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常常以为巴菲特(以下简称B)是因为能避开股市崩盘然后在低点买进而致富,所以称他为「股神」巴进巴菲特,有几个例子是他们最常提及的,特别是这个:「在1969年结束投资合伙事业,1970年出清波克夏(BRK)的股票投资部位,1972~1974年的熊市开始替BRK买进股票。」看起来真是完美的市场预测,但是事实上B并不是在Time the Market。


首先,结束合伙事业的原因并不是B预期股市将崩盘,笔者在之前的文章略有谈过这部份,其次就他个人而言大部份的身家净值都在BRK上了,因此是满手BRK股票而不是现金,而他对BRK的资金配置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率以增加公司的获利,所以出清股票买进债券是合理的决定,因为当时债券的利率超过10%比股票的吸引力大多了,他不是出清股票然后使BRK积累大笔现金等股市崩盘再进场。

另一
个例子,就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前二年,B在股东信提到

"现在无法替我们的保险公司买进显著低估的股票。"(1985年)

"目前我们仍找不到符合我们买进标准的股票,但不表示我们预测市场会怎样,事实上我们对股市一无所悉,不论未来是要上涨、下跌或盘整。"(1986年)

"过去几年一直没什么买进股票的机会,直到今年10月有一些股票的价格下跌到我们感兴趣的位置,但还没买够就涨回去了。在1987年底时,除了永久持股与套利部位外,我们没有太多的股票投资,但只要市场先生愿意再给我们机会(我相信他会的),我们一定会欣然接受。" (1987年)

「没有太多的股票投资」这句话很容易让人以为B趁大跌前已大卖股票,但却忽略了前一句「除了永久持股与套利部位外」,永久持股这部份在1985年已接近股票投资部位的8成,所以事实上B在1985~1987年并没有大幅的卖出持股换得现金等抄底。

因为股票价格不够合理所以无法买进,不代表不能持有;没有便宜的股票可买不代表持有现金就是合理的,所以B在这段期间并没有什么卖出股票的动作,他知道股价偏高但也知道他不知道股价会怎么变化,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但一般人却一直津津乐道B的抄底神技! 「理性的运用资金于预期报酬率较高的资产」与「预测价格买卖资产」是两回事,满手现金等崩盘?那不是B的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