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百科名片

胃酸(gastric acid)指胃液中的分泌鹽酸。人胃是持續分泌胃酸的,其基礎的排出率約為最大排出率的10%,且呈晝夜變化,入睡後幾小時達高峰,清晨醒來之前最低;胃酸,在這裡有兩種意義,一是胃液中的胃酸;二是胃酸過多的癥狀,即胃泛酸;胃液中的胃酸(0.2%~0.4%的鹽酸),殺死食物里的細菌,確保胃和腸道的安全,同時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幫助消化。胃液對消化食物起著重要作用,正常胃液呈酸性,空腹時為20~100ml,超過100ml提示胃酸分泌增多。胃液分泌有一定的量,如分泌過多,就會出現吞酸、反胃、吐酸水等現象。

胃酸的作用胃酸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鹽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轉變為胃蛋白酶,並為胃蛋白酶發揮作用提供適宜的酸性環境。(2)殺死隨食物及水進入胃內的細菌。(3)胃酸進入小腸時,還可促進胰液、膽汁及腸液的分泌,有助於小腸對鐵、鈣等物質的吸收。(4)分解食物中的結締組織和肌纖維,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易於被消化。(5)反饋性抑制胃竇部細胞分泌胃泌素。 胃酸對胃的功能作用還有胃酸分泌過少或醫源性致胃酸過少,常可產生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癥狀;但若胃酸分泌過高,對人體也不利,過高的胃酸對胃黏膜具有侵蝕作用,引起胃的炎症或潰瘍。胃液里還有微量的鎂、磷和鈣。胃液中的陽、陰離子與血液中的陰、陽離子是互相影響的,如大量嘔吐,丟失大量胃液,可引起人體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平衡失調。所以使胃內酸度適宜是保證胃黏膜正常的關鍵。分泌機制由胃腺壁細胞分泌的鹽酸又稱胃酸。胃酸存在著兩種形式:一種為遊離酸;另一種為結合酸,即與蛋白質結合的鹽酸蛋白質。二者的濃度合稱為總酸度,其中遊離酸占絕大部分。鹽酸的分泌機制在正常情況下,胃液中的H+濃度比血液中的高三、四百萬倍,壁細胞分泌H+的過程必然是逆濃差的主動轉運過程。根據生物化學的研究,已知H+來源於壁細胞內物質氧化代謝所產生的水、H2O解離成OH-和H+。H+借存在於細胞內小管。膜上的H+泵的作用,主動轉運入小管內,合成HCl所需要的Cl-來自血漿,它一部分是順著濃度差彌散入壁細胞內,一部分則借載體轉運。當Cl-進入壁細胞後,則依靠細胞內小管膜上的Cl-泵,主動轉運入小管內。H+和Cl-在細胞內小管中形成HCl,然後進入腺腔(圖8-4)。壁細胞在分泌鹽酸過程中所需能量來自ATP。緩解胃酸的小方法1、飯後馬上嚼口香糖,咀嚼的時候可以促進唾液腺增加唾液的分泌,此時吞咽次數也隨之增多,這些吞咽的唾液可以沖走湧上食道的胃液,使迴流入胃中的胃酸得到稀釋,也就消除灼燒不適的感覺。嚼口香糖不要少於30分鐘,這樣才能保證口腔中產生充足的唾液來稀釋食道和胃中的胃酸。2、可以麵食為主,如麵條、饅頭等。這些食物中都含有鹼,可有效稀釋胃酸,而且麵條是很好的養胃食物。3、胃酸時可準備一些蘇打餅乾,小蘇打是鹼性的,可以中和胃酸,暫時緩解胃酸型胃痛。分泌調節過程空腹時胃液很少分泌,進食後分泌是自然刺激,它主要通過以下神經和體液調節:(1)乙醯膽鹼 乙醯膽鹼是大部分支配胃的迷走神經及部分腸壁內在神經末梢釋放的遞質,其可直接作用於壁細胞上的膽鹼能受體而刺激胃酸分泌,它的作用可被膽鹼能受體阻斷劑阻斷。(2)促胃液素促胃液素是胃竇和上段小腸黏膜中G細胞釋放的一種肽類物質,迷走神經也可引起促胃液素的釋放。促胃液素主要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壁細胞引起胃酸分泌增加。(3)組胺組胺是由胃泌區黏膜中的腸嗜鉻細胞分泌的,其通過局部擴散到達鄰近的壁細胞,與壁細胞上的組胺H2受體結合,具有較強的刺激胃酸分泌作用。因此,通過阻斷乙醯膽鹼受體、促胃液素受體和組胺H2受體,而產生三類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即乙醯膽鹼受體抑製劑如阿托品、促胃液素受體阻滯劑和組胺H2受體阻斷劑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胃酸失衡對策胃酸的量不能過多或過少,它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否則,當胃酸過多時就會出現「咯酸水」、「燒心」、「胃部隱隱作病」等癥狀,嚴重的會降低食慾,消化不良,進而引發胃潰瘍等多種形式的胃病。胃酸過少時,也會使消化作用減退,從而導致營養不良等。胃酸過多當胃酸過多時醫生通常是用「小蘇打片」「胃舒平」等藥物進行治療。小蘇打的成分主要是碳酸氫鈉,胃舒平中則主要含有氫氧化鋁。它們都能跟胃液中的酸發生離子反應,從而中和過多的胃酸。胃酸過多不僅會給胃造成負擔,而且因此會造成一些疾病,同時對其他器官也有影響。例如,食道癌的病因中有一項推測是由於胃酸過多,反酸造成食道表皮細胞被侵害,進而加快了食道癌的發生髮展。胃酸過少當胃酸過少時,醫生通常可給病人服用適量的酵母片促進胃液的分泌,增進食慾;也可用服用適量的稀鹽酸(0.3%左右),調節胃液的pH到正常範圍,恢復胃的正常消化功能。病理性胃酸胃酸過多的原因莫衷一是,各有說詞,有的說是惱怒憂鬱傷肝所引起,有的說是吃肉過多引起,有的認為是膽囊炎所引起的。還有的說是迷走神經發生障礙的緣故,或是血液中氯的新陳代謝失常而起,胃酸過多在胃內發生腐蝕作用,會出現吞酸、反胃、吐酸的現象,甚至造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嚴重後果,是不可忽略的。胃酸增多的癥狀為:燒心、反酸、灼痛不適,少進食或服用鹼性藥物、抑酸藥物可緩解,發生潰瘍後可出現有規律的飢餓痛、夜間痛等。胃酸過多常見於十二指腸潰瘍、胃泌素瘤、慢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膽囊炎等。病因病理藏醫對胃酸的辯證藏醫認為「平侄龍」、「赤巴覺久」、「能化培根」三者各司其職,但共同作用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著名藏醫師玉妥-元丹貢布在《四部醫典》中曾有大篇幅針對腸胃病的治療著述。身體或胃受寒或受涼、飲食過量、進食不規律或食用不合適的食物等引起機體功能失調,三者偏盛或衰,引起該病的發生。胃熱型胃酸:胃熱熾盛,則腐熟功能過於亢進,可出現胃中嘈雜,消谷善飢等症,熱盛火熾,多消爍津液,而致燥熱內結, 胃失和降,可見口苦、口渴引飲、大便秘結等症。甚則耗傷陰液而致胃陰虛。胃火上炎,可致胃氣上逆,可見噁心、嘔吐酸苦黃水等症。胃火循經上炎,或為齒痛齦腫,或為衄血,火熱灼傷胃之脈絡,則血上溢而為嘔血。針對胃寒:胃寒指脾陽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病症。症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食不化,舌淡苔白滑。治宜暖胃散寒。西醫對胃酸的認識胃酸過多的原因莫衷一是,各有說詞,有的說是惱怒憂鬱傷肝所引起,有的說是吃肉過多引起,有的認為是膽囊炎所引起的。還有的說是迷走神經發生障礙的緣故,或是血液中氯的新陳代謝失常而起,胃酸過多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原因如下:1、遺傳因素。雖然說胃酸分泌不是直接歸類於遺傳病,但是遺傳因素可以導致體質的不同,不同體質胃酸分泌的水平是不一致的。因此說,遺傳因素對胃酸過多的影響不容忽視。2、胃粘膜中的壁細胞經常性受刺激而處於興奮狀態能夠導致胃酸過多。這裡可以舉個例子,比如副交感神經如果處於興奮狀態就可以連續不斷地促進釋放一種叫作乙醯膽鹼的物質。3、壁細胞數量的增加是造成胃酸增加的另外一個原因,因為壁細胞是刺激胃酸分泌的「元兇」。4、十二指腸粘膜可以釋放某些激素,而當這種功能衰退時,也可能導致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如何自我保養1、胃酸過多宜食含鹼成分的食物,如乳類、血、醬油,菠菜、油菜、關頭捲心菜等新鮮蔬菜與水果;而少食含酸的食物,如豆類、花生、油脂食品等。2、宜食低脂、低糖食物,而高脂和甜食均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避免攝入刺激胃酸增加的調味品,如辣椒、咖啡、芥末等。3、胃酸過多應以麵食為主,麵食能稀釋胃酸,其中的鹼還能中和胃酸。牛奶、豆漿、粥類等,能稀釋胃酸、保護胃粘膜。4、定時進餐,零食可刺激胃酸增加;不易過飽,以免刺激胃竇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胃酸易患人群1、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吃飯不規律,忽冷忽熱、飢一頓飽一頓。2、愛喝冷飲、喝涼茶的人。3、性格原因,常常生悶氣,導致精神萎靡的人。4、需要長期服用刺激性治療藥物者5、其他胃病易患人群自我調理當胃酸過多時,酸性分泌物會刺激胃粘膜,引起泛酸,讓人有燒心的感覺。造成胃酸過多和泛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兩種: 1、生理性泛酸。當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情緒不佳時,大腦皮質功能紊亂,不能很好地管轄胃酸分泌的神經,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飲食不當,如過甜、過咸、過辣、過酸、過冷、過燙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某些粗糧、紅薯、馬鈴薯等含多量澱粉、糖、酸等,會刺激胃產生大量胃酸,況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剩餘的糖分在胃腸道里發酵,也要誘發泛酸。此外,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利血平、保泰松等,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2、病理性泛酸。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病等,可促使胃酸增多,常常出現泛酸。 生理性泛酸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消除誘發的因素即可解決。病理性泛酸除了要尋找病因外,可服用制酸的藥物,如碳酸鈣、胃舒平等,中藥烏貝散、左金九等,效果也不錯。1)胃酸過多宜食含鹼成分的食物,如乳類、血、醬油,菠菜、油菜、關頭捲心菜等新鮮蔬菜與水果;而少食含酸的食物,如豆類、花生、油脂食品等。2)宜食低脂、低糖食物,而高脂和甜食均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避免攝入刺激胃酸增加的調味品,如辣椒、咖啡、芥末等。3)胃酸過多應以麵食為主,麵食能稀釋胃酸,其中的鹼還能中和胃酸。牛奶、豆漿、粥類等,能稀釋胃酸、保護胃粘膜。(!!!牛奶中和胃酸只是錯覺 !!!其實一般人相信牛奶可以「中和」胃酸或是減緩胃酸分泌,幫助潰瘍快點好起來的想法是錯的。事實上,牛奶中和胃酸的時間僅是曇花一現,通常只能持續二十分鐘而已。二十分鐘以後,牛奶會刺激胃泌激素的分泌,結果反而釋放出更多的胃酸。加州大學在1986年做了一項實驗,讓健康的人和有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分別喝全脂、低脂和脫脂牛奶,結果發現所有的人胃酸都增加了許多,而且有潰瘍的人增加的特別多(可見有潰瘍的人對牛奶特別敏感)。同時發現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時間,大約可以持續三小時。到了1996年,另一項實驗更證實了牛奶甚至會妨礙潰瘍的治療工作,實驗中的65位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全部都在服用治療潰瘍的藥物,只是有些人吃普通的醫院伙食,有的人則完全只喝牛奶,每天要喝八杯,一個月之後發現,那些吃普通伙食的病人中,有78%的人潰瘍好了;而那些喝牛奶的病人之中,只有50%的人好起來!有趣的是,所有的病人都有類似的疼痛抒解的感覺,也就是說,雖然實際上牛奶會使得潰瘍更加惡化,但是卻讓人覺得胃部比較舒服,研究人員說,這就是因為長期以來,牛奶一直被誤認為可以治療潰瘍而引起的一種錯覺。4)定時進餐,零食可刺激胃酸增加;不易過飽,以免刺激胃竇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胃酸倒流香港大學醫學院近日有一項調查顯示,大約有一成的香港人每月會有一次胃酸倒流食道的情形發生,研究人員以調查數字推算,估計大約有60萬香港人患有胃酸倒流。「胃酸倒流」是胃食道逆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的俗稱,英文縮寫為GERD。過去醫學界認為,這是歐美西方國家才普遍可見的胃腸疾病,估計大約就有44%美國人有此病症。不過,隨著生活西化,肥胖人口增加,近20年來,這種疾病在亞洲地區的發生率已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食物先從嘴,經食道往下移,然後進入胃。食物經由食道一路下去,在要進入胃時,會通過一片單項的活門,稱作食道下端括約肌,這一片肌肉就是食道與胃之間的一道單向活門。在正常情況下,當我們吞咽時,這片活門口就會打開。在食物進入胃裡後,這片肌肉活門又會關閉起來。當肌肉活門無法正常運作時,就會產生胃酸倒流的癥狀。由於活門不正常的開合,使得胃裡的食物和胃酸逆流進食道里去。胃酸倒流的初期癥狀是「嘔胃氣」,但很容易被忽略。其他典型的癥狀包括心窩有燒灼感,以及胃酸倒流到口腔或咽喉,患者到了後來因吞咽食物時感覺痛楚或胸口赤痛,常會以為是喉嚨痛或是心臟病,上門求醫後往往才發現食道已被胃酸腐蝕至潰瘍出血。睡前兩小時不宜進食負責胃酸倒流調查的香港大學學者王衛民指出,若是人們經常在睡覺前兩小時吃東西,會造成胃下垂,使到括約肌鬆弛,導致胃酸倒流入食道的情況發生。醫學界認為,近年來患上胃酸倒流的案例之所以不斷增多,原因是: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張忙碌、飲食不定時,晚飯吃得太遲或是有吃夜宵的習慣,然後飽著肚子就倒頭大睡,結果由於仰卧在床上使胃酸更容易倒流。例如一些職業形態由於工作時間的關係,往往回家後於晚上10時以後才吃晚飯,飯後不到兩小時就上床睡覺,結果導致胃酸倒流。胃酸倒流的其他癥狀還包括胸口灼熱疼痛、酸熱物由胸口涌至喉嚨而感到不舒服。這種疾病的併發症有食道潰瘍,有時造成出血,形成食道下端狹窄,引致吞咽困難,或造成食道上皮被胃的柱狀上皮取代,容易癌變。也有些造成咳嗽,聲音嘶啞甚至氣喘發作。罹患食道腺癌幾率高過去瑞典醫學人員曾有研究顯示,那些經常胃痛或是胃酸倒流的人,罹患食道腺癌的幾率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同時服用制酸劑對減少癌症的發生並沒效用。研究人員表示,胃酸倒流的癥狀不容輕忽。根據研究發現,每星期出現一次胃痛、胃灼熱(heartburn)或胃酸倒流等癥狀的人士,罹患食道腺癌的幾率比一般人高出將近8倍。研究人員指出,食道腺癌為食道癌中最嚴重的一種,他們懷疑是長時間胃酸刺激,使得食道細胞產生病變所致。日常生活如何預防胃酸倒流1.生活習慣改變:胃酸倒流的病症可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以改善,如睡覺前兩小時不要吃東西,睡覺時墊高頭部。2.加強飲食注意:減少進食刺激食道黏膜的食物如酒、咖啡及肥膩食物。3.手術治療:胃酸倒流有時可經由藥物控制反胃的癥狀,如給病人服用胃酸抑製劑,但如果癥狀持續存在時,就需要用手術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舒解癥狀。4.及時診斷加以治療:胃酸倒流是現代文明病的其中一種,目前對此症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確診斷以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它可能發生的一些後遺症如食道潰瘍、食道下端狹窄或腫瘤,須密切追蹤[6]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