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泗店乡政府

朱火华少将,1916年出生于新县泗店乡邹河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因积劳成疾,于1968年逝世。

1927年,参加儿童团;1930年,参加了乡红色赤卫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直属组织科科长;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1933年6月,由直属政治部调任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6年6月,开始北上;1937年10月,到抗大和摩托学校学习;1938年3月-1942年,参加航空训练班学习;1949年11月,执笔起草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意见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后,川陕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朱火华由直属政治部调任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随部参加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战役。

1933年11月上旬到1934年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集中主力反击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在反击战中,朱火华下到连队,充实基层,任八十八师第二六八团连指导员。二六八团号称“钢军”,万源保卫战中,他奉命率一个连固守一重要阵地,敌人一个团的兵力猛攻过来,他率战士进行肉搏战,经过数小时恶战,将敌人打退。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又开始北上,再次爬雪山过草地。为打通北上道路,红军发起腊子口战斗,朱火华率领的连队作为突击队,他指挥部队勇猛进攻,打垮了守敌,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随后,朱火华率连队随三十军八十八师参加宁夏战役。因形势变化,参战部队改称西路军,奉命打通国际路线。经英勇奋战,终未能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经过40多天的消耗战,红军得不到补充,只剩3000多人,不得不突围进入祁连山。朱火华等少数幸存者在祁连山找到了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于1937年4月转移到星星峡。后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并在那里进入党组织创办的“新兵营”集训。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调大批干部战士进入东北建立民主联军。之后总政治部一部分及军政大学也迁往东北,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我党筹办航空学校,朱火华被调往该校任机务处主任。后历任航空学校大队政治委员、机务处政治委员、军委航空局航空工程处政治委员。1949年11月,朱火华、徐昌裕执笔起草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意见书》,经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审核后呈送毛泽东主席。

朱火华将军一生历经沧桑,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了自己的光和热,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编辑:赵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