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001 DSC_0011 DSC_1761ok 23795773_138477160206894_1119401297466979082_n  

你很无聊ㄟ?没事不会去找事做喔?我才刚下班就要听你的碎碎念?你嘴巴不会酸ㄚ?会不会口渴?要不要我去拿冰箱饮料给你喝?

志忠把衣服脱了,满身的汗黏答答地很不舒服,把冷气打开时,只见文彬从冰箱拿出可乐递给他?志忠点了一根烟抽著,文彬又要开口见他安神色不对硬把话吞下,志忠半躺在沙发上,问文彬有什么可吃的?

文彬没回答,直接走到厨房去,志忠索性脱光衣服走进浴室冲凉;文彬喊著吃饭啦~志忠边擦拭身上的水滴,多毛的身体充满性的呼唤;文彬忍不住往他身体靠过去...

忽然一声(KA)导演开口骂饰演志忠的角色?那种嗲气的骂法,比同志还更同志?还亲自参与演出?宣传海报还特地注明,导演并非同志?是为了一部小说让他感动到落泪?才特地筹资拍摄这部电影?是在装笑唯喔?还特地让老婆陪同出席证明自己是正常的男人?正常有必要特别强调吗?这不就摆明(此地无淫三百魉)

 

仪琳实在看不下去了;什么得奖影片ㄚ?是因为同志拍的电影,还有大尺度的裸露性爱镜头,还是为了宣扬台湾是一个性别平等的国家?台湾人怎会那么看低自己?老是用政治扭曲人的社会观?要看这种比AV影片还不如的电影,不如死掉算了~

真的很佩服在电视上帮忙宣传这部电影的节目;台湾小小一块地方,有线.无线.节目制作一大堆?是要给鬼看ㄚ?夏天还呼吁什么节能省电?一天24小时不断重播;一个话题都在相同时期疲劳轰炸,这部电影宣传搞得这么大是干嘛?同志也是人,别把同志当特殊话题炒作消费,台湾好不容易让社会观点逐渐接受新生一代的改变,但过份炒作是否会像欧美国家出现更严重的种族区别歧视???

 

担任社工这种工作时间久了,越来越不知到尺吋拿捏的标准线~大学实习期间还不会思考太多;毕竟是以学业为重,实习时的环境都很好,仪琳为了拿到证照,不仅K书K到男友受不了闹分手,没打工钱只能省著花,父母赚钱辛苦,无法打工减轻负担,尽量节省也算是一份孝心。

考到证照也是毕业一年以后的事了,幸好当时的工作与慈善机构稍有交集,每年公司都会拨出一笔预算慈善捐款,不仅可减免税额,对公司形象也有益处,当时正是倡导弱势族群需要帮助最热烈的时机,仪琳的公司算是办活动的经纪公司,公关形象非常重要,也对许多公司.艺人.宣扬这种概念,仪琳在公司待了约三年,最大的收获是学到许多人都有不为人知的部份,但在公众面前都是压抑自己的?仪琳也才又去补修社会心理学...

能够进入伊甸基金会担任助理社工时,仪琳真的心里很快乐,总算能有机会学以致用;虽然这段过程很戏剧化,但是也因而找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半文章,每当想起两人刚开始接触是因为公事,但因为每天为活动安排时间都需重复确认,电话往来频繁,当时只称呼他曾先生,活动期过后,仪琳接到他相约吃饭?本能反应就是普通的人际关系,这本就是在社会的生存之道,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支持...

 

当天才知道他的名字叫(文章)仪琳忍不住笑说:幸亏你姓(曾)要是姓(贾)那不就惨了?文章只是笑笑没多说;虽然在经纪公司工作,对演艺人员的生活了若指掌,但他并没像某些人,动辄就数说那些艺人的缺点,这是很难得的~

仪琳听过也见识过这类人物,在艺人面前必恭必敬唯唯是诺?私底下却是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得出口?什么她是卖的?被包养的?她以前是什么出身?仪琳非常厌恶这种人,尤其这些话中的真实性究竟几分可信?所以在频繁联络期间,仪琳对文章的感觉就已另眼相看...

当天吃完饭后,两人到附近的小公园走走,消化胃肠以外,也顺便多聊一些,文章并非沉默的个性,只是在工作场所尽量保持低调,文章与仪琳都对艺人保持该有的尊重,谁没有缺点?在光鲜亮丽外表下,要走到这段的艰辛看得到?谁能体贴他们在未成名前的努力与坚持?当天约好要再见面的时间,文章陪仪琳走到捷运大安站,风很凉爽,空气中弥漫著一股说不上来的香味???

隔天下班时,文章捧著一束花在大楼门口等她!仪琳又惊又喜~虽然约好的时间还没到,但仪琳除了快乐以外并未再多想;两人很有默契地笑著;散步到大安森林公园时,文章问仪琳想吃什么?仪琳说附近的店家与她都熟,不如你去买肯德基的套餐,在公园用餐也很有气氛ㄚ?文章先打电话订餐,两人轻松地说笑...

能够进入伊甸基金会也是文章的关系;当时他公司的艺人帮伊甸代言,文章与基金会多次接触,知道一直都有社工职缺,只是这份工作靠的是一份心意与热忱,加上要有社工执照,少了一种条件都不行;文章问仪琳意向如何?仪琳约好面谈的时间,隔月就转职到伊甸基金会上班了。

 

一年来跟著社工各处跑,才发现大学实习只是一种假象,许多真实的层面都是要真正接触个案才知道,每个人状况不同,需要的支持或帮助也不一样;基金会或许能短暂帮助少许金钱的问题,但还是要从如何解决基本问题的方向著手~寻找不同的资源帮助个案,避免再出现重复的状况,还要不定期追踪;难怪面试时人事部门的主管会如此认真?仪琳真的能体会那种心情;因为有时真的需要正确的判断,一点联系上的小过失,都可能衍发更严重的情况...

正确的判断也需要经验累积,仪琳开使独立作业才发觉自己真的经验不够,所以更加努力接触新的个案,现代社会与传统观念有太多不同;衍生的状况更多,有的人会主动求助,有的则是社会局主动要求帮忙处理,这个部份最繁琐;因为还要与社会局定期沟通,还要报告处理程序的进度,单只是打字写报告评估个案情形就要耗费许多时间,结案时列印的表单都是一大叠寄到社会局,文章都曾笑说幸好现在推行电子化资料,不然地球暖化你们也要承担责任!仪琳知道是说笑;但真的公文往来很耗时,因为都需纸本保存档案,有时仪琳真的很好奇,到底电子化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下班回来了,手上还提著一袋东西?仪琳笑问又买了什么?文章说是活动的纪念品,问仪琳吃饭了吗?仪琳说都快十点了,你忙到这个时间难道还没吃晚餐?文章叹了口气说:今天真的碰到难搞的年轻艺人,现场录影口无遮拦,还跟主持人硬回嘴,场面弄得很僵,这几年网路窜红的年轻人几乎都一样,公司签下他们都是短期的合约,别看他们年轻,签合同还会找法律事务所在场?算了~别谈这些;陪我出去吃东西吧;有时心情不好,吃些爱吃的食物也算是补偿心理吧?

巷口左转有间新开的铁板烧,仪琳陪文章进入,价格还算普通,仪琳没有吃宵夜的习惯,只点了铁板面,文章点了海陆餐,等上餐的时间手机响了?谁这么晚还打电话找她?

仪琳一看号码是另一位社工,接听时只听对方问仪琳最近有个案在忙吗?仪琳才刚结束一个个案的处理,只是尚未打成文件,反问对方有什么特殊情况吗?对方说只是这个个案比较复杂,如果有空,我希望能让妳多接触不同情形的个案;经验累积也要有机会遇到,仪琳问何时去拜访?对方说明天先到我办公室,我把情况先告诉妳,我们再一起决定如何处理?

 

等电梯时正好遇到唯芳;仪琳说要先把资料KEY入电脑才能过去,唯芳说没关系,今天找妳就是让妳多接触特殊的案例,我也有自己的事要做,等妳过来我们再一起讨论。

十点多仪琳到唯芳办公室找她,唯芳帮她倒了茶,请仪琳看一下一叠文件;仪琳看了壹.两.页后说:这是小说吗?可是又写得很像是自述?是男同志写的文章吗?唯芳说妳看的只是开头的部份,有几页以后我都特别做注记,我来翻给妳看...

仪琳仔细阅读一篇小说后,问唯芳这是同一个人写的吗?这跟刚才看的差很多ㄟ?唯芳说这就是问题所在;这个案例当初是新北市社会局要求帮忙,我不是承接的社工,当时的社工因为转调,我与她同个办公室,她转调前这个案例开始写作,她好奇去追踪,到他开始自创小说,她好像有点情绪受影响?转调时请我帮忙继续追踪...

仪琳说这写得很真实,也浅显易懂,妳列印的是他所写的全部吗?唯芳说这只是其中一小部份,他刚开始写作时,我们也认为很好,算是一种心情的抒发,但越写越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写了超过40万字以上?而且还写了许多分类?但有些实在无法列印,所以只能帮忙存在云端,但其实他一点都不懂电脑,就只是写而已...

那这样不是很累吗?他难道不清楚文章要转档这类的事情吗?他是在哪边学电脑操作的?唯芳只能苦笑著回答:当时并没正确指导,是因为某些原因,我们接受社会局委托,结案后本来就无需负责,追踪也只是一份心意,社工是工作,我们必须尽量让情绪抽离,让心情休息,只是他写作的状况太过出乎意料罢了~

一直在同步操作不累吗???

唯芳说他的情形太过特殊,当时帮忙处理的社工也未想到,我们是在2014年才警觉事情并不单纯;会知道是他的文章只能在我们这些相关单位见到,但他好像很清楚这件事情,却从不写明?只是一直断断续续地发文?我最后一次看见他发文是2015/11月,当时他好像决定自杀;所以我们这些当时帮忙处理的机构,都私下透过云端资料与他的家人.信任的好友连系,并且是用很委婉的方式以春节聚餐为名,但这点连他都查觉到了?

仪琳问说为什么知道他查觉?唯芳叹了口气说:他感觉太敏锐,而且因为不懂才开始学习使用电脑,或许是天性使然,做事都是不到巅峰绝不罢休?想想;我们要工作,当然没空写这些,但他无法工作,又是接触他以前最排斥的事物,他没罣碍,写起来就是天南地北,好像只要他懂的就把那些写成文章?

我们只能在机构见到他的写作,我列印是觉得有些文章是他的自述,有些则是我个人觉得好的部份,我今天找妳来的原因是他又开始写了???

要吃饭了,我们一起去用餐再继续聊OK吗?

仪琳点头说:到肯德基买快餐吧;到旁边的公园边吃边聊,天气不错,坐在室外晒阳光应该很舒服吧...

 

 用餐时唯芳说:他太会下标题了;去年重新写作时,他把文章又重新分类,其实原创性的小说写作很难做成系列,但他把原本在2014年七月发表的短篇小说归类于同一系列继续写作,这个部份也是我最好奇的?为什么要如此做?已经发表的文章何必重新发表?

仪琳听得一头雾水;毕竟忽然接触这件事情还未进入状况;唯芳说我是在他的另一个系列(七色彩红的天空)那篇才知道;原来他这次是要把文章完整汇统,每个系列都是13篇,仪琳妳应该了解,个案有自杀意图时,都会有些旁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我个人感觉他这次好像真的决定用结束生命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因为他已经懂得一些电脑.手机.平板.不同的操作,也在文章暗示了这些事情,所以他把小说归类在(人生之门)13篇的意义我隐约懂得,但也只是揣测他的心理,只是这系列太过强调于他个人的存在,也等同暗示他的资料不合理之处,因为主题都强调(老板)(小龟)(老辟谷)(音乐)(食物)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关键字(勿忘我)(forget   me not)这个是我最担忧的;好像他写完就完成他的心愿一般?

 仪琳妳知道吗;他有时看似乱写的文章,其实都暗藏玄机,因为前后对照好似都可以解释他为何如此写的原因,我从未看他写色情小说,他忽然一下子写了几篇?我当然没兴趣看,只是好奇他在想什么?后来才注意其实他在这中间暗示他的资料早在2006年就被追踪?这也是我感到最奇怪的...

我不是当时承接的社工,当然会比较客观,但若是当时有参与的人看了会有什么感受?有些文章我看了都有点感动才去列印保存,但是我们能力有限,只能默默关心,社工要做到参与抽离,不仅是同理心相待,还要有谦卑的态度,我们用的是社会资源,不是个人的助力,对个案都要有相当程度的尊重~

走回办公室时,唯芳说现在我们只能关注他的动向,我找妳来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妳多接触特殊的个案,因为他的情形委实太难以想像了;等会我把几篇列印的小说给妳,妳有空时阅读一下,我从他的写作感受到的,不只是文章内容如何,而是身为社工,我们做的每一个判断与决定,都可能会因一点小疏失衍生许多意外的情况。

仪琳下班时顺道去家乐福买些日常用品,回到家也快七点了;把鸡汤放进电锅熬煮,换上家居服,便坐在客厅沙发上看唯芳列印给她的文章。

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看起来像在写男同志的故事,但套用在异性恋也可能有相同的故事情节,仪琳没有主观意识,看小说的叙述都有点心同此理的感受,更何况是当时承接的社工...

文章下班了;看仪琳坐在沙发上沉思?关切地问她怎么了?仪琳说没什么;电锅有鸡汤可以喝,问文章你们公司最近有艺人在接电影或戏剧节目吗?文章难得听到仪琳问他公司艺人的动向,很有兴趣地看著仪琳~仪琳把其中一部小说递给他说:如果有要找题材,我觉得你们可参考看看?

文章略微看了一下后,说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不过可以拿给公司参考;仪琳说人生有时很难知道下一步我们会遇到什么突发的情况?但是珍惜目前所拥有的才是最真实的,我做社工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个案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认清自己目前还拥有什么?永远沉湎于过去的回忆?但这个写作的人却很不同;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用创作来证明自己并未因此被击垮,难得的是他一直都只用暗示性的方式,而未公开他本身的遭遇,当然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尽相同,不过我真的很讶异于生命的韧性...

文章说难得仪琳如此感性?仪琳回答他:我的工作必需保持理性,我刚才看小说时,才知道当年你在公司楼下等我时,送我的那束花原来花语是(勿忘我)我们能够彼此互相扶持是一种福气,不管何时我都会把这份心意放在心底;(forget   me not)好意味深藏的花语...

文章说该睡了吧?仪琳点头称是,阳台外的夜色已深,没有星星的天空只有霓虹闪烁的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