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比意(Le Corbusier)在接受廊香(Romchamp)这个地方的居民委托兴山顶教堂时,居民只有三个条件。第一,山坡上水源取得不易,所以要解决教堂的水源问题;第二,教堂要有至少三个礼拜堂;第三,为了可以让更多的朝圣者可以参与朝圣日,需要一个大空间。

  在接受委托之后,柯比意以他独有的设计同时符合了居民的三个期望。第一,山坡地势西高东缓,且西边是树林,东边则有开濶的视野,所以他将朝圣者的席次、唱诗班的席次、神坛和讲坛等依次由西到东排列,借由地势由高到低来安排,使得每位朝圣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台上的活动。同时,他安排了曲面的屋顶,东高西低的方式,让水可以往西面流入教堂西侧的储水池,借此解决了水源的问题;第二,在曲面的屋顶之上,有三个半圆柱形的凸起,不仅抢住了人们的视觉焦点,也同时在下方形成了三个礼拜堂的空间;第三,而位在东面的室外礼拜堂,则可以容纳更多的朝圣者。整个教堂的设计坐西朝东,刚好强调的阳光升起时的神圣感,同时大大小小的方形开口,也让教堂内的光线像在跳舞一般有著有趣的对比...」

十年前的一张明信片  

  这是我1999年时,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建筑大师柯比意的展览中所听到工作人员的导览内容。当时只觉得建筑原来这么有趣,一幢建筑物原来从设计面来看居然有这么多故事?这次的展览勾起了我对建筑的兴趣,之后也看了许多此类的书籍,认识了更多的建筑师,如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创作者贝聿铭;设计飞瀑山庄的莱特(Frank Lloyd Wright);巴塞隆那圣迦堂的设计者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等等。每当看书的时候,就会很想亲身去验证书中所写的内容,而这也成为我此次前来朝圣廊香小教堂的原动力。

  早上十点钟,我和朋友从史特拉斯堡下塌的小旅馆出发,约莫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接近了廊香(Ronchamp)这个地方。在休息站里,我们吃了一些简单的三明治午餐后,又驱车前往目的地。这个人口不多的小城,感觉上是个很安谧的地方,我们的车子延著缓坡而上终于看到了教堂的入口。我们在纪念品商店左手边的停车场停好车之后,就慢慢地朝著大门的斜坡往上走。此时我的心情有点兴奋,十年前的一个小愿望想不到在今天就要实现了,而且愈接近教堂我的心也跳得愈快,有一种莫名的紧张。

纪念品商店与售票处  

  终于小教堂的流线型屋顶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幅景象似乎曾经出现在我的梦中。渐渐地,在走过两侧长满树的走道之后,整座教堂如梦似地展开在我眼前。「真的跟做梦一样耶!」我跟我的朋友说了这么一句。虽然已经看过许多介绍,但当真的自己来到它的跟前,让我真得觉得它的美丽、可爱。那看似圆圆胖胖的屋顶之下有一面看似不规则的墙面,墙面上大大小小的方形窗户好像是小孩子恶作剧戳的洞一样,但屋顶两两个突出看似烟囟的半圆柱体,又好像在宣誓著教堂的原貌一样。我迫不及待地往里面走,想去亲眼一睹光线洒进教堂的那种柔和。当我走进教堂之后,虽然先前看了很多关于它的文章和图片,但还是觉得眼前的一切美呆了。接著我又走到了室外,打算慢慢地在周围绕上一圈。朋友这时候在哪里我已经完全不知道了。

大门后的斜坡  

教堂的屋顶  

  

教堂的全貌  

大门  

教堂内部  

  虽然天气阴阴的难免影响照片的感觉,但我不急不徐地按快门,一边欣赏这座曾经出现在我梦中的教堂。或许已经看太多哥德式的大教堂让我已经对它们没有这么多感动了?又或许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有别于大教堂形式的小教堂,让我感觉温馨而恬静?又或许是我对它实在是太熟悉了,所以感觉像像是逛自家后院吧?此时我真的觉得跟它好亲近。我们慢慢地里里外外欣赏眼前这个作品,从室外的礼拜堂、水池、小钟塔、眺望廊香的美景,到室内的小礼拜堂、朝圣者席位、唱诗席、主祭台等等,丝毫不想错过任何一点一滴。虽然整个区域不太大,但我们在这里至少逗留了两个小时。直到朋友催促我才依依不舍地走下山坡。岂知就在下山坡的时候,久违的太阳突然冒出了头。我征得了朋友的同意,又跑回山坡上去多拍几幅照片,想看看阳光下的它是否看起来会不一样。

户外的礼拜堂  

廊香景色  

教堂的背后  

教堂后的水池  

户外的小钟塔  

阳光下的小教堂  

  我们的行程在阳光又躲回云里后结束。在稍稍浏览了一下纪念品商店,买了几本书和一个专属廊香教堂的烛台后,我们终于上车缓缓地向回程出发。

烛台  

相关文章