行业,基本上还没有怎么参与「一带一路」。

下一步要好好布棋,创新多元化经营模式,鼓励我们的企业在沿线国家搞更多的投资项目。其实我们很多企业已经在尝试了,通过海外园区建设,实现园区化的经营,帮助沿线国家完善产业链,提升工业水平。

中国建材尚比亚工业园水泥厂项目

第三,要在「全球」二字上下功夫。

国际社会可以共同做好全球和产业合作——原来是中方对著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当然这个模式我们肯定要继续做。

这些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号召、推动或催生下,很多大国、国际组织也提出了类似概念。比如欧盟搞了一个欧亚的体系,这完全是在「一带一路」之后提出来的;美国也提出了搞国际金融发展公司、印度提出了金融计划,等等。「一带一路」倡议开放包容,我们欢迎他们和「一带一路」进行兼容对接,特别是东盟、非盟。

在缅甸孟邦直通市,中国技术人员在燃机电厂检查设备(图/新华社)

第四,要在「内外联动」上下功夫,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国内建设的区域发展衔接。

前五六年,国内各个部门都很自觉地参与「一带一路」,各个主体都在想办法融入进来。但是,我觉得各个地方参与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下一步我们要从自发状态往更加统筹协调方面来考虑,要往合理发挥方面考虑。

现在有的地方错位发展,一些地方还没有很好地把位能转化为势能。

第五,要在「挖掘故事」上下功夫,要讲好新时代合作共赢的丝路故事。

我在这里分享两个小故事:

一是去年7月我到非洲调研的时候了解到,河南国际在纳米比亚有一个分公司,总经理姓崔,他就融入到当地,经常参加他们的很多比赛,后来国家把他批准为教练,他工作之余还教他们,纳米比亚的人都知道他。

二是西安的一个创客,他做跨境电商,做互联互通,最后实现了跨国爱情和跨国贸易双丰收,很多当地人也希望通过这位中国女婿把当地很多好的产品运到中国来。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我们要继续挖掘。除了继续挖掘我们为「一带一路」做什么,我们还要想办法宣传「一带一路」上的一些国家为「一带一路」做了什么,为他们的企业和社会做了什么。不仅仅是我们说,还要更多地通过他们说来获得更多的认同。

当然,我们既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我们的企业确实要有工匠精神、精品意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换位思考,加强与当地的互动,打造更多经济发展、生态环保、人文交流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项目。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都有义务讲好「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故事。

(摘自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金鑫在《「一带一路」这五年的故事》系列图书发布会上的演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