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1200字,讀完共需2分鐘

作者關照宇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本文刊於5月5日《解放軍報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日前在京閉幕。本屆高峯論壇成果豐碩,爲下一階段“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倡議提出近6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已完成夯基壘臺、立柱架樑的階段,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本屆高峯論壇在凝聚合作共識、完善合作理念、明確合作重點、強化合作機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從總體佈局的“大寫意”邁向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的里程碑。


論壇期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這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理念得到了與會各方的普遍肯定與認可;各國領導人在加強發展政策對接、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強務實合作、加強人文交流等方面達成了重要共識;各方達成了6大類283項務實成果。這些都有助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繼續走深走實,繪製好一幅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人文交流與“軟聯通”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堅實保障。自2013年秋季以來,各國開展了形式多樣、領域廣泛的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絲路之旅”“中非文化聚焦”等都增進了各國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認同,爲共建“一帶一路”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這充分表明了在下一步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進程中,中國將繼續致力於擴大人文交流,促進各國人民以及不同文化和文明間的對話交流、互學互鑑。習主席宣佈,未來5年,中國將邀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政黨、智庫、民間組織等1萬名代表來華交流。


此外,論壇期間,有關各方簽署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諒解備忘錄》等合作文件;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港口合作機制、“一帶一路”會計準則合作機制等。這些“軟聯通”的成果,爲下一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共建“一帶一路”是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也正在成爲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徑。本屆論壇上,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主張引發了國際社會共鳴。“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體現着中國對國際社會日益強烈的環保需求的負責任迴應;“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讓“一帶一路”建設緊跟日新月異的高科技發展步伐;開放、綠色、透明、健康、廉潔……這些詞彙不僅頻頻出現在發言、洽談、簽約現場,也多次出現在國際輿論中,彰顯了中國方案的影響力。未來,中國將與各國進一步對接發展戰略,打造新一批重點合作項目,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深化合作的過程中更加重視民生的改善、環境的保護。


“一帶一路”倡議植根歷史,面向未來;源自中國,屬於世界。第二屆高峯論壇的豐碩成果,不僅表明了“一帶一路”被國際社會所認可,也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我們堅信,在未來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各方會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共同開闢合作共贏的新天地。


長按關注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爲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