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我都十多岁了才上小学读二年级。一进校,老师就教我们唱《少先队队歌》。其中第二段是:“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美好的前途无限宽广。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锻炼身体,我们将来要去保卫祖国。到边疆到海防,到战斗的前方,为共产主义献出力量!”

生长在祖国大西南偏僻大山里的我,只晓得簸箕那么大个天,出门不足十里远。每当唱起“到边疆到海防,到战斗的前方”,心里就激动不已。“边疆”“海防”“战斗的前方”到底有多么遥远?那儿到底是个啥子模样?后来,我从地理课本上又读到了“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陕甘宁”“晋察冀”等新鲜词语,心里就渐渐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神往,萌动了一种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精彩世界的理想。

1959年冬,征兵开始了,还在念小学的我约上班里的几个同学,到公社征兵报名处报了名。没想到,一经体检我就顺顺利利地当了兵。

在领到第一个月的6元钱津贴后,我迫不及待地到当地的新华书店花1块5毛钱买了一本《中国分省地图》。因为上学的时候,除了课本之外就再没见到过一本别的书刊,有生以来头一次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自然就把它当作稀世珍宝爱不释手了,一有空就捧着它认真阅读,反复钻研。

从《中国分省地图》上,每看到一条江名、一座山名、一个省名、一个市名,心里就激动得直跳。心中暗想:当了兵,就已经实现了走出大山的理想。要好好干,在部队服役时间长一点,走南闯北,我要到边疆、到海防,到战斗的前方,争取把祖国的名山大川都跑遍!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在部队施工训练中时时处处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坚决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做,我就天天提前起床帮炊事班担水,打扫连队环境卫生;还利用饭前饭后短短的几分钟时间练“三五枪”“三五步”。因此,每一次实弹射击和队列操练、考核等都获得了优异成绩;因为我还算得上是一个小秀才,开饭的时候,就主动给官兵读报纸上面的新闻或小知识;还经常利用午睡时间为连队办黑板报。

由于时时处处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不仅年年被评为先进,还入了党、提了干,一直在部队摔打了十几年,果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跟随部队转战福建前线、大小兴安岭、云贵高原、大巴山等地,差不多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炎热的地方到过,最寒冷的地方到过,边防到过,海防也到过。因为祖国的许多地方都亲自到过,就感到格外骄傲自豪,即便没到过的地方,因为经常钻研地理,对它的地理位置也都心中有数。各省市自治区首府所在地,还有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别称、古称,我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此外,哪个地方出什么特产、哪儿被国家誉为花灯之乡、哪儿被国家誉为书法之乡、哪儿被国家誉为剪纸之乡,我都知道。

祖国在我心中。我的成长与《中国分省地图》一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