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泗店鄉政府

朱火華少將,1916年出生於新縣泗店鄉鄒河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因積勞成疾,於1968年逝世。

1927年,參加兒童團;1930年,參加了鄉紅色赤衛隊,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直屬組織科科長;1932年,隨紅四方面軍向西轉移;1933年6月,由直屬政治部調任紅30軍第88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1936年6月,開始北上;1937年10月,到抗大和摩托學校學習;1938年3月-1942年,參加航空訓練班學習;1949年11月,執筆起草了《關於航空工業建設意見書》;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在粉碎四川軍閥田頌堯的“三路圍攻”後,川陝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朱火華由直屬政治部調任三十軍第八十八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隨部參加了儀(隴)南(部)、營(山)渠(縣)、宣(漢)達(縣)三次戰役。

1933年11月上旬到1934年9月中旬,紅四方面軍集中主力反擊四川軍閥劉湘的“六路圍攻”。在反擊戰中,朱火華下到連隊,充實基層,任八十八師第二六八團連指導員。二六八團號稱“鋼軍”,萬源保衛戰中,他奉命率一個連固守一重要陣地,敵人一個團的兵力猛攻過來,他率戰士進行肉搏戰,經過數小時惡戰,將敵人打退。

1936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紅二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後,又開始北上,再次爬雪山過草地。爲打通北上道路,紅軍發起臘子口戰鬥,朱火華率領的連隊作爲突擊隊,他指揮部隊勇猛進攻,打垮了守敵,爲後續部隊打開了通道。隨後,朱火華率連隊隨三十軍八十八師參加寧夏戰役。因形勢變化,參戰部隊改稱西路軍,奉命打通國際路線。經英勇奮戰,終未能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經過40多天的消耗戰,紅軍得不到補充,只剩3000多人,不得不突圍進入祁連山。朱火華等少數倖存者在祁連山找到了李先念率領的部隊,於1937年4月轉移到星星峽。後到迪化(今烏魯木齊市),並在那裏進入黨組織創辦的“新兵營”集訓。

抗日戰爭勝利後,黨中央調大批幹部戰士進入東北建立民主聯軍。之後總政治部一部分及軍政大學也遷往東北,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我黨籌辦航空學校,朱火華被調往該校任機務處主任。後歷任航空學校大隊政治委員、機務處政治委員、軍委航空局航空工程處政治委員。1949年11月,朱火華、徐昌裕執筆起草了《關於航空工業建設意見書》,經時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審覈後呈送毛澤東主席。

朱火華將軍一生歷經滄桑,爲祖國和人民貢獻出了自己的光和熱,爲新中國的成立和新中國的航空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編輯:趙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