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和蘇東坡都反對王安石變法這件事,確實讓後人不太理解。

司馬光和蘇東坡的反對,絕不是出於個人恩怨。事實上,他們根本就沒有個人恩怨。而且,就算有個人恩怨,他們也不會把它放在國家大事上。宋朝的文官和明朝的文官,是有很大區別的。宋朝的文官,在人格上都是比較獨立的,人品也是很好的,絕對不會做那樣的事。

那麼,既然司馬光和蘇東坡與王安石沒有個人恩怨,而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又是爲了富國強兵,對國家有好處,他們爲什麼又要反對王安石變法呢?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他們對祖先遺產的態度不同。

中國是一個祖先崇拜的國家,對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對祖先留下來的綱常規矩,都是推崇備至的。就拿古代人一直認爲“堯舜時期是最好的政治藍圖,孔孟學說是最好的道德藍圖”這一認識來說,就可以看出,古人是崇敬祖先而鄙薄今人的。

司馬光和蘇東坡反對王安石,就是因爲,他們認爲王安石改變了祖宗之法。

改變了祖宗之法,有什麼壞處呢?簡單地說,就是把社會搞亂了。堅守“堯舜時代”與“孔孟之道”,堅守祖宗的這些東西,社會就會很穩定,就不會出亂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平”字,就是讓天下太平不出亂子的意思。

在這一點上,司馬光比蘇東坡表現得尤其厲害。

第二,對“民本思想”的不同理解。

當官應該以“君”爲本,還是以“民”爲本,從儒家開始,其實就已經爭論不休了。孟子說:“民爲貴,君爲輕,社稷次之。”就鮮明地提出了“民本思想”。

王安石變法,根本的目的,是爲了增加國家的財稅收入。要增加國家的財稅收入,自然要剝奪老百姓的收入。司馬光和蘇東坡與王安石的爭論,很大一方面就在於這一點。

司馬光和蘇東坡都批評王安石變法是“與民爭利”,高揚“民本思想”。王安石當然不同意。王安石說,我確實也是在維護大宋朝,維護君王,但我也是在維護老百姓。只有保住了大宋朝的平安,確保了國家的正常運轉,老百姓才能過上和平安寧的日子。否則,如果國家沒有錢打仗,沒有錢發工資,國家完蛋了,沒有“國”了,哪還有“家”呢?

所以說,其實不管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和蘇東坡,他們都堅持“民本思想”,只不過是對“民本思想”的不同理解而已。

第三,對於集團利益的維護。

司馬光和蘇東坡反對王安石變法,雖然沒有私人恩怨,但是有集團利益的考量。這種集團利益,就是“朋黨之爭”。

朋黨問題,一直是古代朝廷官員的嚴峻問題。宋朝的時候,從范仲淹的“慶曆新政”開始,就已經有“朋黨之爭”了。歐陽修甚至直接爲朋黨辯護,認爲好的朋黨,對國家是有利的。(但什麼朋黨叫好的朋黨,歐陽修並沒有回答。)

這種“朋黨之爭”,通過王安石變法,達到了高潮。王安石爲了達到變法的目的,在選拔人才的時候,都用那些很支持他的人。而另外一些不支持他的,不管那人人品如何,能力如何,都壓制使用。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上臺,這種朋黨表現得更加厲害。司馬光在做法上,就是一概否定王安石。當時蘇東坡就說,王安石的有些做法,其實還是不錯的,應該堅持。但是司馬光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因爲這樣直截了當,黑白分明。

當然了,蘇東坡其實也有朋黨,他是“蜀黨”領袖,和“洛黨”相對。

而這種朋黨,因此損壞了北宋早年良好的政治生態,到北宋晚年的時候,出現了六大奸臣。這六大奸臣,其實就是因王安石變法引發的結果。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佈您的內容,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