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自行車變速所謂的幾段變速是指『前大盤齒片個數 x 後飛輪齒片個數』,登山車通常是前3大盤,後飛輪六、七、八、九速,乘起來就是18、21、24、27段變速。但如果將各種前後對應的齒比計算列出的話,你會發現不同的『齒比』其實沒那麼多段。例如前44T/後22T跟前32T/後16T的齒比都是2。所以幾段變速的意義其實沒有幾段『齒比』大,『齒比 = 前大盤齒數 / 後飛輪齒數』「速度」由最大齒比 (前大盤最大齒片對應後飛輪最小齒片) 決定,在同樣踩踏迴轉數時,齒比越大,速度越快。例如一般27速登山車最大齒比為「前44T,後11T,齒比 = 4」,車手踩一圈輪子會轉4圈,速度最快但輪圈扭力最小,相對的車手踩踏的力道要最大,才能維持使車子前進所需的扭力。第二是「爬坡」由最小齒比 (前大盤最小齒片對應後飛輪最大齒片),爬坡的時候,車手不但要維持車子前進,同時還要上升高度,這個時候需要增加扭力,在維持同樣踩踏迴轉數的前提下,降低齒比有提高輪胎扭力,例如一般27速登山車最小齒比為「前22T,後34T,齒比 = 0.65」,車手踩一圈輪子才轉0.65圈,所以車手的體力都轉成扭力來舉升車子供爬坡了。要注意路面濕滑時,高扭力會導致輪胎打滑,就是扭力大於地面的摩擦力時,無法前進,另外高扭力爬坡時還可能會翹孤輪。前齒盤越大,後齒盤越小,腳蹬時感到費力(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長)。前齒盤越小,後齒盤越大,腳蹬時感到輕鬆(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短)。自行車的騎行是起跑、停止、上坡、下坡、迎風、順風等情況下前進。不管是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車快速前進,或者是慢速前進,都能保持一定的踩蹬步速和力矩,就要變速器。你假若不要加大自已的力度,只加大齒輪比來快速騎行,那是不可能的事。實際騎行過程中很快發現這一點的。加大齒輪比(高力矩、低旋動)來騎行時,達不到最適當的騎行(放出最適當的能量的力矩和旋轉的組合)。這將會增加膝蓋的負擔和成為引起各種障礙的原因。(注意:騎行中最好勻速前進,忽快忽慢是對膝蓋的折磨。時間短的不怎麼在意,時間長了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