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詞話》講過人生三境界的是大學問家王國維。

原文如下:

成就一切事,罔不歷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次等語均非大祠人不能道。然遽以此解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此三句詞分別取自從晏殊《蝶戀花》、柳永《蝶戀花》、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原詞都是寫愛情,王國維借用以表達做學問的三重遞進的境界。

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柳永《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上片寫愁思,下片寫因愁而酒,後句是堅定心意,與古人山無陵、乃敢與君絕意曲同工。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上片寫燈,下片寫看燈之人。就像一個鏡頭,先投射到熱鬧至極的燈市,再轉而燈火闌珊處的伊人,此強烈的反襯成就特別的哲理境界。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最著名的成就,而先生的成就卻遠非只有《人間詞話》。

他是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金石學、甲骨文、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又字伯隅,晚號觀堂(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著述甚豐,有《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紅樓夢評論》、《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觀堂集林》、《古史新證》、《曲錄》、《殷周制度論》、《流沙墜簡》等六十種。

 王國維丁丑光緒三年(1877年12月3日)出生於海寧鹽官,字靜安,丁卯民國十六年去世(1927年6月2日),時人對王國維的評價甚高。

  

  「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梁啟超

   「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惟王國維及陳(陳垣)先生兩人。」——伯希和

  「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胡適

  

  「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百萬字的體系建樹在美學史上更有地位。」(《選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比較研究》)——王攸欣

 

王國維先生自沉後二年,其弟子曰思之尤甚,由此陳寅恪先生撰文《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不自由,毋寧死耳。 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國維,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最後一位士大夫!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他說的是治學境界,但是我們同樣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對未來人生理想的「望盡天涯路」的苦苦求索和執著的追求;第二種境界是對人生的取捨,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堅定目標孜孜以求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第三種境界是一種禪宗式的頓悟,鉛華落盡,心情不必載沉載浮,此時人生已豁然貫通,如晉人之入桃花源。


謝邀!

「三種境界」論出自晚清學者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原文如此,但具體感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況且每個人際遇不同,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借用佛家的來表達個人理解即為:有我、無我、無所謂有我無所謂無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